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押题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押题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30 12: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承德市隆化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押题预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史记》在“纪传”之外,尚有“八书”——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概述了自黄帝至汉武时期各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自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无所不述。这能够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实地查访 B.治史视野开阔
C.推崇儒家思想 D.主张政治统一
2.北燕后裔冯宝任南梁商凉郡(岭南南越地区)太守,娶当地俚人冼氏女为妻。他在当地办理词讼,教民耕织,开设士林学馆,吸纳俚人子弟入学读书。这些举措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安定
C.推动当地农耕文明发展 D.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3.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问,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这一现象表明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唐代形成r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C.唐玄宗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 D.隋唐盛世的出现得益于君主开明
4.《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据此可知,“飞钱”的出现
①便利了交换 ②扩展了商业的领域
③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④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痛只痛,甲午年,打下败阵。痛只痛,庚子岁,惨遭杀伤。痛只痛,割去地,万古不返。痛只痛,所赔款,永世难偿。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这份资料出自
A.太平天国的告民书 B.维新派的变法宣言
C.革命党人的宣传册 D.清末新政改革方案
6.阅读《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目录(部分),下列项中,最不可能在第二章出现的是
第一章 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 第二章 掀起中国大革命的洪涛 第三章 土地革命红旗不倒 第四章 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五章 为广东的解放而斗争
A.中共三大召开 B.新三民主义提出
C.两次东征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7.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将新政斥之为“假维新”,清廷“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陈天华旨在
A.抨击新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 B.表达革命是国家民族的正确出路
C.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 D.强调清末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8.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如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是红军的主动战略性转移
9.1940年颁布的《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规定,救亡室或俱乐部都由连队全体军人大会选举产生;救亡室或俱乐部干事会须每月向军人大会作一次工作报告。在军人大会上,每个军人都可以对有关本连队的各种生活问题提出建议。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对日作战的力量 B.创新军队民主形式
C.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 D.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10.苏格兰宗教改革家诺克斯(1513—1572年)认为,在上帝那里,人与人的差别不在于是贵族还是平民,而在于信仰是否纯正,是否谨守圣约。据此可知,诺克斯
A.积极维护上帝权威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强调公平平等思想 D.努力践行民本理念
11.下表为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支出对收入的影响表(单位;英)据此可以推知,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每月收入 50 80 100 130 200
儿童津贴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家庭津贴 22.55 17.60 13.89 8.29 0
家庭收入补助 22.50 7.50 0 0 0
家庭免费早餐 5.00 5.00 0 0 0
纳税 0 -7.88 -13.88 -19.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9.00 -10.8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A.体现了财富平均主义的原则 B.平衡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D.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12.据统计,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比4年前高出50%。2004年大选花费接近40亿美元。所以有学者指出,“只要在联邦大选委员会那里查一下筹集资金的账户,就可以在大选之前知道大选的最终结果,”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大选
A.成为两党政治斗争的工具 B.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
C.尽显金钱政治的本质特征 D.呈现出公开性的特征
12.11世纪,德意志威塞尔、易北河、奥得河等地的最低地区,意大利的伦巴底等地大片的森林、沼泽地和低湿地被大量开垦为农田。这一现象
A.得益于西欧商业的发展 B.满足了城市自治需要
C.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D.巩固了封建农奴制度
13.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饕餮国王高康大,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图3)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
图3
A.传承人文主义思想 B.展现对于穷苦大众的同情
C.弘扬现实主义画风 D.讽喻社会现实启迪革命
14.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15.表2是不结盟运动部分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据此可知表2
表2
时间 参加国数量
第二次不结盟会议 1964 42
第三次不结盟会议 1970 54
第四次不结盟会议 1973 75
第五次不结盟会议 1976 86
A.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 B.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
C.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16.1977年,有西方学者曾指出:图书馆将逐渐消亡,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这一观点
A.看到了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体现了对西方传统文化衰落的担忧
C.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精神世界的空虚 D.反映了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的矛盾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月,辛巳,(懿)乃使张仰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
——[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材料二
帝(司马懿)攻拔其(诸葛亮)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唐]房玄龄等《晋书》
材料三
当宣(晋宣帝司马懿)、景(晋景帝司马师)开基之始,曾(曹氏)、马(司马氏)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被诸葛亮所击败)……陈寿、王隐(晋史官,《晋书》史料多出自其所著史书)咸杜口而无言……至习凿齿(蜀汉广汉太守习祯后裔)乃申以死葛(诸葛亮)走达(司马懿)之说……历代厚诬,一朝如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钦!
——[唐]刘知几《史通·直书》
(1)指出根据材料一、二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并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一、二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哪一记载更为可信。(10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苦学生》在《绣像小说》第63期上开始连载。书中人物杞忧子是深受人股毒害的旧犬火人,他发出这样的内心独白:“我自受生到今日,少国咕噜,长国阜此,只知做几句八股,对儿条空策……悠悠忽忽了五十年,壮不如人,老之将至,热诚空抱,人寿几何,眼见得没有什么长进,好在社会上贡献了。诸君啊!青年的诸君啊! 趁这个卧候,努力猛进。看着我老朽现在的后悔,万勿入老朽已往的蹉跎。诸君将来的幸福,意是中国全体同胞得享的幸福了。”……此时的清廷无论社会秩序还是政治实体,都被劫入达尔文进化论式的世界体系中,杞忧子“想到此处,胸头一根根血管,如沸如裂”。
——摘编自林培源《“制造伟大的国民”晚清教育小说<苦学生>的叙述者、海外空间与民族寓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杞忧子之“忧”进行历史阐释。
(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挫折和失败,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参照系,将两者放在20世纪中国历史的天平上,能使我们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认识和评析新中国的历史。
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今天回过头去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以及之后的发展历程,原先看不清楚的历史进程就可以看得清楚些,原先不全面的认识可以变得全面些、客观些。因此,研究新中国史一定要关注和了解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以获得历史的纵深感来剖析和理解已经过去的历史。
进入20世纪后,中国已经与世界越来越联为一体,不可分割了。开展新中国史研究,尤其是对一些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分析,就必须将其置于世界历史的框架之下。
——摘编自金光耀《新中国史研究三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有关新中国史研究的任一观点加以说明。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正式抛出了其“三环外交”的方针。他说:“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认为,在自由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是并存的……我们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连结点上。”
——摘编自【美】W.F.汉里德、G.P.奥顿《西德、法国和英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 50年代,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曾试图邀请英国参加进来,同时美国也希望英国加入欧洲联合运动并起领导作用,但都遭到了英国拒绝。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英国甚至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之抗衡。然而从1961年开始申请加入欧共体,历经十多年,直至第三次申请成功后,英国方于1973年1月1日成为欧共体正式成员。
——摘编自刘亚轩《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等
材料三
表2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时间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日本 美国
1950—1960 4.8 7.8 5.5 2.7 10. 8 3.2
1960—1969 5.9 4.9 5.9 2.6 11.1 4.5

图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对英联邦成员国出口占英国出口总额比重变化(%)
——据姜洪明、郭月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考》
(1)根据材料一绘制英国“三环外交”示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英国对加入欧洲共同体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D B A C B D C A C A A D D C C
二、非选择题
17.(1)事实:司马懿与诸葛亮发生正面作战。
理由:双方叙述一致(或:两则材料互相印证)。
(2)分歧:《晋书》认为司马懿取胜;《汉晋春秋》认为诸葛亮取胜。
材料一更可信。《晋书》中史料,多出自晋史官王隐,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或:有歌颂司马氏统治的政治倾向);《汉晋春秋》作者习凿齿兼有东晋史学家和蜀汉官员后裔的双重身份,对魏蜀之间的史事记述应该相对公允;材料三对诸葛亮打败司马懿、司马懿惧怕 诸葛亮的记载和对王隐曲笔、习凿齿直书的评判也可以佐证材料一记载的可信性。但该记载仍需结合其他史料进一步印证。
(若答材料二更可信,并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8.示例:
晚清时期的中国,内忧外患深重。随着西学东渐、进化论的传播和科举制的废除,中国传统知识阶层受到冲击。
面对晚清变局,深受八股毒害的旧式文人杞忧子,既忧于个人八股取士下老来无 成,也忧于晚清危难重重的现实困境,同时寄希望于青年,发出青年要努力奋进,谋求个人和民族幸福的呼吁。
杞忧子之“忧”折射出个体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深刻关联,具有近现代教育和思想启蒙的进步意义。

19.示例:
观点:研究新中国历史,应该将其置于世界历史的框架之下进行研究。
说明:20世纪,新中国的发展进程同世界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之初, 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形成了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并实行包围封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并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一方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结果。 同时也是积极顺应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的结果。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发展也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崛起影响世界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总之,置于世界历史框架之下研究新中国的历史,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 新中国的历史发展。

20.变化:20世纪50年代英国拒绝加入欧洲共同体,60年代积极申请加入欧洲共 同体并于1973年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
原因: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坚持欧洲均势与孤立主义原则,认为通过维系与英 联邦及美国等英语国家的关系,足以保障其国家利益及大国地位。
60年代后,联合后的欧洲各国经济快速发展,英国经济增速明显落后于世界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英国与独立后的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日渐疏离,英国的大国地位不复存在;美国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支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