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30 12: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西周建立后,原本散落的王室宗庙建筑群演变成有秩序、有定数的集群式形制,始祖庙居中,左右分昭庙群与穆庙群,排列顺序依据父子长幼、远近亲疏而定。这说明西周( )
A.儒家思想影响城市的营建 B.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建立
C.统治者奉行道法自然思想 D.王室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2.汉初统治者推行固守境内、边疆无为的政策。后来,董仲舒提出王者应该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区分夷夏,这一主张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采纳。上述政策调整( )
A.利于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治理 B.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C.体现出因俗而治的政治策略 D.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3.汉代《二年律令·田律》规定:如果牲畜食用或损毁他人庄稼,将对主人实施惩罚,并不准牧猪。因此汉代主要在沼泽洼地牧猪。魏晋以后,牲畜逐渐由牧养变为圈养,牧猪就很罕见了。影响牲畜饲养方式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农耕经济的发展 B.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C.政权并立的局面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4.唐初,尚书仆射官居从二品,高于中书令、门下侍中,在政事堂议事时尚书仆射的意见往往会成为主流意见。高宗时,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则不得参与议政,从此政事堂内三省长官平列,无高低之分。唐朝这一制度创新( )
A.扩大尚书仆射的权力 B.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调整了中央决策机制 D.形成三省分理具体政务惯例
5.表1反映了唐宋税收结构的巨大差异,这可以用来说明宋朝( )
表1
时期 岁入粟 岁入布绢绵 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实物 (万石) 折算额 (万贯) 实物 (万匹) 折算额 (万贯)
唐天宝年间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宋熙宁十年 1788.7 1252.1 267 133.6 564.5 4248.4
A.以庸代役的推行 B.赋役征收以实物为主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将交子作为主币发行
6.期未清初,一大批讲述李自成起义、清兵下江南等事件的时事小说在市场上集中涌现。书商及作者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草率成书,导致这些小说错字、漏字数不胜数,还存在大量抄袭现象,同题材小说之间尤为突出。这类小说的出版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地位受到冲击 B.商业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兴盛
C.活字印刷技术尚未推广 D.明清易代促进思想界的活跃
7.同治十三年(1874),户部批准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税粮折银征收,并委托轮船招商局于安徽三河等地采买稻米,通过海运交付京师仓储,税粮征收和运送的成本大大降低。这种税粮征解的方式表明当时( )
A.地方督抚势力膨胀 B.太平天国影响官方仓储
C.民用企业发展艰难 D.国家赋税的市场化运作
8.下列是吴虞在1917-1921年所发表文章的标题,他在文中对先秦诸子学说予以正面解释。由此可知,吴虞( )
◆《道家法家均反对旧道德说》 ◆《消极革命之老庄》 ◆《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 ◆《墨子的劳农主义》
A.倡导白话文运动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反思民主政治的缺陷 D.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9.图1为创作于1936年的漫画,画中秦始皇正在长城游览,面对全军将士上难以射杀天空中的数架飞机,他潸然泪下。该作品( )
图1
A.再现长城抗战的悲壮场景 B.抨击了正面战场抗战不力
C.体现了作者的民族忧患意识 D.嘲讽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0.冀鲁豫区博爱县召开的革命形势和前途教育大会上,县委领导作了报告,特别着重地讲解了蒋美准备卷土重来的和平攻势阴谋,要求党员干部要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此次会议意在( )
A.分析重庆谈判的政治形势 B.配合刘邓大军转人战略反攻
C.动员广大干部解放全中国 D.推动辽沈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11.图2为1964年创作的油画《南泥湾》,体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雄心壮志。该画的创作( )
图2
A.展示了边区土地改革的成果 B.弘扬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C.还原了敌后战场的战斗场面 D.歌颂了军民投身工业化建设
12.1987年,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和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的报告中指出,在改革的初始阶段,不可能完全按照现代发达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下子做到规范化的控制和管理。改革只能从搞活企业、调动基层经济单位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等最基本的环节人手。这表明( )
A.经济改革稳健推行 B.国营企业改革阻力重重
C.南方谈话影响初现 D.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
13.伊本·穆加发是阿拉伯翻译运动中最负盛名的波斯学者之一。他擅于结合时代背景对译作进行重新解读,如以劝谏君王为主题的寓言故事集《卡里来和笛木乃》,将波斯文化传统的内涵置于伊斯兰风格的框架之下,使作品更加契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伊本·穆加发的译著( )
A.推动波斯帝国文化扩张 B.利于世界古代文化的传承发展
C.扩大了南亚文明的影响 D.抨击了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
14.马尼拉主教贝扎在1609年评论道,近年来有如此之多的中国丝织品被出口到墨西哥和秘鲁,以至于社会底层和印第安人都炫耀着华丽的丝绸服饰,俨然已同他们的西班牙主人平起平坐。该评论反映出( )
A.印第安人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B.海上贸易改变拉美人民生活
C.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面临危机 D.拉美国家过于依赖出口贸易
15.19世纪60年代,俄国为农民发放身份证和外出打工证,其中持半年证和一年证的农民人数占比分别为43.8%和41.2%;70年代通行证的发放数量多出130万张,增长率达200%。这一现象( )
A.改变了俄国社会的族群结构 B.体现了沙皇专制统治的终结
C.反映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源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果
16.图3是欧洲政治版图,该图反映的是( )
图3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 D.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
17.1927年,尼赫鲁参加在布鲁塞尔举办的反帝国联盟,与亚非反帝活动领导人建立了密切联系。后来,他宣布放弃通过进人英属政府掌握立法权,谋求实现独立的想法。尼赫鲁的革命活动( )
A.表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成效 B.促成民族独立国家的联合
C.使印度摆脱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D.反映民族自决观念的发展
18.表2为英国政府部分年份公共开支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据表可知,二战后英国( )
表2
1948年 1955年 1968年
社会服务 17.6 13.9 20.2
经济服务 4.8 6.2 7.8
环境服务 1.3 1.9 3.4
债务利息 5.1 4.8 4.4
A.国家职能得到扩大 B.出现经济“滞涨”现象
C.积极参与国际协调 D.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6分,其中第19题18分,第20题14分,第21题14分。
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伊始,诏告周边国家,愿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历史上的周边藩属国纷纷与明朝建立起朝贡关系。在朝贡与封赏活动中,各国进贡的物品多是当地的土特产品,明朝皇帝的赏赐物品多是绫罗绸缎、瓷器、茶叶等;另外,贡使来华还要携带一大批货物来出售,每一次贡赏实际上是一宗大的贸易。明朝皇帝遣使往封各国也是一次货物的交流,例如郑和下西洋,每次都载着金银、绸缎、瓷器等与亚非各国交换。明朝在边境的广宁、抚顺等地,允许朝鲜商人进入马市与汉人、女真人及蒙古人交易。在朝贡体系各国之间,人员和技术交流频繁,中国的养蚕、造纸、冶铁等技术传向东亚、南亚,“四书”“五经”传播到亚洲各国。
材料二 16世纪时,印度洋、太平洋水域成为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面对新的海上贸易形势,清廷从1644年到1684年间厉行海禁和迁海政策。1686年,清廷在广州设立洋行,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控制西方商人在沿海地区的活动。清廷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也规定诸多限制,出洋贸易者须“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并对某些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这些限制削弱了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更使中国商民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卫能力。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遭受迫害时,清政府漠不关心,无疑助长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气焰。
——摘编自吴恩远、张顺洪《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朝贡贸易的表现。(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新的海上贸易的反应。(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清朝贡体系的影响。(7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时期,上海的大量的报刊通过发达的销售网络深入江南各地。江南人民将这些报刊中的社会主义内容改写、缩编、进而将其转化到地方出版物之上。这些出版物被当地不少学校采用,使课堂变成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师生研讨会。江南的知识分子还尝试在戏台上用当地土话向工农作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讲,号召劳动者要“结合起来”打倒“强盗阶级”。许多曾经被诸多主义吸引过的革命者,就是在这一时期最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有了前进的方向。他们以江南小镇市民的身份,在家乡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和刊物,还积极联络全国各地的革命团体,帮助其他的城市和地区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强烈谴责列强瓜分世界、殖民掠夺,努力将“求世间公道、追天下大同”的古老理想付诸实现。
——摘编自瞿骏《文明重焕——社会主义与中国江南》
(1)根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在江南传播的基本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主义在江南传播的意义。(6分)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召开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达成一系列协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罗斯福总统在讲演稿中写道:“强大的力量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我们美国人并不打算拒绝接受我们的责任。”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巨大能量,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它将整个东欧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与西方相对而立。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巴尔干问题时,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1945年2月通过的《关于被解放欧洲的宣言》提出“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要按照民主的原则解决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的迫切的政治与经济问题。1945年6月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特别规定了自卫权,除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采取的军事行动权,以及为争取民族自决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外,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武力的概念。总之,雅尔塔体系孕育了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态度。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8分)
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18题、每题3分,共54分。
1.B 2.A 3.A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B 12.A 13.B 14.B 15.D 16.C 17.D 18.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6分。
19.(18分)
(1)表现:各国贡使来华贸易;(2分)明朝遣使封赏贸易(或郑和下西洋);(1分)政府许可的边境贸易;(1分)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1分)
(2)反应:厉行海禁政策;(2分)设立广州十三行(或洋行);(1分)严格管理西方商人来华贸易;(1分)限制中国商民海外贸易;(1分)不为中国商民提供保护。(1分)
(3)简评:维护东亚、南亚区域内稳定;(1分)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分)薄来厚往,造成政府财政困难;(1分)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削弱了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1分)
20.(14分)
(1)途径:课堂研讨;(1分)戏台演讲;(1分)创办社团和刊物。(2分)
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1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分)江南经济文化发达。(1分)
(2)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分)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2分)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1分)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1分)
21.(14分)
(1)历史背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分)美国力量的强大;(1分)苏联实力的增强;(1分)民族自决意识的增强;(1分)美苏力量相抗衡。(1分)
(2)影响: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2分)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分)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1分)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分)推动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或联合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埋下了地区冲突的隐患(助长了大国强权政治)。(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