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30 13:0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古时期:5—15世纪)
北亚
东亚
南亚
西亚
中亚
东南亚
时空观念
穆罕默德(约570-632)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见多识广,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顺从”,即顺从和信仰真主阿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
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
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伍麦叶王朝早期诗人顾托密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是四大哈里发时期(公元632年至661年),“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相继执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政教大权。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由于四大哈里发都是通过民主选举或推举而产生的,他们的继位获得了大多数穆斯林的认可,故称这一时期为哈里发国家的“神权共和时期”。进入帝国阶段后,哈里发转为世袭制。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形成一种伊斯兰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哈里发之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yi四声)”,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访唐的记载——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阿拉伯国家,又称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共包含22个国家,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0645万(2016年)。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国、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等。
带着真神安拉的启示
沙漠之子从荒漠中走出
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
圣战的旗帜下他们不断征服
他们的疆土堪比宏伟罗马
他们的文化并肩于辉煌希腊
战火硝烟
大厦终在内外交困中倾覆
唯有文化
贯通东西 兼容并蓄
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造纸术:杜环在游历撒马尔罕时,看到来自唐朝怛罗斯战役的战俘,开设了造纸作坊,造纸术因而传到了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
火药: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 。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古兰经》
麦加大清真寺
阿拉伯数字
14世纪,逐步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
1453年,攻打君士坦丁堡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奧斯曼帝国不仅军事强大,而且经济也非常繁荣,国家非常富裕。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地中海和整个红海以及黑海,垄断着地中海和西亚地区的大部分贸易,土地面积又极为辽阔,所以奥斯曼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富有的国家之一,伊斯坦布尔也成为繁华的世界之都,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穿梭在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材料一 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印度处于欧亚大陆中间。东方与东南亚及东亚诸国贸易。西方出阿拉伯与东非及波斯湾诸国贸易。陆路以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出,北上中亚地区与丝绸之路连接,西通欧洲东至中国。输出棉花、谷物、细布、挂毡、首饰、香料、靛蓝、象牙等。输入各国珍奇、丝绸、茶叶、白铜、瓷土、肉桂及黄莲等。
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笈多诸王虽都信奉印度教,但为缓和民族及教派之间的矛盾,采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发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成为印度中世纪前期的宗教和学术文化中心。
6世纪在波斯与突厥人夹击下灭亡,印度陷入分裂割据。
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目睹了王朝的繁盛情况,在归国后撰写《佛国记》,盛赞笈多王朝。
中国史籍对印度的最早记载见诸《史记·大宛传》,唐朝初年,统一改称为天竺。如《汉书》“从东南天竺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所以形象的称谓:震旦。如《佛说灌顶经》卷六载:“阎浮界内有震旦国。”
德里苏丹统治时期,虽然时有战乱,但由于政治统一改变了原来小国林立的割据状态,穆斯林的到来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棉花、甘蔗、香料等经济作物成了主要的农作物,在手工业上,纺织业发展迅速,产品远销海外,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商业随之繁荣,出现许多新兴城市,城市间的贸易兴盛,在外贸上,与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都有比较密切的贸易联系。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德里苏丹统治时期,南印度处于封建王公分裂割据的局面……在14世纪初,南方印度教王公开始兴起反对北方伊斯兰教政权,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于是德干高原南部兴起了印度教政权维查耶那加尔王国,领土几乎覆盖整个南印度,并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巴曼王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争夺德干高原的霸权。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统治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18世纪后半期大体形成了今天越南的版图。
越南一方面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学的忠实粉丝,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越南春节年货市场
日本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梁书·扶桑国传》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乐浪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
--《汉书·地理志下》
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
--颜师古注引《魏略》
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 战争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把广大人民拖向饥寒交迫的深渊官逼民反,“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公元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大化改新内容: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人民收为国有、变为公地公民。
2.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共田班给公民。
3.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4.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5.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
6.派遣唐使,向中国唐朝学习。
国比中原国,
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标志。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二官八省制示意图
鉴真像
仿开元通宝的“和同开珎”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形象
镰仓幕府(1192——1333),开创者源赖朝。其幕府设在镰仓而得名,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室町幕府(1336——1573),开创者足利尊氏,至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统一。室町幕府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由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幕府开始。室町时期倭寇肆虐朝鲜半岛至中国沿海之间。室町时代后期,葡萄牙、荷兰相继抵达日本,带来西方的器物、宗教、科技知识。
(室町幕府后期有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时期,史称“战国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的时代。时代特征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江户幕府(1603——1867),开创者德川家康。始于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幕府政治上建立幕藩体制,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力。德川幕府统治期间颁布“锁国令”以抵制外来影响,巩固统治。
材料一 从1633年到1639年,德川幕府先后颁布了五个所谓的“锁国令”:完全取缔基督教;不准日本人出国;禁止葡萄牙船只来航;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材料二 当葡萄牙人从澳门遣使企图恢复贸易特权时,幕府将军下令说“应烧毁船只,处死主要使节及其随从,让这个邪恶的先遣队荡然无存。”
材料三 1641年颁布的第六个条令把荷兰人限制在长崎岗中部的人造岛屿——出岛,并且只允许荷兰人和中国人来日本经商。
---《日本史 1600~2000》
10世纪时,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班田制经济逐渐被封建庄园经济取代,武士集团开始形成,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武士勇武尚义,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在二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自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9世纪中叶,幕府统治最终在倒幕战争中崩溃,天皇恢复最高权力。
……日本天皇离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首脑当然相差甚远……他们(幕府)实际统治国家,为天皇选择皇后,担任行政和军事的高级职务。而天皇则过着奢侈的隐居生活,既不治理朝政,也不与民众接触, ……
……他们(幕府)的权力始终只限于京都及其近郊。在日本其他地区,地方封建主为控制尽可能多的土地而你争我夺。结果,是大地主即“大名”的兴起。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与百济和新罗为邻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了高丽王朝,并且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统治。
李成桂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明太祖诏书
日本侵朝形势图
明军统帅李如松
露梁海战的中朝联军统帅
——邓子龙、李舜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