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30 12: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第五至六单元、第八单元15课、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戏曲在发展进程中,一直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的变化,推陈出新;始终注重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家国情怀等重要文化基因,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特征。
戏曲在文化长河中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表征之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戏曲演出活动的时间延续。传统戏曲是各地方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戏剧更是和民俗密切相关,其展演和观看过程实质是一种生活样式的延续。起源于商周时期驱疫赶鬼仪式的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至今仍活跃在部分地区;持续演出五百余年的广昌孟戏,融合三元将军信仰、祖宗崇拜和祈年纳福的民俗,在赣东地区每年新春仍会展演。此外,一些传承数百年的经典剧目像《赤壁鏖兵》《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也显示出戏曲艺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二是“戏比天大”艺术品格的延续。戏曲演员从入行开始就要接受“戏比天大”的理念。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梅兰芳“蓄须明志、退出梨园”、程砚秋“荷锄务农,归隐田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义演捐款15.2亿余元(旧币)……这些艺术家心怀家国,俱是典范。崇德还需尚艺,戏曲舞台演出力求完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四功五法”的程式规范和戏曲美学风格的坚持,师带徒各种绝活口传心授,保证了戏曲艺术传承的稳定性。三是戏曲教育功能的延续。在民间艺术阶段,戏曲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娱乐、教化,在愉悦人心的同时针砭时弊、警醒世人。在成熟发展过程中,戏曲的讽谏教化功能被强化,融入作者的善恶、美丑、是非等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成了戏曲教育功能最突出的部分。如梨园戏《苏秦》、秦腔《姚启圣》的主角心怀家国大义,传承民族精神;道情戏《大河古镇》对商人陈三锡救灾济民、扶持同道的赞颂,即是在传扬中华传统美德。
革故鼎新的创新性。诚如王骥德《曲律》所言,“腔调三十年一变”,戏曲艺术的发展史,就是戏曲革故鼎新的历史。当下戏曲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个方面。创造性转化,即对戏曲艺术传统的创作模式、思维模式等进行新探索,根据时代观念和生活实践进行呈现方式的重构。在继承戏曲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化用传统程式重新编排。如晋剧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在扎实继承晋剧传统表演技法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和超越,摒弃传统表演中的单纯“炫技”,把程式技巧融入人物塑造,用传统程式把傅山的硬、傲、狂、倔展现得淋漓尽致。创新性发展,即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内核,结合当代审美追求与社会实践,在呈现内容方面推陈出新。改编自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京剧《范进中举》,在表现“科举制度扭曲人性”这一主题的同时,更多地呈现了范进的孤独无奈、命运的造化弄人等因素,体现出关注个体生命的时代意识,范进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相较小说原有的讽刺气质,京剧《范进中举》具有独立的生命力。
文化认同的统一性。“大一统”自先秦时期起即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这种统一性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也体现在戏曲话语体系中。一是戏曲实践积累的概念和法则。我国现有348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独具特色的唱腔,但彼此的行头,尤其是服装却十分相似。此外,各剧种的行头使用规则颇为统一:根据角色地位、性别、性格搭配,同时颜色上也要有所区分,遵循“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蟒服有“上五色”“下五色”的区别,一般皇帝穿黄色团龙蟒袍,丞相、驸马穿五色蟒袍。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历史沉淀下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是对传统的尊重与敬畏。二是戏曲实践的理论总结。无论是“以歌舞演故事”的概括,还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的归纳,“演员中心论”的提出等,中国戏曲所具备的艺术特色,所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和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价值观念,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表现为对疆土统一、政治统一、文化统一的追求。不管是南戏对元杂剧“一人主唱、一唱到底”形制的突破,还是花部诸腔取代了雅部的地位,其固有的内涵仍代代延续。这种传承对维系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术统一性的突出呈现,也是戏曲连续发展的基础。
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能够传承至今,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精神。中华民族始终对外来的异质文明予以尊重,在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其精华以充实、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作为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之一的戏曲,秉承了这一文化品格,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吸纳能力。
(摘编自邵敏《内蕴外化:戏曲中的中华文明特性》)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注重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戏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的变化一直相适应。
B.创造性转化是重构戏曲呈现方式,是在继承戏曲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化用传统程式重新编排。
C.戏剧完全摒弃传统“炫技”,体现了戏剧的创新性,如戏曲《傅山进京》《范进中举》就是戏剧革故鼎新的例子。
D.戏曲展示的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戏曲实践积累的概念和法则,以及戏曲实践的理论总结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与民俗密切相关,是各地方人民生活样式的延续,具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B.傩戏、孟戏融历史、原始戏剧等于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至今仍活跃于部分地区。
C.戏曲的创新性发展要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内核,在当代审美追求与实践中推陈出新。
D.我国348个剧种的唱腔独具特色,但要服饰统一,遵循着“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第一段点明戏曲在发展进程中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四大特征,后文分层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用例证法从三方面论述戏曲中体现的中华文明特性中的“连续性”特征,列举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
C.文章中使用“一”“二”“三”等词语,并使用首括句,使文章结构井然,易于读者理解,并使文章论证逻辑严谨。
D.文章最后一段先论述中华文明能够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精神,进而论述戏曲的包容性。
4.下列选项,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戏曲教育功能”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黄梅戏《六尺巷》中,张、吴两家由争地引发纠纷,最终两家握手言欢,让一段谦和礼让的佳话四海传扬,体现宽容礼让、睦邻友好的传统美德。
B.黄梅戏发源于安徽黄梅,不少是取材于黄梅的真人真事,如《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C.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赴新加坡演出,剧目有《劈山救母》《狸猫换太子》《陆文龙》等,为期十多天的演出受到了新加坡观众的热情欢迎。
D.2024年2月,全本昆曲《牡丹亭》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线上50多个平台同步播出,在线观看人次达1300多万。
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戏比天大”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扣子
(苏联)卡沙耶夫
瓦西利·维克托罗维奇·切尔内舍夫正在办公,同时用小电子计算器记录着苍蝇的数目。
室内的苍蝇太多了,切尔内舍夫出了一身汗。①他本想把西服上衣敞开,幸好想起来衬衣上掉了一个扣子,在西服里面别人看不见,只要一敞开怀,立刻就会被发现。这副衣冠不整的模样,一定会使自己在同事们中间的威信受到损失,况且,就是自己看着缺一个扣子也够难受的,好像他是个把最后一颗扣子都拿去换酒喝了的酒鬼,哪里还像个日薪160卢布的总经济师呢!
切尔内舍夫为此很苦恼,于是种种不好的念头开始在脑子里蠕动起来。
他心里想:“哼,②我老婆对我冷若冰霜,真是个没心肝的女人!在一起过了15年,连给我钉个扣子的工夫都舍不得,当然啦,这可不是说扣子已经掉了15年,只能少于15年。可也有8个年头了吧,大概还得再加半年。这事我要是不告诉我老婆,起码得穿20年缺扣子的衣服。好吧,我就故意不吱声,她应该自己发现嘛。我在这儿整天像头牛一样地干活,可她连个扣子都不给缝。她对我是一点感情也没有了!哎,过去又有过感情吗?青春年少时,我们俩曾相互钟情,如今你就一辈子自讨苦吃吧,你得忍受她的冷漠无情,她不关心我的事业,也不愿和我同甘共苦,这些你全得忍受……哎,我这一生可真倒了霉!”
切尔内舍夫伤心透了,他烦躁起来,不知不觉解开了上衣,这时却猛然看见:在那个8年来缺扣子的地方现在竞给缝上了一个扣子。切尔内舍夫不敢相信,③他摸了摸扣子,解开又扣上,对着光线又看了一遍——果真是扣子,扣上正合适。切尔内舍夫深受感动,内心十分惭愧。
“我还算个人呀,坏蛋,哪能这么冤在自己的结发妻子啊!她真是个少有的极好的女人!应该这么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15年啦,她直到现在还惦记着我的每一个扣子!要知道,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没有一点闲工夫,我可怜的人呀!当然,我也不轻松,可要知道,她的工作比我更费神,而且全部家务活都落在她的肩上。家务事她一点也指不上我,我连给自己钉个扣子都不会!真是个暴君!没心肝的懒虫、笨蛋!”
切尔内舍夫大声地抽了一下鼻子,把手仲进了衬衣口袋掏手帕,然而掏出来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卢布钞票。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待恢复了常态,他就闭上眼睛,温情脉脉地回忆起自己那体贴入微的爱妻的脸蛋儿来,可是他只想起了她的鼻子。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别的部分的模样了。他对自己轻蔑到了极点,心里想道:“我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一个可怜的硬化症患者!对这样一位崇高的女性,我有眼无珠!还把她想得那么坏!只有自私自利的小人才会这样!”
他几乎流下眼泪,一心要做点使妻子高兴的事:买束鲜花献给她,陪她去剧院,再说,也该回送些钱给她花呀!于是他将还未计算完的小电子计算器放进办公桌里,④就向商店飞奔而去。
回到家时,他手中捧着鲜花,穿着里子绽线的西服上衣,上衣兜里的35卢布在簌簌作响,连它们都跃跃欲出,急不可耐啦。他一面把花和钱递给妻子,一面腼腆地对她说:“这是送给你的,亲爱的。用这些线去买那你早就想买的东西吧。假如钱不够,那我……那我就劝你买别的便宜一些的吧。”
妻子被这意外的场面闹愣了。她站着不动,一言不发,真的不知道在这种场合说什么好。谢天谢地,岳父出来给解了围。
他走到切尔内舍夫跟前问道:“瓦夏,你是怎么搞的,今天干嘛把我的衬衣穿走了?我的那件,不用说,和你的一样,但是比你的要大两号,难道你没感觉出来吗?拿我来说吧,你的衬衣我就套不进去,还给你吧……”说着他把同样的一件衬衣递给了切尔内舍夫。
切尔内舍夫瞅了瞅这件衬衣,上面正好缺一个扣子。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股脑儿掖在怀里,然后一声不吭,径直走进屋里去了。
这时他独自思忖着:“好一个可爱的女人!就算你累得筋疲力尽,也该把扣子给丈夫钉上啊!不管怎么说,我同她在精神上毫无共通之处!一丁点儿也没有!现在我算看清楚了,跟她结婚是犯了一个大错,唉,多大的错误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写切尔内舍夫在办公室用计算器记录着苍蝇的数目,可以看出人物的无聊。
B.小说写切尔内舍夫在心里怨恨自己的妻子,认为妻子不关爱他,说明夫妻感情早已破裂。
C.小说中切尔内舍夫发现衬衣补上扣子后产生自贵心理,并打算用鲜花和钱财来补偿妻子。
D.小说以切尔内舍夫的“独自思忖”结尾,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引人深思。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中,切尔内舍夫因衬衣掉了一个扣子而不敢敞开西服,照应标题,引出后文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活动。
B.句子②中,切尔内舍夫评价妻子“冷若冰霜”“没心肝的女人”,侧面体现出切尔内舍夫妻子的冷漠与懒惰。
C.句子③中的“摸了摸”“解开又扣上”“又看了一遍”,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切尔内舍夫的惊奇和疑虑。
D.句子④中的“飞奔而去”一词,刻画出切尔内舍夫急切的心理,与后来知道真相后的懊恼形成对比。
8.简析岳父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小人物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艺术上精致的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你阅读小说的经验,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公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犹得臣而友之乎?吾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吾谁与为君乎?”
少正卯①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子贡进曰:“夫少正卵,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评:齐所以无惰民,终不为弱国。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不必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
……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②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③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评: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上智部》)
【注】①少正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②野人:农夫。③马圉:马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壬人金士A凡明B主C能诛之D闻人高士E非F大圣人不G知其H当诛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逆民也”中的“逆”意思是叛逆,与成语“逆风而上”中“逆”的意思不同。
B.而,表假设,与“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而”的用法不同。
C.“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与“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两句中“安”的意思不同。
D.《书》,即《尚书》,是一部记言的古史,后成为儒家五经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公多次派人邀请华士,华士都没有来,最终被太公处死。作者认为这一事件具有震慑作用,给齐国带来好处。
B.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认为少正卯同时具备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等五种恶行,是小人中的桀雄。
C.小人有了过人的才干就能祸乱国家,因此君子必须摈弃小人,华士和少正卯都是有虚名而无实用的小人。
D.后世常以成文的法规来束缚人,以各种资格来限制人,又以拥有多种长处来期望人,这样有碍天下之事的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孔子的“上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
蟾宫曲
郑光祖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①芦花,弓剑萧萧,一竟②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③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④;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注】①袅:摇曳的样子。②一竟:一直。③呀呀:雁叫声。④钓艖:小渔船。
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鞭倦袅芦花”一句,将马鞭与水边摇动着的芦花相对照,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B.“西风禾黍”“秋水兼葭”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西风吹拂庄稼,秋水掩映芦苇的画面。
C.“千点万点”与“三行两行”在视觉上形成了密与疏的对比,触发的情感也不相同。
D.这首元曲语言特色鲜明,如叠词“萧萧”,增强了韵律感;“红”“黄”则具有画面感。
16.这首元曲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认为“千乘之国”即使夹在大国之间,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险,他也可以让“千乘之国”的人民有勇有方。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国家安宁,就“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片对岭海的回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每逢“考试季”,不少学生一边复习功课一边担心:大脑每天这么高强度工作,会不会神经衰弱,会不会像电器那样因为超负荷运转而“过载”呢?
人们常说“大脑越用越灵”,②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并没有因为深度思考问题而患神经衰弱等疾病的风险,③恰恰相反,④他们通常比普通人更健康、长寿。⑤当大脑(A)地思考问题,⑥神经回路从自由散漫的默认运行模式,⑦进入专心致志的任务激活模式时,⑧两者激活的神经元数量差不多,⑨只是分布的区域不同。
⑩什么样的人会神经衰弱呢? 是那些往往“思虑过度”的人。 “思虑过度”和“思考问题”是不一样的, 前者一定拥有明显的负面情绪, 比如困惑、恐惧、紧张、焦虑等。 这时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高度兴奋, 再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出现各种生理反应, 如心慌、胸闷、坐立不安等。
如果你踏踏实实地复习,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就不会出现用脑过度的问题。如果你“(B)”、挑灯夜战,时间长了就会(C),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你总担心考不好,眼前又浮现出老师的责备、父母的怨愤、同学的轻视……不仅知识记不住,连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怎样做到既认真思考又不过度思虑呢?《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是止于至善,“定”是心有定志。有了这样的基础,心就安静了,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然后就可以慎思明辨,行有所得。具体该如何做,每个人都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境来思考。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二、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人总要有志气,不过“志”字也容易引起误解。没有长翅膀就想飞,没有学过军事学、当过兵、打过仗就想将来做大元帅,没有循序渐进地学加、减、乘、除、比例、开方就想将来做算学上的大家,那不是立“志”,而是进行狂妄的空想。“志”字可以解作“意志”或“决心”,可以解作“愿望”,也可以解作“目的”。
一般青年心目中的“志”,往往都是“愿望”,而“有志者事竟成”中的“志”应该是兼含“意志”和“目的”二义。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的路,下坚忍不拔的“决心”向那条路去走,①___________,这才是“立志”的真正的定义。“愿望”往往只是一种狂妄的空想。谈“愿望”时,完全不思量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和步骤如何,那②___________。
青年立志,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生活方法,有一种处理生活的信条。我常把我的信条称为“三此主义”,“三此者”,“此身”“此时”“此地”。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排比句式解释文中加点处的“三此主义”,分别以“此身”“此时”“此地”作为开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多处都运用了引号,请以文本为例,简要概括引号的基本用法,写出两种即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万建领志存高远,他的理想是为祖国找矿。他在新疆奋战了16个年头,那万仞之高的昆仑山,是万建领眼中的“宝藏之山”“希望之山”。这里环境恶劣,万建领和队员们只干一件事——找矿,只穿一身衣——冬装,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祖国发掘出一处处宝藏——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萨岔口超大型铅锌矿……
提起万建领,同事们都说,他有一双能看见地下宝藏的“火眼金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你能练成这样一双‘火眼金睛?”万建领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说道:“是执着、无畏,还有一点不甘心。不辜负任何二次找寻,不让任何一次野外找矿工作留下死角、遗憾,就是支持我前行的动力。”
万建领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戏剧完全摒弃传统‘炫技’”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如晋剧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摒弃传统表演中的单纯‘炫技’”,指摒弃单纯的“炫技”。)
2.C(A项,“戏曲与民俗密切相关,是各地方人民生活样式的延续”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仪式戏剧更是和民俗密切相关,其展演和观看过程实质是一种生活样式的延续”。B项,“孟戏融历史、原始戏剧等于一体”张冠李戴,原文只是说“起源于商周时期驱疫赶鬼仪式的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原始戏剧的综合体”。D项,“但要服饰统一,遵循着‘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错误,原文表述是“但彼此的行头,尤其是服装却十分相似”,“相似”不等于“统一”。)
3.D(“中华文明能够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强加因果,原文表述是“中华文明能够传承至今,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始终秉持的开放包容精神”)
4.A(A项,“宽容礼让、睦邻友好的传统美德”可以佐证戏曲具有教育功能。B项,体现的是黄梅戏取材于现实的特点。C项,体现的是越剧受到了海外观众的欢迎。D项,体现的是昆曲《牡丹亭》在线上的播出,吸引了很多观众。)
5.①“戏比天大”是戏曲得以延续的艺术品格,是戏曲展现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表征之一。②“戏比天大”,“大”在“崇德”: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大”在“尚艺”:戏曲舞台演出力求完美。③“戏比天大”,“大”在对“四功五法”的程式规范和戏曲美学风格的坚持,“大”在保证了戏曲艺术传承的稳定性。(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B(“说明夫妻感情早已破裂”错误,原文提到“青春年少时,我们俩曾相互钟情”,并且这里只是切尔内舍夫自己的想法,夫妻感情是否“早已破裂”无从得知。)
7.B(“切尔内舍夫妻子的冷漠与懒惰”错误,这只是切尔内舍夫对妻子不给他缝扣子的怨恨,从“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没有一点闲工夫,我可怜的人呀”“家务事她一点也指不上我”来看,切尔内舍夫的妻子也并非是懒惰。)
8.①岳父的解围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②岳父的出场为小说增添喜剧效果,让切尔内舍夫的心理和情感又一次发生转变,丰富了人物形象。(每点2分,答满两点得5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示例一:①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小人物的寻常事:文章围绕切尔内舍夫衬衣上的一粒扣子,以切尔内舍夫的视角展示事件的发展变化。②看似寻常,实则暗含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尤其关注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爱情、婚姻问题,发人深思。(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示例二:这篇作品在艺术上颇为精致。①结构上,以扣子贯穿全文,讲述了小人物切尔内舍夫因衬衣上缺少扣子直到最后得知真相的过程。②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富有表现力:从开始对妻子的怨恨,到发现已经补好扣子时的自责,再到最后发现自己穿错衬衣又懊悔不该与妻子结婚,突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ADE(原文标点为: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
11.C(A项,“逆风而上”中“逆”的意思是迎接。B项,“子路率尔而对曰”中“而”表修饰。C项,意思相同,怎么。D项,正确。)
12.C(“君子必须摈弃小人”错误,根据“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可知,假使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摈弃他们。“华士和少正卯都是有虚名……”错误,文中没有说少正卯有虚名。)
13.(1)齐国有个华士,坚持(自己的)道义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为友,人们都称赞他的贤明。(“义”“称”“贤”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既然这样,那么孔子为什么不立刻派遣马夫,而任由子贡前去(劝说农夫)呢?(“曷”“即”“听”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在识人方面,能够看透闻人名士是否可任用的本质;②在游说方面,知晓与不同人要用不同沟通方式的道理;③在为人处事方面,能通达事理人情,任人尽其才。(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公被封在齐这个地方。齐国有个华士,坚持(自己的)道义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为友,人们都称赞他的贤明。太公多次派人请他,他都不来;太公便派人把他杀了。周公说:“华士是齐国的一位高士,为什么杀了他呢?”太公说:“他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为友,我还能以其为臣、与之交友吗?我都无法使他臣服、和他结交的人,就是要抛弃的人;多次召他而不来,就是叛逆之民。如果表彰他并让他成为榜样,让全国百姓都效法他,那我给谁当国君呢?”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离开学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旷。于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杀了少正卯。子贡说:“少正卯是鲁国有名的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有些不合适啊?”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反常却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无实但却十分雄辩,第四种是所记多为怪异之说但是却旁征博引,第五种是顺从别人的错误还为其掩饰辩白。一个人如果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这正是小人中的桀雄,这是不可不杀的。”
评:齐国因此没有懒惰之民,并始终没有沦为弱小的国家。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难以祸乱国家。然而假使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摈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孔子的弟子,几乎要胜过孔子,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华士徒有虚名却无实用,少正卯看上去像有才能堪大用然而实际上并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凡是贤明的君主都能(发现并)杀了他,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士,不是大圣人不能认识到其应被处死的理由。
……
孔子有一天出行,马挣脱缰绳跑去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非常生气,捉住了他的马。子贡前去劝说农夫,低声下气地恳求却没有成功。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的音乐一样!”于是孔子改派马夫前去要马,马夫对农夫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边去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海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模一样,)我的马怎么知道那是你的庄稼而不能偷吃呢?”农夫听了很高兴,便解开绳子将马还给马夫。
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农夫面前谈论《诗经》《尚书》,这是不知变通的迂腐儒生误国误事的原因。马夫的话确实是对的,但这番话假如从子贡口中说出,农夫仍然会不听从。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修养都相差太远,彼此的内心本来就存在距离感。既然这样,那么孔子为什么不立刻派遣马夫,而任由子贡前去(劝说农夫)呢?这是因为孔子知道如果一开始就让马夫去,子贡心中一定不服气;直到子贡在农夫面前感到理屈词穷,这时马夫的神采才真正显现出来。圣人能通达事理人情,所以才能人尽其才;后世常以成文的法规来束缚人,以各种资格来限制人,又以拥有多种长处来期望人,天下之事怎么还能有成功的希望呢!
15.C(“触发的情感也不相同”错误,“千点万点”与“三行两行”都引发了作者无限的愁情,情感没有差别。)
16.①客居他乡的愁绪、羁旅漂泊的疲倦“弊”“倦”“萧萧”等字眼,显示了作者长途跋涉的疲惫,引发内心漂泊在外的惆怅。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归家的期盼:看到路边的疏篱茅舍,几家村户,使远在天涯的作者想起故乡与亲人,秋日本就令人感到凄凉,又增添愁绪,令人动容。(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2)必浚其泉源 必积其德义
(3)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8.A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B废寝忘食 C头昏脑胀/头晕目眩(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
19.(1)②改为: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并没有因为深度思考问题而增加患神经衰弱等疾病的风险。
(2) 改为:往往是那些“思虑过度”的人。(3) 改为:前者一定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②成分残缺,在“患神经衰弱等疾病的风险”前加上“增加”。 语序不当,“往往”放在“是”前面。 搭配不当,“拥有”改为“带有”。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1分,其他改法酌情给分)
20.①不达“目的”不止 ②决不能算是“立志”(每句2分,意对即可)
21.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让此身(自己)去做,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再做;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种环境去做。(每句1分,酌情给分)
22.①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如:“有志者事竟成”“大脑越用越灵”等。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如:“思虑过度”“志”等。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如:“过载”等。④表示特定称谓。如“考试季”“三此主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23.【写作指导】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万建领身上不惧困难、勇敢坚毅、志存高远、矢志报国、执着无畏等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这些精神。考生可围绕万建领身上体现出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展开思考和立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