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玩偶之家(节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材内容 分 析 《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设计理念 动作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玩偶之家》中侧重于外部动作。《玩偶之家》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冲突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本节课将让学生给戏剧节目配音,借用教室内的电子显示屏播放已消音的《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戏剧表演节目,找到自愿为戏剧配音的学生,让学生还原冲突现场,深入理解话剧中人物的性格,领会戏剧的主旨。 (1)片段一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来信后对娜拉由之前百般宠爱到咆哮痛斥的经过的片段。 (2)片段二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态度又大尺度逆转,娜拉的觉醒初出端倪的片段。 (3)片段三 娜拉觉醒后对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的对话。
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薄弱,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2.语文积累层面,阅读面都较狭小,阅读量少,只有少数学生有阅读戏剧的习惯。 3.语文思想层面,除少数学生对语文有较大兴趣之外,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尚未形成积极的认识,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4.语文素养层面,除少数同学外,基本上只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未想过语文与素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2、同学能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出示课题。 2、学生介绍作者易卜生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3、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
设计意图 展示张桂梅先生的话“我最讨厌当全职太太”导入新课。 利用电子显示屏补充易卜生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学生总结课文的矛盾冲突。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初读作品,理解内容 1、女主人公—娜拉 (1)娜拉性格分析,并阐述娜拉不断觉醒的过程。 (2)理解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2、男主人公—海尔茂 海尔茂性格分析,了解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
设计意图 以上教学活动涉及的技术教学层面的内容并不多,但运用比较合理。 先出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之后利用动画播放显示教师的总结,供学生参考。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出示片段赏析,请同学分角色扮演男女主人公,进行配音,再次体会娜拉逐步觉醒的过程,认识海尔茂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 (1)片段一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来信后对娜拉由之前百般宠爱到咆哮痛斥的经过的片段。 (2)片段二 出示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态度又大尺度逆转,娜拉的觉醒初出端倪的片段。 (3)片段三 娜拉觉醒后对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的对话。
设计意图 视频消音后,没有背景音乐,这是不完美的地方。学生没有动作,仅仅配音朗读,代入情境不够深。还是需要让学生先表演,利用现代技术录像,再观看专业演员的表演可能更好。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小组讨论: 1、谁应该为娜拉玩偶地位买单? 2、娜拉离家出走的巨大社会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讨论概括戏剧的主旨——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板书设计 玩 发现借据之前(开端、发展)- 海尔茂:百般宠爱 娜拉:安于“玩偶” 偶 之 发现借据之后(高潮)- 海尔茂:咆哮痛斥 娜拉:逐步觉醒 家 借据问题解决(结局)-海尔茂:甜言蜜语 娜拉:决心出走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剧本的主题和人物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在探讨社会问题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迷茫。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背景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本。 此外,对于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的学习,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生疏。未来,我计划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停留在初期,但基本达到了信息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