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30 16: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至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锁匠的创造能力:如飞梭、珍妮纺纱机。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汽机),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这一论述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A.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
C.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2.右图是1854~1910年英国燃煤用量的变化情250[况(单位:百万吨)。出现这一情况的直接原200因是
A.工厂制度的出现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对外扩张的需要
D.蒸气机的广泛应用
3.“18世纪末之前,在谢菲尔德刀剪业中,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磨工病。”但到了1842年,因罹患这种疾病而翻肠呕吐的磨刀工比例中,30多岁年龄层中有50%的人,40多岁有79%,50岁以上更高达100%。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A.工业社会的环境法制建设 B.欧洲城市化进程过快危害民众健康
C.工业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 D.欧洲医疗技术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4.下表是《先驱者》杂志 1866年的部分关于第一国际报道。由此可知,第一国际
五月号 有五个大的工联组织的全部成员都加入了第一国际,而以前参加国际的仅是其中的个别成员。这五个工联组织是:有一千个会员的饰带工人联合会,有八千个会员的缝纫工人联合会,有九千个会员的鞋匠联合会,以及机械工人联合会和铸工联合会
尤月号 在曼彻斯特举行的英国粗木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一项建议自己的所有分支加入第一国际的决议
伦敦和斯特拉特弗德的砖瓦匠联合会,还有许多比较小的联合会以及拥有三万三千个会员的英国机械工人联合会总会都加入了第一国际
十一月号 拥有三百个会员的英国编筐工人协会和拥有二千八百个会员的掘土工人协会加入了第一国际
A.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 B.利于团结和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
C.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组织基础 D.动摇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
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由此可推知,《共产党宣言》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
C.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D.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A.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B.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C.军事实力增强促使侵略 D.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7.右图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报纸《咔砰》刊载的漫画,这幅漫画将俾斯麦描绘成一只开屏的孔雀。羽毛上写着“欧洲自由刚果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
A.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的贯彻落实
B.巩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消除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
8.1905年,提拉克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说:“只有一种药能治印度人民的.病,这个药就是政权。它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表明印度国大党
A.明确了革命的斗争目标 B.主张必须扭转斗争困境
C.在积极争取印度管理权 D.要求殖民当局政治改革
9.“这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印尼民族大起义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苏丹的马赫迪起义 D.伊朗的立宪运动
10.1881年,面对苏丹马赫迪起义的强大力量,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由马赫迪担任北苏丹国王,马赫迪予以驳斥:“我除了需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外,不需要国王的封号。”这说明
A.马赫迪追求君主立宪 B.资产阶级主导民族抗争
C.英国殖民统治的瓦解 D.苏丹民族意识有所觉醒
11.下面分别为英、法、美、德、俄五国一战前部分工业数据及殖民地面积统计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国家 英 法 美 德 俄
钢(万吨) 778 468 3 180 1 760 491
煤(亿吨) 2.92 0.4 5.3 2.772 3.6
制造业全球份额(%) 13.6 6.1 32 14.8 8.2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3 350 1 060 30 290 1-740
A.美国已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传统国际秩序的难以为继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转型
12.习近平在评价近代世界史某一运动(革命)时说:“(它)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社会主义形成为强大的力量;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存在危机发展的趋势。”下列对该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B.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3.据统计,苏俄供农民阅读的《贫苦农民报》,在1918~1920年出版的700余期报纸中,刊登的广告绝大多数为社会服务和公益类,包括文艺演出预告、招生、寻人、征兵等,而无商业性广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 B.新经济政策的开始实施
C.社会经济环境的恶化 D.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推行
14.20世纪30年代初,印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等要求。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一部分 B.有利于打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 D.开启了殖民地国家要求独立的先河
15.《全球通史》提到:“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进行空运。1943年2月 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这场战役是指
A.莫斯科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阿拉曼战役
16.《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联合国宪章》的这一规定
A.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利于提高联合国国际事务处理能力
C.表明联合国已沦为美苏的政治工具 D.已放弃了集体安全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1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确立了殖民统治,攫取了大量财富,并迁移大量人口至拉美,逐渐形成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共处格局,也使混血成为拉美最普遍的人口。欧洲文明也在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的碰撞磨合中发展成独特的拉美文化。18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半岛人(欧洲移民)优先获得官职,并减少克里奥尔人参与教会和国家事务的机会。至18世纪中后期,部分克里奥尔人开始以“美洲人”自称,并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祖国”“民族”“我们的美洲”等词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相继举起“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的战斗纲领,掀起了独立战争风暴。
——摘编自张家唐《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相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它用武装斗争推翻了西方的殖民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是,拉美却没能像美国一样,迅速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拉美民族独立意识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大不相同的根源。(9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维护战胜国列强利益和维持战后新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它是一个掠夺性分赃体系,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和一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其某些积极因素,对当时及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韦永生《浅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并予以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锁匠的创造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故选 A项。其他三项都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均排除。
2.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1910年英国燃煤用量处于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当时蒸气机的广泛应用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故选D项。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标志着工厂制度的诞生,排除 A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排除B项;“对外扩张”与煤炭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工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环境法制建设”“城市化进程”,排除A、B两项;材料只涉及工业化对身体的危害,并没有涉及病人的医治情况,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可知,在第一国际成立之后有大量的工联加入第一国际,这有力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联合和壮大,故选 B项。材料只涉及无产阶级的联合,并没有涉及工人运动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排除 A、D两项;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C项。
5.C 根据材料“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可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故选C项。其他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均排除。
6.A 根据时间“19世纪中期”,可以推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各国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故选A项,B、C、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均排除。
7.C 根据材料“19世纪80年代”“这幅漫画将俾斯麦描绘成一只开屏的孔雀”“欧洲自由刚果会议”可知,这一会议指的是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该会议协调了欧洲列强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矛盾,推动了其对非洲的殖民扩张,也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故选C项。A项与该会议无关,故排除;材料是列强协调瓜分非洲问题上的矛盾,而非巩固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8.A 材料“这个药就是政权”“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说明印度国大党已经明确了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目标,故选 A项。B项表述在材料中也有体现,但材料中心还是在阐述“争取民族独立”这一革命目标,排除;材料中提到“独立”,故他们的目标并不是管理权,排除C项;材料中要求“独立”,是完全独立自主,并不是由英国殖民者继续统治,也不是殖民者改革,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资产阶级革命,亚洲的觉醒相关内容,伊朗的立宪运动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故选D项。印尼民族大起义指的是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属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排除A 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反对外国的殖民统治,而且不属于觉醒,排除B项;苏丹位于非洲,排除C项。
10.D 根据材料“我除了需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外,不需要国王的封号”可知,面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利诱,马赫迪严词拒绝,强调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说明苏丹民族意识有所觉醒,故选D项。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苏丹马赫迪出生于造船工人家庭,借助伊斯兰教起义,排除B项;苏丹马赫迪起义最终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瓦解”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11.C 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前美、德工业实力快速发展,但其海外殖民地却相对较小,这不利于美、德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德国,受限于较小的国土面积,急需扩大海外殖民地;而英、法实力相对较弱,却掌握大量海外殖民地,这无形中增加了列强间的矛盾,传统英、法主导的国际秩序难以为继,故选C项。二战后,美国逐渐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与世界殖民体系及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无关,排除B、D两项。
12.D 根据材料“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社会主义形成为强大的力量;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是十月革命,不仅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质的飞跃,还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排除A项;19世纪前中期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
13.A 根据材料可知,《贫苦农民报》虽有广告存在,但其广告多为社会服务和公益类,缺乏商业广告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俄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社会经济行为深受国家控制,这阻碍了商业广告的发展,故选A项,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执行到后期,虽然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这并非是导致商业广告衰落的根源,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逐渐发展形成“苏联模式”,即指令性计划体制,排除D项。
14.B 根据材料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有利于保护印度本国利益,打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属于世界反殖民运动的一部分,排除 A项;这一运动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15.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2年7 月爆发,于1943年2月结束,因此材料中所说的应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故选C项。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9月到1942年1月,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 项;中途岛战役发生在美、日之间,阿拉曼战役发生在英、德之间,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排除B、D两项。
16.B 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提高其国际事务的处理能力,故选B项。“大国一致”原则并不等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美苏对联合国的干预与控制,排除C项;材料与集体安全主义原则无关,且联合国依旧奉行这一原则,排除D项。
17.(1)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宗教改革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圈地运动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料;广袤的殖民地为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地。(6分,任答三点即可)积极影响: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为英国全球霸权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有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影响: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分,任答一点即可)
(2)历史背景: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新经济政策引发的问题逐渐显现;国际政局动荡,外部敌对势力环绕;斯大林掌权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5分,任答两点4分,三点5分)不同之处:前者以市场调节为主,后者则奉行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前者以私有制为主体,后者则实施单一的公有制;前者以轻工业为主,后者则以重工业为主;前者注重对殖民地的剥削,后者则向内挖掘经济潜力。(6分,任答三点即可)认识:工业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业化建设要注重社会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建设要辅之以配套的政治体制。(2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原因:西班牙的残暴殖民统治;民族交融和拉美文化的形成;民族歧视政策的影响;部分拉美进步人士的宣传推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积极影响:推翻了欧洲列强对拉美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拉美部分地区的民族独立;促进了拉美政治民主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5分,任答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消极影响:使拉美部分地区陷入混乱和动荡,甚至重新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2分)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2分)
19.示例:
结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掠夺性分赃体系。(2分)
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战胜国相继逼迫战败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根据和约,各战败国都受到了严格的军备限制,承担赔款的义务,割让大片领土,其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同时,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形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8分)
总之,从其内容来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共同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体系,也是战胜国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奴役殖民地人民的体系。(2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