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 分子热运动 预习导学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类比法,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4.能识别扩散现象,并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纸片、冰糖、饼干、玻璃板、广口瓶、二氧化氮气体、硫酸铜溶液、试管、红墨水、烧杯、注射器、多媒体等。
1、物质是由 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
2、人们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 叫做扩散。
4、扩散现象表明:① 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存在 。
5、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扩散越 ;
6、分子间存在 和 ;
7、分子间距离变 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 时,表现为斥力。
8、分子动理论:① ;② ;③ 。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构成
【课堂体验】: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的最碎。最后纸还是纸吗?
小组2:掰开干燥的饼干。每掰开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掰开得更碎时,饼干有何变化?
小组3:打碎冰糖,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的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
【创设情境】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结论】物质是由 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
【对比观察】对比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尺度,了解分子体积非常小。
【结论】分子体积非常小,人们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学习任务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观察】
观察实验1: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气体扩散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 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实验结论】:这是气体的 现象,它表明气体分子在 。
不同物质在互相 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想想议议】实验时为什么要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放在下面呢?
答: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 空气,如果把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置于空气瓶子上方,会导致二氧化氮气体由于 缘故下沉,便不能充分的说明扩散现象。所以一定要把二氧化氮气体瓶子置于空气瓶子 。
观察实验2: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液体扩散实验
【实验结论】: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观察实验3:铝块与金块的固体扩散模拟实验
【实验结论】: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观察实验4:酒精和水融合实验
【实验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 。
【总结归纳】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存在 。
【知识拓展】如何判断是否为扩散现象?
1.分子不能用肉眼和 显微镜观察到;
2.该运动不受外力影响。
观察实验5:红墨水在冷水与热水中扩散
【实验结论】:分子的运动与 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我们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
【学习任务三】分子间作用力
观察实验6:两个铅块“粘”在一起,并且可以吊起钩码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之间的 使得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
观察实验7:注射器压缩水
【实验现象】:会发现用力压缩时,活塞内的水会产生“抵抗”,体积几乎 。
【实验结论】:当分子间距离变 时,分子间相互排斥,表现为 。
观察实验8:注射器拉伸水
【实验现象】:会发现用力向外拉时,活塞内的水又会 。
【实验结论】:当分子间距离变 时,分子间相互吸引,表现为 。
【归纳总结】分子间存在 和 ;
分子间距离变 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 时,表现为斥力。
分子动理论:① ;② ;③ 。
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的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 分子热运动 预习导学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类比法,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4.能识别扩散现象,并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纸片、冰糖、饼干、玻璃板、广口瓶、二氧化氮气体、硫酸铜溶液、试管、红墨水、烧杯、注射器、多媒体等。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4、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7、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斥力。
8、分子动理论:①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②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③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构成
【课堂体验】: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的最碎。最后纸还是纸吗?
小组2:掰开干燥的饼干。每掰开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掰开得更碎时,饼干有何变化?
小组3:打碎冰糖,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的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
【创设情境】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对比观察】对比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尺度,了解分子体积非常小。
【结论】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学习任务二】分子热运动
【实验观察】
观察实验1: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气体扩散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实验结论】: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它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想想议议】实验时为什么要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放在下面呢?
答: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如果把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置于空气瓶子上方,会导致二氧化氮气体由于重力缘故下沉,便不能充分的说明扩散现象。所以一定要把二氧化氮气体瓶子置于空气瓶子下方。
观察实验2: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液体扩散实验
【实验结论】: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观察实验3:铝块与金块的固体扩散模拟实验
【实验结论】: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观察实验4:酒精和水融合实验
【实验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总结归纳】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知识拓展】如何判断是否为扩散现象?
1.分子不能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2.该运动不受外力影响。
观察实验5:红墨水在冷水与热水中扩散
【实验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学习任务三】分子间作用力
观察实验6:两个铅块“粘”在一起,并且可以吊起钩码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
观察实验7:注射器压缩水
【实验现象】:会发现用力压缩时,活塞内的水会产生“抵抗”,体积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相互排斥,表现为斥力。
观察实验8:注射器拉伸水
【实验现象】:会发现用力向外拉时,活塞内的水又会吸引。
【实验结论】: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相互吸引,表现为引力。
【归纳总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相互吸引,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相互排斥,表现为斥力。
分子动理论: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②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③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的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