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30 17: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们对学习和掌握计算辅助设备的兴趣高涨。为了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
1. 首先,学生将回顾计算工具的历史演变。接着,他们将掌握算盘的操作方法,了解算盘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将指导学生正确输入数值并有效地使用算盘进行运算。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学生将在算盘操作上持续精进,提升其使用技巧,并逐步实现教学要求。
2. 随后,我们将聚焦现代计算工具的典型代表——电子计算器。考虑到学生对计算器已有初步了解,我们将激发他们独立研究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索计算器各个按钮的功能和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共享,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亲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充分体验电子计算器在提升运算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巨大优势。
学习目标
1.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员重温计算辅助设备的演变历程。
2. 通过课程学习,学员将掌握算盘的工作机制,并透过实操掌握其计算方法。
3. 课程内容涵盖对计算器的认识以及灵活运用其各项功能。
4. 学员将亲身体验计算工具所带来的便捷与精确,同时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并增强团队协作和个人研究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学习难点
1. 熟练掌握算盘技巧,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熟悉计算器的所有按键功能,并能正确操作。
学习准备
教学材料准备:制作演示的多媒体资料(例如PPT幻灯片)、经典算盘、数学计算工具
学生需自备:个人电子计算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达标检测

谜语开篇,激起探索欲。(3分钟)
1. 教师设谜语:反应迅速,数字运算精通;它后诞生算盘,自身却轻便伶俐。(猜一种科技产品)
2. 向学生征集,分享在平时生活里所见的各类计算工具实例。
3. 利用幻灯片展示,导入本堂课的核心内容。(于黑板处明确课程主题)
1. 破解谜题——数字运算器。
2. 交流个人经验中的计算工具。
3. 明确把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1. 我国历史上最早并且持续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 )。
答案:算盘
2. 在当代社会,最普遍的计算工具是( )。
答案:电子计算器
3. 科学家首次发明电子计算器是在( )世纪的( )年代。
答案:二十 四十
4. 算盘操作练习。
请在算盘上依次表示数字924,4630,25307,3579082,并指出每个数字中第一位小数点后的位置。
提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并互相核对答案。
尝试实践,发掘沟通的深度。(30分钟)
1. 引导学生翻至课本第23页,探究计算器具的发展历史。
2. 算盘的应用与操作。
讲解算盘的结构,展示不同类型的算盘示例。
启发学生交流算盘的认知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并抄录课本第24页的算盘数值。
3.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感受计算器的实际应用及普及程度。
熟悉计算器,明确各按键的作用。
讲解计算器中包含的特别功能键。
分析计算器与算盘的异同点。
1. 学生们通过书籍的阅读,感受到科技飞速发展的历程。
2. (1)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掌握了算盘的用法并对其结构有了深入了解。他们亲自拨动算珠,并与同学交流算盘的各个部分。在老师的组织下,他们观赏了多种样式的算盘图片。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了解了算盘的历史和作用。
(3)同桌的伙伴们相互核对后,将学习到的知识做了书面记录。
3. (1)学生们通过观察情境图,体会到了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便捷,并讨论了它的各种用途。
(2)学生们分组学习,每人携带一个计算器,共同探讨并确认每个按钮的功能。
(3)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认识到了计算器的小巧和高效。
(4)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了计算器不仅易于学习,而且操作简便、效率极高。
三 巩固练习。 (5分钟)
老师在算盘上拨动珠子计算数字,学生们则齐声复述。
学生交流读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总结。 (2分钟)
1. 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悟?
2. 请各位同学完成下列的课题。
1. 交流这堂课我所掌握的关键信息。
2. 独立解决课后作业问题。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本课程以计算工具的历史演进为核心,搭建起一个领略数学文化深度的平台,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领悟并思索数学的吸引力。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扮演着课程设计师、引导者和学习助手的多重身份。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计算工具,课程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总体而言,本课程在创建数学学习环境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使学生对数学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有了深入理解。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