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第五单元 第2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第五单元 第2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22 09: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如果你曾仔细观察过像蚂蚁、蜜蜂这类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就不难发现,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还有猴、狒狒、象和鹿等。它们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你很容易在蚁群中辨认出蚁后,它的腹部通常膨胀得很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则专司蚁巢的保卫。
蚂蚁群体中的分工明确狒狒群体中的等级森严 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存在等级。你知道牧羊人怎样放牧吗?他只需要管好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又如,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社会行为的特征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注释: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黑长尾猴发现不同状况,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例如,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而当它发现豹时会发出另一种叫声,其他猴会立即爬上附近纤细的树枝;当它发现鹰在天空盘旋时,又会发出第三种声音,猴群就都聚集到树干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人茂密的灌木丛。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蚂蚁的通讯
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作通讯(communication)。
问题
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作出假设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进行通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
你可以参考下面的探究方案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
(1)利用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诱捕蚂蚁。
(2)如果获取的蚂蚁是用工具从蚁穴里捕获的,就需要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3)主要方法和步骤。
?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 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制订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应当考虑以下问题:捕获的蚂蚁是否来自同一蚁穴?饲养蚂蚁时需要注意什么?用什么样的木条做“桥”好?“桥”的粗细和长短对实验有影响吗?实验过程中能否直接用手移动“桥”呢?
通过小组讨论完善探究计划。
实施计划
按修改完善过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你的结论是: 表达与交流
将你的结论与同学交流。你在探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特别有趣的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听。
讨论
?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依靠触角?还是两者都有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许多动物的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例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的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如果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就会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家蝇、菜粉蝶、蟑螂、蟋蟀、瓢虫、蚂蚁等,设计检验这些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
(1)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 )
2.某些动物群体有最占优势者,你能举出例子吗?
答:马,牛,羊,狠,鸡,鸭,鹅,鹿等都有最占优势者。VX 3.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行为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4.除课文中介绍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通讯?请你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5.你能说出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异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