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30 19:13:20

文档简介

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共2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Ⅰ和试卷Ⅱ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下图为半坡遗址民居复原图。据此推测,该遗址
A.民居多营建于南方 B.手工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C.已出现原始的农耕 D.居民尚未掌握引火的方法
2.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提出:“礼仪者,法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该学者最有可能是
A. 荀子 B. 孔子 C.韩非子 D. 邹衍
3.谈及选官制度,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谏:“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 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董仲舒意在
A.说明当时的官吏道德沦丧 B.建议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
C.肯定征辟制度的积极作用 D.主张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4.《新唐书》记载:“唐之始时,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其用之也有节。”材料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征税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
C.赋税不能保证财政收入 D.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
5.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载:“番麦,一名西天麦,苗如葛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下列关于“番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朝时多途径传入中国,并迅速大规模推广
B.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日常生活
C.丰富了粮食种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D.适应性强,可以在荒山、丘陵、沙地等地种植
6.下表为晚清财政结构图(单位:两)。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注:厘金既有征收于日用百货的普通厘金,也有专门征收于盐、茶等特种厘金。
A.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B.财政收入中的田赋征收额逐步下降
C.中国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D.商业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
7.右图为民国37年的《医师考试及格证书》。观察右图,据此可知
A.此次考试由学部组织并且实施
B.此本证书由政事堂铨叙局颁发
C.医师考试体现出相对的平等性
D.中医药事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8.经过巴基斯坦的帮助,基辛格成功地于1971 年 7月 9日至11 日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并就尼克松总统访华一事达成协议。基辛格在其回忆录中将其称为“抓住全世界心灵的大事件”。该事件
A.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首次突破“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直接推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有助于打开中国外交新的局面
9.1984年6月 11 日,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三明召开,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五讲四美三热爱”一词,也由此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80年代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A.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对推动社会风气好转起到积极作用
C.涌现出了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 D.全面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0.一位阿拉伯旅行者曾这样写道:埃及人的尼罗河,它河水的甘美、它流程的漫长、它带给埃及的利益,都是其他河流无法比拟的。下列属于尼罗河带给埃及的利益有
①为莎草纸的制作提供原料 ②为丈量土地创造出20进制
③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条件 ④依据河流涨落制订了儒略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1.有学者指出:“该地区由2个国王和28个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一个长老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决定哪些问题应提交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议决。大会并不进行争论,而是直接投票决定某个问题。”据此可知,这一地区的政治形态是
A.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寡头政治 D.君主专制
12.法国大革命以后,法郎作为标准法国流通货币,1法郎等于100生丁,1法郎银币,含银5克,同时发行20法郎金币,含金6.45161克。但由于金银比价在19世纪后期不断跳动,1876年法国废止5法郎银币的流通。此举
A.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需要 B.构建了以法郎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C.奠定了金本位制度的基础 D.体现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特征
13.`17世纪初的英国,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造成了庞大的贫困失业大军。加上人口增加、农业歉收、饥荒和对外扩张等一系列因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开始引发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对此英国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济贫制度 B.组织社区救济 C.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D. 颁布《工厂法》
14.为了发展对外贸易,英国成立了许多股份贸易公司。最初是一些商人自愿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后发展成为领有政府的正式特许状,获得特权和专卖权的公司。这时成立的重要公司有:东陆公司(1579年,从事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利凡特公司(1581年,从事近东贸易)、东印度公司(1600年,从事印度群岛贸易)等。这些公司的成立
A.反映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说明英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 D.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15.下图是大英博物馆内展出的展品——一张.2009年由英国汇丰银行发行于阿联酋的信用卡。这主要反映了
A.贸易电子化 B.文化多元化 C.金融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约公元2世纪到公元4世纪,地球进入第二个小冰期,这一时期气候寒冷,灾害频发,北方尤甚。这一气候变化造成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欧亚民族大迁徙 C.三国鼎立的局面 D.拜占庭帝国覆灭
17.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给政府带来了巨额财政收入 B.其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C.保证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安全 D.重创倭寇,稳定了我国的东南沿海
18.罗马帝国的核心是古代的罗马城,其人口超过任何其他城市——奥古斯都时代已接近100万,这个城市的居民来自帝国各地,但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下列项中,改善和丰富罗马居民生活的有
①建造了多层楼板叠加的住宅 ②设计了饮水道、下水道
③修建了大竞技场和露天剧场 ④修建通往各行省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有学者指出,17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各国统治者因追逐个人“荣耀”而发动的战争情况在逐渐减少。该学者意在说明此时的欧洲
A.民族国家的普遍确立 B.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国际法的建立与完善 D.封建主义在加速瓦解
20. 下图为创作于1917年的漫画——《美国城墙》。该漫画反映出
A.美国对移民文化的排斥 B.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
C.美国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D.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21.发端于 15世纪的西方现代化,其发展模式被马克思明确界定为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野蛮扩张过程。蕴含着“现代性”的社会财富来源于机器化大生产下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这种剥削状态使得劳动者成为“异化”状态。材料意在说明
A.资产阶级价值观是西方现代化的内在核心
B.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C.资本的野蛮扩张导致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
D.西方现代化财富积累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试卷Ⅱ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2小题14分,第23 小题6分,第24 小题20分,第25小题12分,共5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之监察官,应分台、谏两种。……这一制度,到宋代又变了。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换言之,这些谏官,现在是不直接属于宰相了。而且宋制,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本来谏官之设;用意在纠绳天子,并不是用来纠绳宰相,对皇帝才称谏,而且谏官也明明是宰相的属官。现在谏官
脱离了门下省,就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隶属于宰相了。而又是由皇帝所亲擢,不得用宰相所荐举,于是谏官遂转成并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于是谏垣遂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有二十多个对外贸易港口,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五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颁行“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并适用于各市舶司。北宋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收入一直占宋朝全年收入的15%左右。……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南宋晚期,泉州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出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现在广州、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蕃客墓,是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五卷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谏官”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宋代改革监察制度的举措及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泉州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盛况的原因。(7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摘编自蒋延黼《中国近代史大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李鸿章“专设一科取士”之建议。(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附庸采邑制作为一项契约……所注重的是“权利”而非“权力”,注重的是“义务”而非“服从”。12世纪后期开始有一些法学家……认为“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约束而不只是约束附庸的契约”。然而,在12、13世纪的英国,这种契约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诺曼征服以后英国王权的逐渐加强,传统习惯法所规定的封君封臣权利义务体系受到打击。以约翰王为例,为应对当时因对法战争而带来的财政困境,约翰王对任意税、继承税的征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英国封建王权的发展,以监护权与婚嫁权为主要的封建附属义务成为领主约束附庸的重要因素与手段,并且还出现了缴纳封土易主费等新的附属义务。
——摘编自赵运华《论封建契约下国王封臣间的斗争与妥协——从<亨利一世权利宪章>到<大宪章>》
材料二 工业革命前,曼彻斯特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家又一家的纺纱厂和织布厂在此出现。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794年时为3家,而到1821年时则已经不少于66家。1830年,曼彻斯特通往利物浦的铁路建成。时速46里的火车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只需一个小时多一点。到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运送旅客70000人次。工业化促进了曼彻斯特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和大型工业城市。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等材料三 《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建立了经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议员由纳税3年以上的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该法案确立了英国现代地方自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两条:一是共同体自治原则,二是居民自主原则。前者是指地方当局排除中央和上级干涉,后者是指地方事务由全体地方居民自主决定,包括选举自治机关,概括起来就是民主自治原则。……于是,权利本位原则得到更加彻底的落实,英国地方自治从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沃尔曼所说的“地方自治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地方自治:法治运行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2、13 世纪英国契约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英国封建领主为打破这种契约关系所采取的举措及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转变为工业城市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7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835年市政法案》确立的基层治理制度及其主要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简要分析英国进入“地方自治黄金时代”的原因。(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相关信息,自拟标题,并结合 15-20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w
4
6
8
9
10
答案
C
A
B
D
D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D
0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B
D
B
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2题14分,23题6分,24题20分,25题12分,共52
分)
22.(1)变化:隶书于门下省到独立部门:由宰相任用到阜帝亲擢:由纠绳皇帝到纠绳
宰相。(3分)
举措及影响: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分)中央实行台谏合一,
加强了君主专制。(2分)
(2)表现:贸易中心转移到东南沿海;对外贸易港口众多;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日益完
善(如答机构和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也可):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外商众多。(3分,
任答3点)
原因:宋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经济重心南移: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品畅销海外:北方陆
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重大进步。(4分,任答4点)
23.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未抓住根本(1分)
19世纪60年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1分)李
鸿章看到中国士大夫、武人的弊端,日本因学习西方而强国。(1分)提出学习西方科技的
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改革清朝的科举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
这一做法无法从根本上挽救中国危局。(1分)它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补,其初衷
不是改变封建统治。(1分)
24.(1)变化:领主与附庸间的双向约束变为领主对附庙的约束。(2分)
举措: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1分)
影响:确立了王权有限和法律至上的原则:保章了封建主的特权: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
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3分)
(2)因素:棉纺织厂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交通的改善(铁路的修建)。(3
分)
方面:城市交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煤气灯等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
的夜生活方式:公共服务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电话电报等通信设备的改普便利了人们的
通信联系,密切了人们的交流;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的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4分,任
选4点即可)
(3)制度:自治市制度。(1分)
特点:民主化、法治化。(2分)
原因:地方自治的传统;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国家的产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