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60年前后,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托利党领袖博林布洛克在《爱国君主思想》一文中反对“篡权”的内阁与政党,“党派是一种政治罪恶”,君主才是“人民的中心”。在此思潮影响下,乔治三世扩大君主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宪政道路曲折复杂 B.启蒙运动尚未展开
C.两党竞争十分激烈 D.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2.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 )
A.保证了政治和管理的结合 B.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 D.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选用与管理
3.康乾二帝常在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赵翼曾描述乾隆时的摔跤表演:“由来角觝古所传,百戏中独近戎务。技逾蹴毱炼脚力,事异拔河供玩具。国家重此有深意,所以习劳裕平素。君不见教坊子弟也随行,经月不陈默相妒。”此处“深意”指( )
A.耀兵威于异域 B.敦教化以厚风俗 C.寓绥远于讲武 D.倡戏剧以娱万民
4.明代对藏区朝贡的大小僧俗首领,除了封授一定官职外,还给予丰厚赏赐,仅仅一匹中等马,明廷就会回赐三百银两。使者返藏时会获赐携带茶叶、布匹等,贡使们往往会将赏赐品带回当地市场交换。材料中明代藏区的朝贡行为( )
A.完善了元代的民族政策 B.具备了政治经济双重意义
C.调整了明代“海禁”政策 D.降低了对边疆的管理成本
5.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指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这次发言( )
A.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成功推动了朝鲜问题解决
C.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6.“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7.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织出的呢绒只有1/16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体现出该时期英国( )
A.急需大力推进蒸汽机的普及 B.工业经济组织呈现出多样性
C.手工生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D.工厂制难以适应经济的需求
8.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 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9.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10.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
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 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
11.14世纪,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当时,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据此可知,瘟疫的暴发( )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 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C.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D.加速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进程
12.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开始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改变了该地的区域文化,以下属于其文化成就的是( )
①《掷铁饼者》 ②《编年史》 ③《几何原本》 ④《荷马史诗》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3.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14.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
15.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 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
16.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6分)
18.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蒸汽动力制造产业的出现,将对外贸易导向一个新视野。随着曼彻斯特反其他地方工厂出现的整体性纺织品生产过剩现象,其任务变成积极地寻找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费者,而将焦点摆在他们想象中虎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新的贸易目标在亚当·斯密所著之《国富论》中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找到其最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让欧洲列强有余力从事海外扩张,而炼钢及其他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技术促成了军事的现代化。由于《南京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影响,导致清朝在双手被反绑于背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时代。
——整理自《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 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方式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废除了统治西欧长达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他提出:国家基本主权与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主权、民族自决权、对境内外国公民的管辖权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这为维也纳会议以国际公法方式确定划分国界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木生《1815年维也纳会议新论》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侵华的动因。结合所学,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角度说明19世纪中国在对“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回应。(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的政治影响,从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角度指出19世纪俄国与德意志地区的政治运动情况。(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历史图书获奖。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图5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与社会改革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五节 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六节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自选主题,撰写一书名和相应的完整目录。(要求:书名明确,各章须有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6.D 7.B 8.C 9.C 10.C 11.B
12.A 13.B 14.B 15.A 16.A
17.(1)原因: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革命运动的推动;有识之士的倡导。(任意2点)
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任意2点)
(2)认识:要注重边疆开发和建设;要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共同发展;边疆观念要与时俱进。(其他言之成理)
18.(1)因素:动机——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意识形态一经济自由主义信念。
手段——现代车事技术。
回应:1897年;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19世纪70年代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性质)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2)影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加速了欧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
说明:俄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德意志——1848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
(3)特色: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认识:要努力维护民族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写出两点)。
19.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书名:审问题“请依据该参评条件,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该奖项的主要参评条件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和探索中国出路的史实”等知识可得出书名为《1840年至1919年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目录:审问题“相应的完整目录”并据材料可知最少需要有两级目录。结合所学可得出一级目录有“第一章 探索史”“第二章 抗争史”,结合所学列出二级目录。
探索: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展开,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成为潮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想通过建立民主共和国挽救中国;但事实证明,不变革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通过思想领域的变革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抗争:结合所学,在列强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太平天国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教对中国人民的欺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