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一搭配(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5页例 2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搭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此次例 2的教学内容选取解决服装搭配的问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易于理解和探究,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自主探究型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动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和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卡片等。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难点:
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这是孙悟空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之间的一段故事,孙悟空为救师傅和师弟勇敢的挑战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每次挑战时,都给自己起一个名字,第一次挑战时称自己叫孙行者,第二次挑战时称自己叫者行孙,第三次挑战时称自己叫行者孙,我们来看一看孙悟空给自己起的名字都有哪些字组成的? 孙 行 者,简简单单的 3个字,通过调整它们的顺序,就可以搭配成这三个不同的名字,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
二、新授:
1、丽丽去学校上学,她想把自己打扮的漂票亮亮的,于是她从衣厨里选出了这 5件衣服,几件上装?
2件几件下装?
3件。但是上装和下装都只能选择一件来穿,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同学们来猜一猜。→ 3.4.6.5
这些都是大家的猜侧,那到底有多少种呢?利用我们手中的工具来摆一摆,在摆之前先注意哪些事项,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提示:
①、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选择一件来穿。
②、想一想:在搭配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以前后桌 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老师给大家 3分钟的时间,3分钟之后,老师找小组代表上台来展示。同学们开始吧!(小组讨论)
师:搭配好的小组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这一小组代表上台来讲一讲你们小组是怎么搭配的
生:短袖上衣搭配短裙、长裤、长裙有 3种长袖上衣搭配短裙、长裤、长裙有 3种,共有 6种。
师:这位同学表述的条理清晰,掌声送给他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搭配方法?
生:短裙搭配短袖上衣、长袖上衣 2种长裙搭配短袖上衣、长袖上衣 2种长裤搭配短袖上衣、长袖上衣 2种,共 6种。
师:他们的这种搭配方法和刚才同学的搭配方法,不同在哪见?
生:上一种方法是先确上装,搭配下装,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上装法。这一种是固定下装,搭配上装,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下装法。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找到了不同的搭配的方法。无论是先固定上装,还是固定下装,它们的方法实际上是一样的,必须先确定一件上装或下装,然后再按顺序进行搭配。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把刚才的思路看一看→)
我们在搭配时,要按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在搭配时,如果没有道具怎么办?能不能想一些方法,不动手摆,如何用简洁的方式把刚才的搭配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明白。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小提示:可以用文字、字母、图形等其它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画一画、连一连。画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问内搭配出那么多方法,老师在巡视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方法,拿到哪位同学的,哪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画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 1: 上装 1 上装 2
文字法
下装 1 下装 2 下装 3
生 2: 图形法
生 3:
A B
C D E
生 4: A1 A2
字母法
B1 B2 B3
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有同学是从上往下画的→固定上装法
有同学是从下往上画的→固定下装法
师:一件上衣有 3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有 2个 3,可以用算式2×3=6来表示。每一种方法都能做到准确地进行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其实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的。
像这样用文字、图形、字母表示的方法→符号表示法,在数学中用符号来表示有哪些优点呢?比较简洁。现在老师再添上两件上衣,一共几件上衣→4件现在有多少种?
4×3=12(种)
再添上 7件下装,一共多少种?4×10=40(种)
师:观察这些算式,算式中的数字和上衣下衣件数有什么关系?上衣件数和下衣件数相乘的结果就是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在解决搭配问题时,我们也可以用算式进行计算。老师同学们一个大大的赞!同学们,在搭配时,不论用符号表示,还是用算式表示,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巩固:
1、同学们帮丽丽解决了穿衣问题,接下来她要吃早餐,妈妈为她准备了豆浆,牛奶、蛋糕、油条,饼干、面包,但是饮料和空心只能选样一种,她有多少种选法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进行搭配。搭配好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2×4=8同意吗?
2、吃过早饭,丽丽来到学校,学校组织学生去动物园,从学校到动物园要路过少年宫,我们来看一看,她们有多少条路可以走?
A→C B→C
→D →D
→E →E
同意吗?
3、她们路过一家文具店,丽丽想买挂件和笔,文具店里有 10种挂件,9种笔,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10×9=90
同学们们真是太棒了,已经能把搭配的知识活学活用了。
四、小结: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搭配→分类→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序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有序学习,有产生活,搭配幸福人生。
五,作业: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完成课本 97页练习二十的,2、4、6、8题。
《数学广角—搭配(二)》课后反思
搭配问题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搭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感觉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1.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例 2编排的是服装搭配,属于组合内容。在备课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经过多次更改,选择西游记中的一段视频导入,学生们比较熟悉,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文字、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寻找搭配方法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出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但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重复或遗漏现象。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本课所学内容,有些题型略加改变,学生便无从下手了。对学生的精彩表现,评价的语言还可以更加多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