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六单元《语言简明》写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六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语言简明”要求学生在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和技巧,养成修改习作、精炼语言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写作是七年级学生学习作文修改的重要一步。纵向分析,本单元向上承接的是七年级上册四单元思路要清晰、七年级上册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本单元向下衔接的是八年级四单元语言要连贯、八年级六单元表达要得体。以上单元写作训练,形成了一条有层级有梯度的习作修改链条,有层级有步骤地为九年级第四单元最终习作的修改润色作了前期的知识铺垫。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中要引导学生重点总结归纳的策略主要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删除多余、善于概括巧用借代、用词精准消除歧义等。其中,“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七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和突出中心的进一步延伸和精细化,“避免重复删除多余”为七年级下册五单元文从字顺具体知识点的延伸和实践。“善于概括巧用借代”为七年级上册六单元语法常识补白部分代词相关知识的运用和深化。“用词精准消除歧义”为七年级下册三单元抓住细节的具体落实与拓展。
统编教材在编排体例中体现“过程写作”这一理念,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写作—修改润色”的写作习惯。这使得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用。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过程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前”积累素材,“写中”立意、选材、构思,“写后”修改的习惯。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写作语言运用方面还不够简明,或旁生枝节,偏离中心;或用词重复,语言啰嗦;或用语随意,表达不规范;或语序不当,产生歧义……致使事情写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地表达。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简明”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段的比较阅读,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体会“简明”的内涵;
2.通过归纳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得语言简明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习作修改训练,养成“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写作—修改润色”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
1.把握简明的内涵、特点。
2.掌握使语言“简明”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于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1.在归纳整合的基础上把握使得语言简明的方法与技巧。
2.在写作实践中自觉运用方法与技巧使得语言简明。
3.习得语言简明基本原则:简明与否不能单纯地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而应立足 中心谈简明,力争简而不陋,繁而不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镜花缘》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林之洋、唐敖几个人在淑士国一家酒楼喝酒,酒保错把一壶醋给了他们,林之洋喝了一口,忙喊:“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这时旁坐的一个老儒连连摆手,示意他不要喊,接着说道:
“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弟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辨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
大家看懂故事了吗?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
二、整体感知 明确概念
1.什么是语言简明?
明确:简洁明了是作文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简,即简要、简洁;明,即明白,清楚。“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简洁,不能啰嗦;“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行文时,语言要尽可能精练,不重复、啰嗦,同时表达的意思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误解。
2.如何做到语言简明呢?我们先来看这样的三张图片(呈现微信朋友圈三张图片),对于配图文字,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1:第一幅图片配文有一种东拉西扯的感觉,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文章是要表现什么中心。
生2:第二幅图片语言特别的啰嗦,感觉是同一件事情反复说,有很多废话,让人读起来很烦心。
生3:第三幅图片用词又生僻又晦涩,还有一些歧义,让人看不懂。
明确: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写作中,常常有语言不够简明的情况,令读者不知所云、心烦意乱,甚至是哑然失笑。同学们已经总结归纳出了常见的语言不简明情况:偏离中心、重复赘余、歧义晦涩、词不达意。其实,正如同刘禹锡所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因为“动人春色不须多”,真正的好文章应该语言简明、要言不烦。
三、片段写作 揣摩经典
1.写作片段:
今天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在这“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的日子里,很多同学也用照片记录下了校园春色,我们首先欣赏这样的一组摄影作品,请同学们任意挑选一幅,围绕“校园之春”这一主题,写一段配图文字,150字左右。
例文1:看,微风过处,校园的草坪内纷纷探出一个个戴着嫩绿色帽子的小脑袋,它们东张西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树木也不甘落后,光秃秃的枝丫长出了新芽,恰似颗颗绿翡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坛中的各种花儿毫不逊色,一株株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的玫瑰,粉红的月季,洁白的玉兰……但它们不忘自己的使命,默默无闻地吐出淡雅的芳香,那是无私奉献的精神、那是高洁脱俗的品质,给我们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启迪。
例文2:我们校园中,清幽寂静无人打扰最适合读书的一角莫过于令德园了。在早晨的时候,有灿烂的阳光穿透松柏林,有滴滴答答的露水挂在树叶上,学生们就已经早起背书了。令德园中还有张之洞爷爷的雕像,他的眼皮微微下沉,嘴角微微上抬,看起来特别的和蔼可亲、慈祥和善。每到课间同学们就来这里背书、看书。有的坐在大石头上,有的站在雕像旁边,有的坐在松树下面,“一年之计在于春”朱自清也说“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同学们都希望能珍惜春天的时光,这灿烂的阳光、和煦的微风、松叶的清香,都是那么的珍贵,充满希望。
例文3:教学楼前的海棠花开了,红艳艳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她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女人,粉红色的胭脂脸,金黄色的花蕊,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引来了不少蜜蜂和蝴蝶。那些小花蕾长在树干上,用身子捂住脸,不敢露出脸来,把香味散发得到处都是。
2.呈现量表:
衡量片段写作的语言是否简明,我们需要有一套明确标准,请同学们小组商议,完善评价量表。
3.互评片段
使用以上量表,首先自评初稿,同桌间互评初稿,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例文1的中心是要写春天所代表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后半部分却谈到了付出了奉献的精神,这就偏离了中心,最后的一个句子就是多余的,可以删除或者改写。
生2:例文2中很多语句的意思是重复的,比如第一句“清幽寂静无人打扰最适合读书的一角”完全可以删掉同义词,改成“最静谧的一角”就可以了。再如“眼皮微微下沉”“嘴角微微上抬”表述方面就很啰唆重复,改成“眼神沉静,嘴角微启”就比较凝练了。
生3:例文2和例文3都有用词不精准的问题,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例2中“有的坐在大石头上,有的站在雕像旁边,有的坐在松树下面”这一组动词就没有很生动准确地写出同学们珍惜春光青春勃发的感觉来。例3中“小花蕾长在树枝上,用身子捂住脸”等动词也没有很恰当地写出花的娇艳与美丽。
4.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请参照问题清单,分组合作研读《散步》《河中石兽》《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片段:
小结:刚刚通过研读课文,我们收获了语言简明的法宝:紧扣中心、删繁就简、精选词语。文章不厌百回改、字斟句酌美文来,修改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披沙拣金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在修改中让文章更加简约凝练。
四、习作升格、交流分享
1.根据量表,旁批修改方向,交流分享
2.修改习作,交流分享
例1:(改后稿)看,微风过处,校园的草坪内纷纷探出一个个戴着嫩绿色帽子的小脑袋,它们东张西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树木也不甘落后,光秃秃的枝丫长出了新芽,恰似颗颗绿翡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坛中的各种花儿毫不逊色,一株株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的玫瑰,粉红的月季,洁白的玉兰……如同彩色的胜利旌旗,昭示着青春与激情,如此地炫目张扬、如此的昂扬勃发,用色彩、用身姿、用香气、用想象,奏出生命的交响。
例2:(改后稿)我们校园中,最静谧的一角莫过于令德园了。清晨,第一缕熹微的晨光穿透松柏的针叶,晶莹的露水就在挺立的草尖微微滑动了。鸟儿啁啾的轻啼还未响起,蝉儿悠长的鸣叫还在酝酿,只有令德园中张之洞先生的雕像肃穆庄严,眼神沉静、嘴角微启,目光穿越百年凝视着这片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土地。每到课间,同学们总喜欢来此处晨读。有的在松树下席地而坐,悄声默读;有的徘徊在鹅卵石小路上,动情朗读;有的倚靠在雕塑旁石台边,静静思考……松叶与书本的清香交融,风声与读书声相和,也许这就是青春悄然生长最美的姿态吧!
例3:(改后稿)教学楼前的海棠花开了,红艳艳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她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粉红色的胭脂脸,金黄色的花蕊,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引来了不少辛勤的蜜蜂和戏耍的蝴蝶。那些含苞欲放的桃花蕾用身子紧紧地掩住脸,不敢露出脸来,把一股股清香洒满了校园,令人流连忘返。
五、重点突破、技巧习得
1.我们已经知道,要使语言简明,必须围绕中心行文、删去重复句子、巧用精准词语等,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需要修改之处,原文与我们修改之后的语段相比,哪个更能凸显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呢?小组讨论。
生1:《紫藤萝瀑布》改前稿更能体现生命的热烈,更能表现中心。改之后表现不出生机勃勃的感觉来了。
生2:《木兰诗》改前稿更能表现木兰为父从军的坚定,还有从容准备的过程,更能表现她的坚毅勇敢。
生3:《阿长与〈山海经〉》改前稿这几句看似和后文关系不大,但是不能删去,因为它更能表现长妈妈身份地位的卑微。她姓名不详、外貌丑陋、那么不起眼,却那么疼爱“我”,谁都不屑于去帮我做的事,但长妈妈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能凸显长妈妈的伟大、更能表现作者对长妈妈的心疼和歉疚。
明确:简明与否不能单纯地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而应立足中心谈简明,力争简而不陋,繁而不冗,一切都要为中心表达而服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带上她的眼睛》主要内容,不超过150字,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拓展性作业:仿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修改《邓稼先》一文的结尾段,使其语言更加简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基于“支架式”教学设计理论,本课主要分为五个环节: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互评升格、深化拓展。在五个环节中设置了情境支架、概念支架、范例支架、策略支架、评价支架等,以协作学习贯穿课堂。整体上遵循了新课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给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帮助,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概念支架和范例支架的帮助下,学生深入体会到了“语言简明”的内涵,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阅读经验,掌握了使得语言简明的方法和技巧。在策略支架和评价支架的引导下,进行了习作的修改与升格,从片段修改到全篇修改,高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升格基本思路为:首先,在情境创设方面下功夫,深入思考如何将教学环节与情境设置融合,既能满足学生真实的有意义的学习背景,又能将教学环节统整归纳将教学目标高效落实。其次,该教学设计以小组合作为主,应对于学生的互评、自评等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更清晰的评价标准,以此引导不同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互帮互助中。最后,应兼顾部编版教材的写作设计序列,适当回顾七年级上册四单元思路要清晰、七年级上册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向后衔接八年级四单元语言要连贯、八年级六单元表达要得体的相关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写作—修改润色”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