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课一练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课一练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08: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1215年,因英格兰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英格兰王权逐渐强大
B.国王不再是最高领主
C.封君封臣制遭到破坏
D.国王仍是最高统治者
2.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评价:“三权分立使美国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其“麻烦”主要体现在(  )
A.未能有效实践启蒙思想家的理想
B.中央政府权力的分散和互相牵制
C.未能有效解决国内种族歧视问题
D.联邦政府不能代表美国国家主权
3.1264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手:都铎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未有过自己的世袭国王。这种局面在客观上有助于(  )
A.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
B.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
C.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
D.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
4.梁启超撰文称,“法国民变大起,摧毁王室,而行共和之政,其后更为拿破仑之帝政,又为王国,屡次转变,糜烂不堪。”但英国则不然,“自近古以来,非如各国之有大骚动,故能次第进步,继长增高”。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  )
A.英国政治制度进步缓慢
B.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稳定性
C.法国王位争夺比较激烈
D.法国政局变换快革命较彻底
5.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27~公元14年),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代罗马(  )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
6.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处理危机事件。这体现出罗马政体特征有(  )
①任期制   ②选举制
③权力制衡  ④贵族共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7.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己分子(通常是社会精英)被排斥;仅把“自由”定义为一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为公共政治而生活。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
A.所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B.与现代民主内涵有差异
C.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鼓励民众参与城邦管理
8.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  )
A.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
B.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
C.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
D.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
9.古罗马政治体制演变的顺序是(  )
A.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B.君主制——元首制——贵族共和制
C.君主制——元首制——帝制
D.帝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
10.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C.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11.雅典是古希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涌现出如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尤里比底斯等大批活跃在雅典广场的会场及演讲台上的人物。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民主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C.民主政治带有贵族政治色彩 D.民主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12.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的。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王权与教权结盟 B.君权神授
C.教会地位最显赫 D.王权与教权合一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就其才能而言,并非是杰出的政客或政治家。假使以更精明能干的人充任法国总统,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能走向另一不同方向。共和派不信任那些声望很大的国务活动家,因为他们有能力恢复令人厌恶的君主制度。共和派通过修宪使总统的权力缩小,总统渐渐不能行使重要职权。第三共和国宪法对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并无任何限制,总统或各部部长均可提出宪法修正案;议会两院的任何一院也可提出宪法修正案。1884年曾通过一个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政体不能提出修改。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总统不得连任,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的对象等也都是习惯的产物,并非法律的规定。1875年宪法以其简要精练可以随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被灵活运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政治形势。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反映了近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若干现象,请从任一视角提炼历史现象,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这一现象。(要求:评价须史论结合,论证辩证全面)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1215年,因英格兰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英格兰王权逐渐强大
B.国王不再是最高领主
C.封君封臣制遭到破坏
D.国王仍是最高统治者
解析:《大宪章》对王权进行了限制,体现了有限王权的原则,但国王仍是最高统治者,故选D项;据材料“迫使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可知,其反映的是王权受到限制,王权逐渐减小,排除A项;“国王不再是最高领主”发生在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排除B项;据材料“《大宪章》调整了封君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可知,封君封臣制度只是被调整,并未遭到破坏,排除C项。
2.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评价:“三权分立使美国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其“麻烦”主要体现在(  )
A.未能有效实践启蒙思想家的理想
B.中央政府权力的分散和互相牵制
C.未能有效解决国内种族歧视问题
D.联邦政府不能代表美国国家主权
解析:三权分立体制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掌握,容易导致国家机构间的扯皮推诿,降低行政效率,故选B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有效地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排除A项;三权分立解决的是权力的相互制约问题,与种族歧视无关,排除C项;行使美国国家主权的就是联邦政府,D项说法错误,排除。
3.1264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手:都铎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未有过自己的世袭国王。这种局面在客观上有助于(  )
A.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
B.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
C.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
D.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
解析:英国议会运行相对稳定,英国王位不断易手,这有助于保证议会较高的权力,故选A项;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排除B项;英国王位不断易手,与封建贵族的衰落无关,排除C项;16世纪宗教改革才开始,排除D项。
4.梁启超撰文称,“法国民变大起,摧毁王室,而行共和之政,其后更为拿破仑之帝政,又为王国,屡次转变,糜烂不堪。”但英国则不然,“自近古以来,非如各国之有大骚动,故能次第进步,继长增高”。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  )
A.英国政治制度进步缓慢
B.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稳定性
C.法国王位争夺比较激烈
D.法国政局变换快革命较彻底
解析:据材料“自近古以来,非如各国之有大骚动,故能次第进步,继长增高”可知,法国政局动荡,共和帝制屡次转变,英国无大骚动,次第进步,继长增高,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局相对稳定,逐步进步,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中国王被推上断头台,不存在王位争夺方面的情况,排除C项;法国政局变换快,但革命并不彻底,排除D项。
5.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27~公元14年),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代罗马(  )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
解析:依据材料,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到奥古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古罗马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故选B项;材料反映罗马人口普查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并采用了相关的行政管理技术,但未涉及人口普查的目的,排除A项;国家人口普查的系统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国家的管理,与公民人身自由无关,排除C项;国家加强对人口的管理与君主权力无关,排除D项。
6.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处理危机事件。这体现出罗马政体特征有(  )
①任期制   ②选举制
③权力制衡  ④贵族共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据材料“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一年一任”可知罗马政体实行选举制和任期制,故①②正确;“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可知执政官权力受到制约,故③正确;材料中执政官产生于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人员的来源不明,未体现贵族掌控公民大会,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7.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己分子(通常是社会精英)被排斥;仅把“自由”定义为一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为公共政治而生活。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
A.所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B.与现代民主内涵有差异
C.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鼓励民众参与城邦管理
解析:“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己分子(通常是社会精英)被排斥”“定义为一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为公共政治而生活”表明古代的最高权力机关和今天的最高权力机关不同,参与政治的范围,特别强调公共政治的重要性,故选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覆盖的范围有限,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轮流坐庄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材料内容强调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内涵有差异,排除C项;参与城邦管理的是雅典公民,不是民众,排除D项。
8.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  )
A.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
B.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
C.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
D.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
解析:古希腊通过用女像柱建房,宣扬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反映了古代希腊公民社会特点和父权思想的盛行,说明古代希腊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故选B项;材料实质说明城邦政治排除妇女和父权思想的盛行,而不是崇尚家庭观念,排除A项;“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说明城邦政治排除妇女及父权思想,不属于人文精神(人的价值与作用),排除C项;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与“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不符,排除D项。
9.古罗马政治体制演变的顺序是(  )
A.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B.君主制——元首制——贵族共和制
C.君主制——元首制——帝制
D.帝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政体的演变顺序为王政时代的君主制、共和国时代的贵族共和制和帝国时代的帝制,故选A项。
10.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C.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官员共有16人,其中有7人被定罪,体现了国会弹劾的重要性和威慑力,故B项正确;美国国会对法官的监督有利于司法公正,不会妨碍司法的独立性,排除A项;法官终身任职的前提是没有违法渎职行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美国国会对公职人员的弹劾,没有体现权力的相互制约,排除D项。
11.雅典是古希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涌现出如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尤里比底斯等大批活跃在雅典广场的会场及演讲台上的人物。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民主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C.民主政治带有贵族政治色彩 D.民主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解析】材料中雅典“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尤里比底斯等”大批学者的涌现,体现出了雅典文化的繁荣,而他们大都“活跃在雅典广场的会场及演讲台上”,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故A项正确。
12.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的。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王权与教权结盟 B.君权神授
C.教会地位最显赫 D.王权与教权合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兰克国王查理颁布法令强制基督徒缴纳什一税以保障教会利益,教会则为查理加冕,反映出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相互勾结,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就其才能而言,并非是杰出的政客或政治家。假使以更精明能干的人充任法国总统,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能走向另一不同方向。共和派不信任那些声望很大的国务活动家,因为他们有能力恢复令人厌恶的君主制度。共和派通过修宪使总统的权力缩小,总统渐渐不能行使重要职权。第三共和国宪法对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并无任何限制,总统或各部部长均可提出宪法修正案;议会两院的任何一院也可提出宪法修正案。1884年曾通过一个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政体不能提出修改。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总统不得连任,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的对象等也都是习惯的产物,并非法律的规定。1875年宪法以其简要精练可以随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被灵活运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政治形势。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反映了近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若干现象,请从任一视角提炼历史现象,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这一现象。(要求:评价须史论结合,论证辩证全面)
解析:由材料“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可知,看到了习惯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由“1875年宪法以其简要精练可以随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被灵活运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政治形势”可得出宪法修正的灵活性,这两者结合起来看可以得出一个观点:法国政治的习惯传统和宪法修正的灵活性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然后以材料中相关的史实和所学知识来进一步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
现象:法国政治的习惯传统和宪法修正的灵活性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评价:法国共和制是通过“一票共和”来确立的,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从辩证的角度来说,这“一票”毕竟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后来通过修宪,确认共和政体不能修改,同时,法国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逐渐形成了总统不能连任以及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对象的“习惯”,总统权力得到限制。所以,法国政治的习惯传统和宪法修正的灵活性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