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08: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
品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6世纪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甘薯 16世纪 自菲律宾传入中国
马铃薯 17世纪 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2.《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一书中说道:“甘蔗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这说明甘蔗生产( )
A.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产物 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C.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D.是资本输出时期的表现
3.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帝国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
A.西、英在美洲竞争激烈 B.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
C.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 D.拉美成为西、英的原材料提供地
4.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 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 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5.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陕西 山东 河北
时间(年) 1733 1735 1736 1740 1749 1752 1758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7.成书于1621年的《二如亭群芳谱》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蕃,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  )
A.马铃薯  B.番茄
C.辣椒  D.南瓜
8.其他大洲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  )
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
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
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9.18世纪80年代,一份报告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作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  )
A.加速了圈地运动      
B.改变了农作制度
C.解决了粮食问题      
D.推动了商业革命
10.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1.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欧洲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材料可用来说明(  )
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
B.美洲比欧洲更适宜种植小麦
C.小麦在美洲种植的必要性
D.欧洲面粉的价格比美洲更高
12.“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
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
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
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
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
品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6世纪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甘薯 16世纪 自菲律宾传入中国
马铃薯 17世纪 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弥补了粮食产量的不足,增加了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D项正确;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只能缓解中国的粮食问题,不可能解决,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与中外贸易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C项。
2.《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一书中说道:“甘蔗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这说明甘蔗生产( )
A.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产物 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C.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D.是资本输出时期的表现
解析:根据“甘蔗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可知,甘蔗生产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联系起来,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D项。
3.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帝国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
A.西、英在美洲竞争激烈 B.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
C.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 D.拉美成为西、英的原材料提供地
解析:要结合近代欧洲的殖民活动来理解材料中现象。西班牙、英国在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他们在巴拿马、南卡罗来纳、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正是殖民活动影响的体现,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B项不能由材料得出;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4.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 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 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解析:根据“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可知,引进物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说明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排除C项。
5.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陕西 山东 河北
时间(年) 1733 1735 1736 1740 1749 1752 1758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从种植甘薯的地区看出,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6.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美洲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说明全球化已影响到中国,A项正确;材料与长途贩运发达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区域经济分工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明朝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7.成书于1621年的《二如亭群芳谱》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蕃,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  )
A.马铃薯  B.番茄
C.辣椒  D.南瓜
【解析】根据材料“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来自西蕃,故名”可知,该文献记载的果蔬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番茄,故选B项。
8.其他大洲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  )
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
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
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解析】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其他大洲的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故选A项。
9.18世纪80年代,一份报告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作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  )
A.加速了圈地运动      
B.改变了农作制度
C.解决了粮食问题      
D.推动了商业革命
【解析】材料“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作准备”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可以改变农作制度,故B项正确。
10.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材料“16世纪50年代”“未知物种”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洲际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B项。
11.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欧洲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材料可用来说明(  )
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
B.美洲比欧洲更适宜种植小麦
C.小麦在美洲种植的必要性
D.欧洲面粉的价格比美洲更高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由于欧洲殖民者的饮食习惯及运输条件的限制,美洲本土种植小麦具有必要性,故C项正确;A项夸大饮食习惯的作用,排除;材料未涉及对欧洲和美洲小麦种植环境的对比,排除B项;欧洲面粉的价格比美洲更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2.“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
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
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
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
【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没有欧洲的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可知,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的面貌,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
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
答案:(1)不真实,《滇南本草》成书于1417年,但是新航路开辟后玉米才传入中国,时间上不吻合;其流传方式是以手抄和刻本形式流传。
真实,《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本草,通过辨析考证和探求本源等方法创作而成,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美洲辣椒等物种随之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味觉。 辣椒味辣,符合中华民族嗜辣的品性,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生活习俗。辣椒传入,丰富了物种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辛辣文化情结,即“中国人的辣椒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