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单选题
1.作为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目前已知最早的文明。下列项中,属于苏美尔人率先取得的文明成就有( )
①发明60进制
②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③创立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④发明数字符号“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苏美尔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B.苏美尔文学的悲剧色彩
C.文学作品描绘民众的生活 D.最早的史诗在西亚产生
3.综合下面所示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时间: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
特点:等级森严;带有强烈的神权色彩相关谚语:“贵族永远是贵族,永远享受特权,贱民永远是贱民,永远活在最底层”“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A.古代西亚的法治文明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代美洲的宗教神学 D.古代日本的幕府统治
4.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关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
A.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B.相互借鉴各有发展
C.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D.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5.上古时期的埃及,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两河流域王国时代,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西周时期,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据此可知( )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B.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趋同
C.大河文明各区域均采用官僚政治
D.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
6.下表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不同地区主要文明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据此可知,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区城 代表文明 政治与社会制度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是理论和宗教基础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奴隶制度
A.扩张性 B.多元性 C.同一性 D.封闭性
7.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目的是为了( )
A.反对奴隶制度 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D.主张消灭剥削、压迫现象
8.乌鲁克是苏美尔地区的一个城市,在该城市的神殿废墟中出土了一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大理石花瓶。花瓶瓶身的图案从下到上依次是: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和椰枣、绵羊、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由此可推知,当时的乌鲁克( )
A.受到了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B.民众生活富足
C.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 D.官僚体系完善
9.下图为苏美尔城邦乌尔城示意图。据图分析,该城( )
注:乌尔城主要由堡城和郭城两个部分组成,堡城以塔庙为核心,塔庙残高21米,高耸的塔庙象征着人与天的沟通。郭城围绕着塔庙建设,内部的街道基本上是网格状的对称的。
A.体现神权与君权统一 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是两河流域交通枢纽 D.建筑技术水平高超
10.文字与文明密切相关,倘无此超越时空的传递与记录工具,伟大文明则无由发展。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书写文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12.史诗是一种庄严宏大的长篇叙事诗体裁,主要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歌颂著名英雄人物,全面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的文化发展与精神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列关于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正确的是( )
A.写在莎草纸上流传至今
B.记载了洪水传说,被古希伯来人继承传播
C.用象形文字写成,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史诗
D.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结构、婚姻等多方面内容
1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对人质作为债务抵押有所限制。如果公民因负债而将子女或妻子出卖,或作为债务抵押,则他们在买者或者债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应该恢复自由;人质在服役期间的人身安全也应受到法典的保护。该法典的这些规定( )
A.注重保障财产私有权 B.意在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C.强调保存原始习惯法 D.重点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4.下表为公元前5~前4世纪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统计表
时间 公民权授予法令(例) 其中与商人放贷者有关的法令(例)
前476~前415 7 1
前414~前355 67 18
前354~前306 66 29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雅典城邦( )
A.公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严重 B.资金与土地间的流动加强
C.对外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D.重商主义政策的加速推进
15.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 )
A.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 B.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
16.《汉谟拉比法典》对苏美尔法律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该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这表明,该法典( )
A.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C.宣扬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D.彰显了法律的至高无上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自今而后:
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61,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
143,若女子犯罪,毁家弃夫,则投之水中。
196,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1)根据材料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
(2)你如何看待《汉谟拉比法典》宣扬的“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BCl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等都要处以死刑。民法部分对价格、报酬、商业交易、婚姻关系和奴隶买卖等都进行了规范。法典以“同态复仇”为原则,罪犯受到的惩罚应该与他给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一样,不过在施行这一准则的时候也顾及到社会等级不同,譬如一个自由民伤害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就必须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或骨头作为惩罚。但是,倘使一个自由民伤害的是一个奴隶的眼睛或骨头,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汉谟拉比通过法典建立起一套公共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辽阔的巴比伦帝国之内的统一有所贡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
19.阅读下列关于希腊哲学的起源与发展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一旦人们知道经验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并能做出正确的预测时,他们眼里的世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变化无迹可寻的现象;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务之中。
希腊哲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伊奥尼亚派,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该派代表人物为米利都的泰勒斯,他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摘编自赵敦华《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哲学起源的客观条件,并指出自然科学派哲学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影响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因素。
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某电视台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追随摄制组的足迹,共同见证人类的早期文明。
材料一 灿烂的亚非文明
材料二 辉煌的希腊文明
(1)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些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2)问题二:图1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图2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图3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国王属于什么等级?
(3)问题三: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文明都适合什么耕作?政治上有哪些共同点?
(4)问题四:材料二中的场景和人物出现在古希腊哪个城邦?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叫什么?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如何产生?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苏美尔人率先取得的文明成就,据所学,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最早使用战车作战,说法②待合题意,A项正确;据所学,创立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的是古代埃及人,发明数字符号“0的是古代印度人,说法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体现了他们对人的生命的珍惜,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悲剧,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平民的生活,C项错误。“最早”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结合“带有强烈的神权色彩相关谚语”可知,该时期该制度等级森严且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应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没有体现法治文明,排除A项;古代美洲宗教神学出现在中古时期,C项与时间不符,排除C项;D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西亚、东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有各自的农作物,可知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基本独立发展,D项正确;文明并非都产生在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多元发展格局”,而“相互借鉴各有发展”与材料注主旨不符,排除B项;“起源时间完全一致”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西周时期的中国,都有君主专制、军事控制和神权统治等特点,这说明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具有同一性,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西周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特点,没有涉及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文明的差异性,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西周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特点,没有涉及大河文明各区域的政治特点,故排除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A.根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文明具有扩张性,故A选项错误;B.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在不同的流域出现了早期的文明形式,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反映了文明的多元性,故B选项正确;C.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文明形式表现也不同,无法体现同一性,故C选项错误;D.从材料并不能得出这些文明是否处在孤立发展之中,所以不能体现封闭性,故D选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实现众生平等,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花瓶瓶身的图案包括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说明当时的乌鲁克出现艺术活动和宗教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乌鲁克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古希腊文明等相关内容,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花瓶瓶身图案的描绘,不能说明民众生活富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乌鲁克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未涉及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结合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英雄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D项正确;①中的文字属于字母文字,排除A项;②中的文字是印度图章文字,排除B项;③中的文字属于埃及象形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印度)。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A项正确;古代希腊形成的是民主政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婆罗多族并不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史诗是《吉尔伽美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记载了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被古希伯来人继承,后来传播到古希腊,B项正确;莎草纸不是古代西亚的而是古埃及的,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不涉及古巴比伦王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则他们在买者或者债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应该恢复自由”“人质在服役期间的人身安全也应受到法典的保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意在巩固国家政治统治,故选B项。A、C两项材料并未强调,故排除;材料未强调对奴隶主利益的维护,故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5-前4世纪雅典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法令统计表中,商人放贷者呈现上升趋势,而商人和放贷者又和资金与土地间的流动加强有关,B正确;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不会导致公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严重,排除A;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和对外战争无关,排除C;新航路开辟前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D。故选:B。
15.答案: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视法老为神或神的后裔,意味着君权神授,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指向君权神授,与社会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项;为埃及文明奠定政治基础的是埃及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说明法典加强了在维护统治中的规定,有利于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A项正确;“有效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说法扩大了该法典的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谟拉比法典》对统治的维护,没有描述君权神授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对谋反罪行的从严惩治,而非彰显法律的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君权神授;原始野蛮(同态复仇);维护奴隶制度;等级分明;保护私有财产;重视证据;契约意识;内容丰富具体等。
(2)《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道正义和造福人民;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有利于“公道与正义的流传”。但是,《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体现的法律公平有限;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解析:(1)据材料“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可知,君权神授;从材料“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可知,原始野蛮(同态复仇);由材料“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可知,维护奴隶制度,等级分明;从材料“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可知,保护私有财产;由材料“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可知,重视证据;据材料“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可知,契约意识;据材料总体而言,内容丰富具体等。
(2)评价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积极方面,据材料“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道正义和造福人民;从材料“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可知,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有利于“公道与正义的流传”。局限方面,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体现的法律公平有限;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18.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最为完整;法律法规严酷;“同态复仇”为原则,但维护统治者利益。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法律。
(2)作用:规范民众行为,维护内部稳定;完善贸易细则,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统治阶级地位;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
解析:(1)根据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得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完整;根据材料“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都要处以死刑”得出法律法规严酷;根据材料“以‘同态复仇’为原则……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得出以“同态复仇”为原则,但维护统治者利益。结合当时的社会性质即可得出该法典的性质,
(2)考查学生对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法律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完善贸易细则,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的统一。
19.答案:(1)条件:多山而贫瘠的地形,不利于农业发展,商贸发达;航海贸易对自然科学的需求。意义: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重视理论思维和理性探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2)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功利主义,追求真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主张美德即知识。柏拉图:民主制弊端重重;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时代因素: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雅典文明走向衰落。
解析:(1)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地形多山而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商贸发达;根据材料一“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可知,航海贸易对自然科学的需求。意义:根据材料一“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自然科学派哲学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重视理论思维和理性探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2)苏格拉底:根据材料二“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功利主义,追求真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主张美德即知识。柏拉图:根据材料二“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可知,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弊端重重、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时代因素:根据材料二“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柏拉图生活的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雅典文明走向衰落。
20.答案:(1)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刹帝利。
(3)农业耕作;奴隶主专制制度。
(4)雅典;公民大会;抽签。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图1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图2石柱上雕刻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图3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2)结合所学可知,图1建筑的名称是金字塔;图2法典的名称是《汉谟拉比法典》。图3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刹帝利。
(3)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文明都适合农业耕作,政治上的共同点是都实行奴隶主专制制度。
(4)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场景和人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