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牛津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的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中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据此可以推断( )
A.欧洲中世纪国王兼任大学校长
B.中世纪欧洲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2.不少欧洲学者在论及拜占庭时,认为它的历史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描述符合拜占庭实际情况的有( )
①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②融汇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 ③基辅罗斯是东正教的中心 ④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哥特式风格闻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中指出:“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公正至上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
4.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大国和小邦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时代的差异
5.至今仍屹立在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目旁观过政治兴替、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6.德国著名考古学家施里曼凭着对《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定信念,靠一生奋斗,发掘出了特洛伊古城遗址。这一考古成就( )
A.表明《荷马史诗》是完全准确的
B.证实《荷马史诗》是以史为据的
C.核实《荷马史诗》是后人演绎的
D.发现《荷马史诗》是诗人想象的
7.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8.拜占庭文化是世界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②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③对西亚、北非、东方文化的兼收并蓄 ④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同学们在历史课上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据此判断,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史前时期的人类 B.西欧封建国家
C.世界三大宗教 D.亚洲文明古国
10.“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
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B.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
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11.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古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纷纷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乔治·萨顿
材料二 推翻罗马帝国的“蛮族”将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等一扫而光,幸存下来的只有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的城市。然而,在欧洲社会的重建中,拥有高度文明进展的基督教对于当时尚处于文明发展落后阶段的“蛮族”进行了反征服。其结果,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
——摘编自卓新平《宗教理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文明之间交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秩序重建中的作用。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牛津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的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中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据此可以推断( )
A.欧洲中世纪国王兼任大学校长
B.中世纪欧洲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解析:牛津大学的校徽上含有《圣经》中的话语,《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载体,这表明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故选D项。
2.不少欧洲学者在论及拜占庭时,认为它的历史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描述符合拜占庭实际情况的有( )
①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②融汇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 ③基辅罗斯是东正教的中心 ④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哥特式风格闻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①正确;拜占庭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②正确;基辅罗斯是东正教的中心,与拜占庭无关,排除③;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排除④。故A项正确。
3.《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中指出:“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公正至上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权力滥用
解析:题干材料“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体现出集体裁决的作用,这表明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公正至上不是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主要目的,A项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十二铜表法》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B项错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不符合题干材料中法律条文的目的,C项错误。
4.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大国和小邦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时代的差异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实行的是奴隶制度下的民主政治;中国属于大河文明,明清时期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体现在建筑上,雅典卫城呈现不规则布局,中国明清故宫严整规矩,故C项正确。
5.至今仍屹立在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目旁观过政治兴替、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解析: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
6.德国著名考古学家施里曼凭着对《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定信念,靠一生奋斗,发掘出了特洛伊古城遗址。这一考古成就( )
A.表明《荷马史诗》是完全准确的
B.证实《荷马史诗》是以史为据的
C.核实《荷马史诗》是后人演绎的
D.发现《荷马史诗》是诗人想象的
【解析】材料充分说明文献的记载只有得到考古资料的充分印证之后才能相信,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史料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故B项正确。
7.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解析】材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表明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故D项正确。
8.拜占庭文化是世界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②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③对西亚、北非、东方文化的兼收并蓄 ④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对西亚、北非、东方文化兼收并蓄,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典籍,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C项正确。
9.同学们在历史课上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据此判断,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史前时期的人类 B.西欧封建国家
C.世界三大宗教 D.亚洲文明古国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封君与封臣”“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可知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西欧封建国家,故B项正确。
10.“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
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B.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
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解析】根据材料“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可知,拜占庭保存了古希腊文献,同时这些古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
11.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古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纷纷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古希腊文化,但是随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希腊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乔治·萨顿
材料二 推翻罗马帝国的“蛮族”将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等一扫而光,幸存下来的只有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的城市。然而,在欧洲社会的重建中,拥有高度文明进展的基督教对于当时尚处于文明发展落后阶段的“蛮族”进行了反征服。其结果,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
——摘编自卓新平《宗教理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文明之间交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秩序重建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关系:古希腊文明深受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意义: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文明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2)作用:基督教为当时生活在“蛮族”统治下的西欧各族人民提供了宗教信仰,使得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推动了西欧社会秩序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