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08: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7世纪的阿拉伯境内,阿拉伯语逐渐取代各被征服民族语言,成为流行于各地的官方语言,波斯语逐渐退出官方领域,但仍然通用于波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自身的语言习惯和生活背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原来的阿拉伯语,这引起了阿拉伯语重大的变化,也因此形成了不同地区的阿拉伯语方言。据此可知( )
A.帝国的鼎盛促进语言习惯发展 B.文明交流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
C.征服战争推动社会文化进步 D.统治阶层的纯粹性逐渐丧失
2.16世纪后期,这个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它是( )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笈多帝国
3.750—1258年,阿拉伯历史上出现了一场持续数百年的翻译运动,大量的古代希腊、波斯等典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12到13世纪,西班牙人又将大批阿拉伯人的著作和希腊古典文献翻译成拉丁文。这两场翻译运动体现了( )
A.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B.古代波斯文化得到普遍认同
C.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D.文化发展渐趋同质化的趋势
4.646年,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给6岁以上的公民分口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授田者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官制,各级官员由国家任免,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设立省、郡、乡等。据此可知( )
①部民成为公民并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发展②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③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④武士阶层开始崛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某学者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由此可知,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是( )
关键词:吸收东方文明;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沟通东西方
A.俄罗斯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古罗马文化 D.阿拉伯文化
6.古典小说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部古典文学杰作讲述了贵族光源氏及其子在官场上的升降浮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作品语言优美含蓄。该作品产生于( )
A.古巴比伦 B.古代朝鲜 C.古代日本 D.古代印度
7.日本是唐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大化改新学习唐制,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成为日本历史重要转折点。大化改新使日本政治上是建立了( )
A.贵族世袭制度 B.幕府统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行省制
8.关东武士集团源氏常支持藤原氏与天皇争权,而关西平氏则支持天皇。经过多次斗争,到1185年平氏被源氏所灭。源氏首脑人物源赖朝在关东镰仓建立了天皇政府以外的新政府,其所在地称为幕府。这反映出中古时期日本( )
A.大化改新前的危机 B.中央统治面临危机
C.武士集团走向没落 D.天皇体制最终消失
9.《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 B.地跨亚、非、欧三洲
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10.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1590年致信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朝鲜国王斥责其“辞旨张皇”。不久,丰臣秀吉遣兵50万发动侵朝战争。与之相关的历史解读合理的是( )
A.朝鲜孤军奋战维护了独立 B.倭患刺激了日本侵略野心
C.丰臣秀吉受儒家影响甚深 D.东亚国际格局出现大改变
11.如图为在湖南常德出土的印度中世纪德里苏丹国第二王朝钱币。钱币圆形无孔,以希腊造币法打制。币两面铭文系科菲体阿拉伯文,铭文文字为:“苏丹艾布·摩瓦札夫·穆罕默德沙是世界崇高的苏丹之子”。由此可知,该钱币( )
A.体现了印度文化包容开放的特征 B.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见证物
C.说明中国和印度建立了直接交往 D.反映了中国货币体系的多元特色
12.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1—13世纪,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
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 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 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14.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朝鲜王朝照搬唐朝制度 B.历代朝鲜国王均重视选官
C.规范选才推动社会发展 D.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较大
15.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某学者提出“公平循环论”:没有军队就没有统治、没有国家;维持军队需要财富;财富从臣民手中获取;臣民需要公平才能繁荣;没有统治和国家就没有公平。该学者旨在( )
A.捍卫社会平等公正 B.鼓吹对外军事扩张
C.增加帝国财税收入 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是亚洲大陆西南端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以伊斯兰教为精神纽带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借助宗教大旗,拿着《古兰经》进行“圣战”,建立了横跨四个古代农耕文明区域的阿拉伯帝国。因而在伊斯兰文明创造过程中大部分阿拉伯人逐渐农耕化,但也有部分人仍以游牧为生计。在伊斯兰社会中,以哈里发为首的贵族最为高贵;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地位比阿拉伯人低;未改信伊斯兰教的异教徒,往往被强迫和诱导改变宗教信仰。
——摘编自刘景华《中古世界兴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材料二 伊斯兰文明是中世纪穆斯林各族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当中世纪的欧洲还在黑暗之时,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各族高举知识和学术火炬,通过持续百年之久的翻译运动,完整地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成为欧洲近代的指路明灯。他们把印度的数字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并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到孟加拉的戈尔,修建了诸多堪称世界最优美的一流建筑物,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独领风骚。此外,医学家拉齐斯的《医学集成》,在12至17世纪长达500年的时间里,始终是欧洲各大学的医学教科书。
——摘编自王铁铮(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伊斯兰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伊斯兰文明的贡献。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遣唐使和大多数的留学生、学问僧等回国后都作出了贡献。推动日本社会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政治方面,日本孝德天皇的大化革新的出现,就是在高向玄理等遣唐学生推动下进行的。他们改革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仿效唐制,为强化提高天皇的权威建立年号,称孝德天皇元年为大化元年(645),是为日本天皇设立年号之始,同时也是大化改革的名称的由来。随后全面学习唐律令,主要以唐《永徽令》为样板。在文武天皇(701年,大宝元年)所颁布的《大宝律》中的《田令》规定有关口分田、职分田、公廨田等名称和内容都与唐朝均田法令一样……设立二官(神祇官、太政官),太政官下辖八省,各省又下辖若干察、司分理政务,一台为弹正台(相当唐的御史台);地方行政组织为国、郡、里。全日本国置六十余“国”,长官叫“国守”。军队在中央设五卫府。随着《论语》等儒家经典传入日本,儒家思想被注入政治之中大力推广。儒家经典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在京都设立太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学科分为明经、经传、明法、书、算等科,基本与唐相仿。
——孙宏:《简论日本遣唐使》,载于《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大化革新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7世纪(阿拉伯)。阿拉伯语随着阿拉伯征服地域的扩大逐渐取代其他地域语言,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语也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形成不同地区的阿拉伯语方言,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文明交流的结果,而不是帝国的鼎盛所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交流的结果,不是征服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统治阶层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据所学可知,15世纪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在15世纪已经覆灭,题干涉及时间是16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在16世纪之前已经灭亡,排除C项;笈多帝国属于古印度帝国,它并没有控制欧亚商路,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八到十三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人与西班牙人的翻译运动接连推动了古代希腊、波斯与阿拉伯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这体现了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阿拉伯人与西班牙人的贡献,不单单是阿拉伯人,排除A项;材料中仅涉及古代波斯文化因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得到传播,并不能得出古代波斯文化得到普遍认同,排除B项;材料中显示了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而非同质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的日本。根据材料“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可知,大部民成为公民并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发展,①正确;根据材料“第三,改革官制,各级官员由国家任免,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设立省、郡、乡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②正确;根据材料“646年,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③正确;日本武士阶层开始崛起于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④错误。由此可知,①②③正确,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关键词“吸收东方文明和伊斯兰文化”结合所学知识,这是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该地区地理位置由于,吸收了东西方文明,是沟通东西方的使者,D项正确;俄罗斯文化不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的是东正教,排除A项;拜占庭文化信仰的是基督教,排除B项;古罗马文化并未吸收伊斯兰文化,早于阿拉伯帝国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讲述了贵族光源氏及其子在官场上的升降浮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光源氏是古代日本的贵族阶层,该作品产生于古代日本,C项正确;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光源氏不属于其贵族阶层,排除A项;古代朝鲜没有关于贵族光源氏及其子相关内容的作品,排除C项;古代印度没有关于光源氏及其子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古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大化改新前日本就已经实行贵族世袭制,排除A项;幕府统治建立的时间是1192年,大化改新是在646年,排除B项;行省制是在元朝时期实行,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起,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瓦解,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产生了两大集团,最终支持天皇的关西平氏被关东源氏打败,12世纪末关东源氏在镰仓建立了天皇以外的新政府,这体现出这一时期天皇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B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排除A项;幕府统治的确立,正是武士集团壮大并掌握政权的结果,排除C项;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之后,天皇有名无实,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整合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也体现了阿拉伯帝国继承融合世界文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历史资料的收集,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阿拉伯的文学发展,从材料中看不出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如何,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文学的发展情况,不能看出生活的丰富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和朝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显示为明朝末期,倭患问题曾长期困扰明朝,因此丰臣秀吉判断明朝国力衰弱,计划侵略朝鲜和中国,B项正确;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排除A项;受中华文化影响,信件写法采用中国语言方式,但内容与儒家的中华教化蛮夷的观念不符,排除C项;日本在中朝军队抗击下战败,东亚传统格局得以维持,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印度德里苏丹)。据材料“印度中世纪德里苏丹国第二王朝钱币。钱币圆形无孔,以希腊造币法打制。币两面铭文系科菲体阿拉伯文”可知,该钱币体现了印度钱币融入了希腊和阿拉伯的文化,A项正确。据材料“在湖南常德出土的印度中世纪德里苏丹国第二王朝钱币”可知,该钱币出土于中国,但无法推断出其来源的途径,无法得出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见证物以及中国和印度建立了直接交往,排除B、C项;该钱币印度中世纪德里苏丹国第二王朝钱币,未涉及中国货币体系,而且一种钱币也与“货币体系的多元特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表明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说明在特定阶段,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表明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C①②④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茶叶就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至13世纪(欧洲)。据材料“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可知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古典研究,结合所学14—16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旗号—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由此推出阿拉伯文化影响欧洲思想解放,C项正确;据材料“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说明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据材料主干得出结论希腊学术著作的一些内容存在于阿拉伯文著作中,可知希腊文化影响阿拉伯文化,因果倒置,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的是阿拉伯、希腊以及欧洲,不是整个人类文明,所以不能得出“贯通了东西方文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据题意可知,古代朝鲜的选官考试中有以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这说明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较大,D项正确;“照搬”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历代朝鲜国王均重视”的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朝鲜选官制度的特点,没有体现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奥斯曼帝国。根据题意可知,该学者提出的“公平循环论”中,君主统治和建立的统治秩序是维护公平的基础,D项正确;捍卫社会平等公正是相对的,但材料强调君主统治和国家才能捍卫公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扩张的信息,排除B项;增加帝国财税收入需要依靠经济的发展,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特征:属于征服者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结合;以单一宗教为核心;等级色彩明显。
(2)贡献: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保留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典籍,促进了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沟通了东西方文明,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东西方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时期的亚洲。根据材料一“以伊斯兰教为精神纽带逐渐发展壮大”可知,以单一宗教为核心;根据材料一“因而在伊斯兰文明创造过程中大部分阿拉伯人逐渐农耕化,但也有部分人仍以游牧为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结合;根据材料一“他们借助宗教大旗,拿着《古兰经》进行‘圣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征服者文明;根据材料一“以哈里发为首的贵族最为高贵;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地位比阿拉伯人低;未改信伊斯兰教的异教徒,往往被强迫和诱导改变宗教信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级色彩明显。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时期的亚洲。根据材料二“伊斯兰文明是中世纪穆斯林各族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可知,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根据材料二“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各族高举知识和学术火炬,通过持续百年之久的翻译运动,完整地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成为欧洲近代的指路明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留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典籍,促进了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他们把印度的数字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并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到孟加拉的戈尔,修建了诸多堪称世界最优美的一流建筑物,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独领风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沟通了东西方文明,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及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此外,医学家拉齐斯的《医学集成》,在12至17世纪长达500年的时间里,始终是欧洲各大学的医学教科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东西方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17.(1)措施:仿效中国唐制设立年号;参考唐律颁布律令;改革了官制,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完整机构;传播儒家思想,设立太学。
(2)特点: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
作用:促进了日本的社会发展;推动了中日友好交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根据“仿效唐制,为强化提高天皇的权威建立年号,称孝德天皇元年为大化元年(645),是为日本天皇设立年号之始,同时也是大化改革的名称的由来。随后全面学习唐律令,主要以唐《永徽令》为样板”得出仿效中国唐制设立年号;参考唐律颁布律令;根据“设立二官(神祇官、太政官),太政官下辖八省,各省又下辖若干察、司分理政务,一台为弹正台(相当唐的御史台);地方行政组织为国、郡、里”得出改革了官制,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完整机构;根据“儒家经典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在京都设立太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学科分为明经、经传、明法、书、算等科,基本与唐相仿”得出传播儒家思想,设立太学。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根据“遣唐使和大多数的留学生、学问僧等回国后都作出了贡献。推动日本社会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日本的大化改新主要是学习唐朝,所以其作用一方面是促进了日本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动了中日友好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