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模拟)相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反映出人民政协( )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C.促使各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D.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2.(2023·湖南衡阳三模)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指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的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由此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 )
A.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B.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
C.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
3. (2023·山东济南二模)右图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张仃、周令钊的图稿说明为: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地反映出( )
A.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
B.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
C.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D.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告胜利
4.(2023·重庆模拟)如图是1948年由顾群创作的年画《豆选》,这幅作品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
C.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
D.民众踊跃的支援前线作战
5.(2023·江苏南通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D.在制度建设上的成效显著
6.(2023·华南师大附中期末)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的具体过程。编书者意在( )
A.强调清王朝统治结束
B.遵循秉笔直书的著史传统
C.突显南北议和的功绩
D.构建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
7.1912年,美国学者评论中国辛亥革命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所说的“政治模式”是( )
A.君主立宪制 B.君主专制
C.君民共治 D.民主共和制
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B.制定宪法大纲
C.采用“三三制”原则 D.开展整风运动
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变 B.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扩大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10.民国初年,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收买选票,或一二元、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出现,其结果是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
A.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B.军阀势力掌握实权
C.民主政治徒具形式 D.资产阶级裹挟议会
1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
12.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群众习惯上称“南梁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根据地各县陆续建立了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
A.创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 B.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 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威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谘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汉、津浦等铁路干线已建成;各大中城市之间,均已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电报和邮政系统。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
——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
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
材料二 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
——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模拟)相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反映出人民政协( )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C.促使各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D.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能够使代表不同信仰、利益和观念的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参政议政,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D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只在1954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B项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作用,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2.(2023·湖南衡阳三模)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指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的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由此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 )
A.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B.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
C.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
解析: 根据材料“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重视政党政治,材料所述“拿出政治的见解”是指议会斗争和争论,说明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党政治,没有强调要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通过议会与政党活动为中心进行奋斗,没有强调对民主共和制度的维护,而且改组前的国民党也是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改组后的国民党重视政党政治,不是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3. (2023·山东济南二模)右图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张仃、周令钊的图稿说明为: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地反映出( )
A.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
B.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
C.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D.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告胜利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充分反映了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各民主阶级联合建立新中国,B项正确;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排除A项;1949年,香港、澳门、台湾等问题没有解决,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重庆模拟)如图是1948年由顾群创作的年画《豆选》,这幅作品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
C.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
D.民众踊跃的支援前线作战
解析: 图片信息是1948年农村解放区的民主选举,采取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生动地反映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A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B项;土地改革运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豆选》体现的是基层民主而非支援前线,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江苏南通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D.在制度建设上的成效显著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这就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合法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思想方面的影响,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有效防止袁世凯专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影响或者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华南师大附中期末)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的具体过程。编书者意在( )
A.强调清王朝统治结束
B.遵循秉笔直书的著史传统
C.突显南北议和的功绩
D.构建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
解析: 依据材料“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可知,教科书侧重点在宣扬袁世凯的作用,淡化武昌起义,说明教科书是为北京政府服务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宣扬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1912年,美国学者评论中国辛亥革命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所说的“政治模式”是( )
A.君主立宪制 B.君主专制
C.君民共治 D.民主共和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故选D项。
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B.制定宪法大纲
C.采用“三三制”原则 D.开展整风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故C项正确。
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变 B.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扩大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国家管理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并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出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项错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故C项错误。
10.民国初年,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收买选票,或一二元、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出现,其结果是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
A.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B.军阀势力掌握实权
C.民主政治徒具形式 D.资产阶级裹挟议会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贿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结果导致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反映出民国并未做到真正的民主,从侧面说明当时的民主政治徒具形式,故选C项。
1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团结统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12.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群众习惯上称“南梁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根据地各县陆续建立了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
A.创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 B.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 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故C项正确;“三三制”是在抗战时期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排除B、D两项。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威海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谘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汉、津浦等铁路干线已建成;各大中城市之间,均已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电报和邮政系统。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
——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
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
材料二 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
——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1)评述:概况:政党政治活跃,政党众多,竞争激烈。原因:清末新政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推动;社会政治团体的大量出现;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新闻媒体的推动;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国民参政意识的提高等。评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最终是昙花一现,以失败收场。
(2)特点:逐步完善;阶段性;灵活性、创新性、规范性;实行“三三制”原则;民族解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等。意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借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