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曹冲称象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智童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利用聪明才智解决难题的故事。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曹冲的机智和创新思维,鼓励、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思考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传递了尊重知识、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这个故事情节简单,文章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寓意深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2、通过阅读第四自然段,给课文内容排序,并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体会、掌握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与不同,并用加点词语各说一句话 3、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思考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尊重知识、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第四自然段,给课文内容排序,并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并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体会、掌握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与不同,并用加点词语各说一句话
难点: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思考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尊重知识、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
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启发式、探究法等。
学法:游戏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材料 ppt、朗读评价表、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等。
教学大步骤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学习任务一:吸引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吗? 生:用称 生:用飞机 师:那你们知道以前的人们是怎么给大象称重量的吗? 生:不知道 2、引出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二:把握整体结构】 1、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朗读 ·全班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老师适时纠正发音。 3、初步交流 ·老师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整体印象,收集学生的第一反应 ·完成课文自主朗读填空—课文主要讲述的事情
三、深入研读 【学习任务三:突破重难点】 1、品读感受 ·了解称象原因 师: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大象长什么样的句子 生:大象又高又壮,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看看图片,大象的身子确实像一堵墙,腿就像四根柱子 师:什么像什么,是什么修辞手法呢?注意像字 生:比喻 师:不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写的记忆生动又形象呐 师:那你们觉得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呢?鼻子又像什么? 生:大象的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生:大象的耳朵像大大的饼干 生:大象的鼻子像长长的细柳 生:大象的鼻子像长长的棍子 师:看到大象之后,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生: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对比称象方法 师:是的,有了疑问之后,人们就会想办法去做。官员想到了什么办法来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称象的办法 生:造一赶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称杆来称大象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想一想这个方法可不可以呢?为什么? 生:不行 生:没有那么大的树 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的 师:是的,这个办法不行,领导这个办法是曹操又是什么态度? 生:直摇头 师:不错,听到这个办法之后,曹操是直摇头啊。那么他的儿子曹冲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四自然段有波浪线把曹冲想的办法画出来 生: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师:不错,老师有一个问题,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位置? 生:因为大象上船时跟石头的重量是一样的 生:因为它们一样重 师:现在请你们能不能用曹冲称象的办法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呢 生:一是赶象上船,二是在船舷做记号,三是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四是称石头的重量 师:你们能不能用“先...再...然后...”再来给这些句子排排队呢? 生:先把大象赶上船再传,先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然后冲石头的重量 师:在曹冲说完这个办法之后,曹操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高兴 生:高兴地点点头,找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 2、感悟人物品质 师:那些官员想的办法都不行,他们也想不出来好的办法,但是一个小孩子却想出来了,要是这个小孩子没有认真思考,没有认真观察大象跟石头,而是随便说,会得出这个好办法吗?会得到别人的夸奖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肯动脑筋 生:很聪明 生:爱动脑筋 生:善于观察 生:敢于思考 师:你们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呢? 生:有 生:我家人都不知道怎么柜子里面,我说我手小可以擦 生:…… 3、体会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组话,想一想这两组话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再用红色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师:比如,我才到学校,我才写完作业,里面的才是什么意思呢?有很久吗?都是刚才发生的 无语:就是刚才 无语:刚刚 师:比如1+1到底等于多少?你到底有几颗糖果?要是问了到底,就一定会去问出答案,那么到底代表什么呢? 生:就是会一直问答案 生:就是特别想知道答案 师:那么曹冲才七岁又是什么意思?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又是什么意思? 生:曹冲七岁是说曹冲已经七岁了 生:曹冲才七岁是说现在曹冲才只有七岁 生:大象有多重呢好像是直接大象有多重,但是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感觉是那个人一直想知道答案 师:不错,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你们能用才、到底说一说句子吗? 生:老师才讲完这道题 生:我才去完厕所 生:我才到学校 生:你到底有没有吃零食 生:你到底要多久才写完作业 生:到底有多久才下课
四、提炼归纳 【学习任务四:巩固难点知识】 1、引导总结 师:大象长什么样? 生: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官员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师:课文中两种称象的办法分别是?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曹冲称象的过程是? 生: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上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师:你们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小孩? 生:聪明 生:肯动脑筋 生:敢思考 生:机智 2、主题升华 师:假如是你们,你们平时遇到不同的题会怎么办? 生:问老师 生:问同学 生:学不会就不学了 师:老师以前也跟你们一样,觉得不懂的就问老师,要么就直接放弃,但是有一天老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就决定学习曹冲,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后来老师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先试着自己一直尝试解决问题,现在老师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师:所以老师一开始也不像曹冲那样,但是老师相信你们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也能像曹冲那样的,对不对 生:是! 师:那你们有什么想对曹冲说的话吗?可以说说你以后会像他学习,或者说他这个办法很好 生:曹冲,你真聪明 生:曹冲,我以后也会像你那样的 生:……
五、作业布置 【学习任务五:课后巩固】 1、用“才”、“到底”造句 2、写写你想对曹冲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