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下《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赏、乞、巧”等14个生字,会写“街”“热”“闹”。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民谣,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多种形式朗读民谣。
3.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联系生活,选择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4.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赏、乞、巧”等14个生字,会写“街”“热”“闹”。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民谣,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多种形式朗读民谣。
【教学难点】
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联系生活,选择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师:一二,上课起立。
生:小朋友好。
师:老师好,请坐。小朋友们,时间像小马车,再过些日子就要过年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一年级时我们读过一首春节童谣,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预备起。
生: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 23,23 糖瓜粘。24 扫房子。25 磨豆腐。26 去买肉。27 宰公鸡。28 把面发。29 蒸馒头。30 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你瞧,童谣里藏着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小朋友,那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你说。
生:我知道元宵节。
师:是的,朱一博。我知道的节还有吗?韩佳轩,你还知道?
生:春节说过了。
师:来,李俊杰。
生:我知道七夕节。
师:真棒。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么多传统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节日,齐读课题。
生:传统节。
师:把我们的语文书打开到 10 页。节日也是一首童谣,自由读,读准字音,意思听明白吗?现在开始。
生:(自由读)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好,胡雨凡,你先来,其他小朋友把书捧好,做一个文明的听众。
生:42 传统春节到,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师:真了不起,一个字也没读错,掌声送给他。谁来跟他比比赛?好,请位女同学!吴秋曼站起来。
生:春节到,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师:吴秋曼读得很有节奏感,但是注意不要越读越快了。好,也把掌声送给他。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了,把书捧好,我读一行,你们读一行,吴一航,听得懂吗?准备好。
师:春节到,人欢笑。
生:春节到,人欢笑。
师:贴窗花,放鞭炮。
生:贴窗花,放鞭炮。
师:元宵节,看花灯,
生:元宵节,看花灯,
……(师生依次读完)
师:轻轻放下书,今天女同学的声音响亮。小朋友们,我们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这首童谣读起来非常好听。为什么读起来好听呢?藏着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到书中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呢?大胆地猜一猜,没关系,起来说。
生:郭一凡,你说。
生:有节奏感,字数有的都是一样的。
师:还有吗?你说。
生:我觉得他们写的节日做的事情,读起来很好听。
师:好,请坐。你说。
生:哦,我觉得是民谣就应该读起来好听。
师:轻轻放下书,小朋友们老师找来了这几个字,他们呀都是藏在每行的最后一个字,我们先来读一读,你认识他们吗?我们先来读一读,预备起。
生:好,飘,灶,好啦。
师:那老师挑出来的这些字,你们刚才在读的时候,它们读音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再琢磨琢磨。在读音上有相同的吗?
生:朱芳尘。
生:他们最后一个结尾的拼音都是“ao”。
师:哎呦,你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好,请坐。是的,韵母都是“ao”,这就叫押韵。那么这一首童谣押的就是“ao”,发现了吗?哦,原来是押韵读起来更好听了,把书捧起来,那我们把童谣连起来读一遍。
生:14 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师:我们知道了押韵读起来就更好听了。轻轻放下书。那么传统节日这篇课文里究竟说到了哪些传统节日?请小朋友读课文,拿一支笔,手上你把找到的传统节日用横线画出来。画好了吗?举手说你找到了哪些传统节日?陈子轩把你的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找到了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
师:你们画的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七月的七又叫什么节?又叫什么节?
生:乞巧节。
师:是不是?小朋友看黑板和老师画的一样的,举举手呢?好的,手放下。接下来我们就要把这些传统节日的名称读正确,第一排站起来。
生:看日出。
师:嗯,好的,再请一个同桌刘诗雨。
生:元宵节。
师:好的,第二排谁来?陈子轩。
生:端午。
师:何心怡。
生:乞巧。
师:这个字音要注意了,两个都是第三声,前面一个字就要变成第二声。跟老师读乞巧,乞巧。
生:(跟读)
师:第三排起来,邓子轩。
生:中秋节、重阳节。
师:真棒,吴思念。
生:重阳节。
师:好的。他们都读准了。夏浩宸。
生:元宵节、中秋节。
师:掌声送给他。小朋友们,我们读到的“元宵”“乞巧”也是我们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不好?
生:好,一起读。预备起。
生:元宵,乞巧。
师:我觉得声音不够响亮。再读一次。
生:元宵,乞巧。
师:咱们接着读。第二排都是三个字,谁来?朱芳尘。
生:贴窗花,赛龙舟,吃月饼,祭先人。
师:注意“月饼”我们要读成轻声,再来一次,吃月饼。
生:吃月饼。
师:好的,有进步。请坐,再请一个,嗯,聂俊杰。
生:贴窗花,赛龙舟,吃月饼,祭先人。
师:祭先人,祭先人。真棒,请坐。还有人想读吗?魏晨。
生:贴窗花,赛龙舟,吃月饼,祭先人。
师:最后一排谁?李诗琪。
生:大街小巷,艾香,糖,踏秋赏菊。
师:都是四个字的,有点难读。谁再来挑战一下?陈子轩。
生:大街小巷,艾香满,踏秋赏菊。
师:他读得准不准?
生:准。
师:你做小老师,别急着坐下,领着大家读一遍。陈子轩,读一遍,咱们跟着读。
生:大街小巷,艾香满,踏秋赏菊。
师:认识了吗?站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三排词语读一读。元宵,乞巧,预备起。
生:
元宵,乞巧,
贴窗花,赛龙舟,吃月饼,祭先人
大街小巷,艾香,糖,踏秋赏菊。
师:哎,老师为什么要把词语这样排列呢?嗯,你发现了什么?王世琪。
生:一排都是两个字。
师:从字数上发现的,请坐,还有吗?你有什么发现?从内容上老师为什么把它们这样排列呢?谁发现了?我想死。
生:元宵、乞巧是传统节日。
师:对了,他们俩都是传统节日。哎,吴相思你讲得非常好,那么第二排和第三排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排我发现这都是过节日需要做的事情,那就叫传统习俗。
师:掌声送给他,你呀这都是传统节日要做的事,我们都把它叫做传统习俗。那最后一排呢?谁来说说看?叶俊杰。
生:我觉得是这个场景。
师:哦,你说的可真准,和老师讲的一样,那就是节日的场景,掌声也送给他。“舟”是我们要写的一个生字。瞧在古文字里舟符合小船的样子非常的像。那你会写“舟”的笔顺吗?谁会写?好李诗琪。
生:示范
师:她写的对不对?
生:对。
师:好,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把它写到田字格里。和老师一起写。
“街”是我们要写的生字。大街小巷的“街”,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如果啊老师把“街”中间部分给遮挡起来,你瞧左和右合起来是什么字?对,就是行走的“行”。
那老师告诉你中间的两个“土”它表示大路口,原来“街”就是人们行走的。你能帮我组个词吗?
生:街道。
师:你说。
生:逛街。
师:还有吗?你说。
生:街上。
师:街上,还有我们大街小巷。
好的,我们也把它放到田字格里。好,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对对对,这是一个什么旁?双方的“双”,说对了。不面对。悟空。好的,大街小巷,请小朋友拿出一支笔,我们在田字格里找到“中”和“街”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描一个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提笔即练字。注意写对字的笔顺。杨洋、胡雨凡三个一做到了,表扬。聂俊杰写得很认真。
写好的小朋友就轻轻放下笔。好,大多数的小朋友都写好了,来把笔放下。小朋友们我们会读了这些传统节日的名称,书后有个练习,用节日的顺序打乱了,你们发现了吗?那你还能按照时间顺序给他们排排队,能不能?
哎,别着急,我们先来看我们的节日。老师请你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住这些传统节日的特点。
好,拿出一支笔,把这些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给他们排排队。那谁在最前面,就在它上面标个一,标上序号。谁标好了?写好了吗?好,赵乐晨,来,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队的。
生:按照上面看,第一个是春节。第三个是七夕节。第六个是重阳节。
师:他标的对不对?和你一样吗?来,其他的小朋友请举手。嗯,真棒,大家都标对了。好,轻轻把手放下。
小朋友你看我们这篇《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就像是对对子,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生:八句。
师:有八句话,是不是?那么把书放好,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我们要像对对子一样,读出它的节奏,放出来,准备好了吗?
师:春节到,人欢笑,
生:春节到,人欢笑,
师:贴窗花,放鞭炮。
生:贴窗花,放鞭炮。
……(师生依次读完)
师:读起来好不好听呢?
生:好听。
师:好,下面我们小朋友小组合作,两个人就像这样,你读一行,我读一行。知道吗?来老师先说。你来读。哪两个同学愿意读给我们听?好,你们两个来。
生:春节到,人欢笑,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师:读得很有节奏感,掌声送给他。
好,请你们三个人继续展示。
生:春节到,人欢笑,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读的时候读到了乞巧节,你知道乞巧节吗?不知道乞巧节这一天人们要对着月光要比什么呢?比穿针引线,看看谁的手艺好。
相传啊牛郎和织女在七月初七这一天也要在鹊桥上相会,所以乞巧节又称七夕节。记住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读七月七,预备起。
生: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师:男声读一遍,预备起。
生: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师:女生读。
生: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师:哎,那还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一个?传统节日是怎么过的呢?说给大家听。好,叶俊杰。
生:我最喜欢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粽子。
师:哦,吃粽子可千万不能说错了。还有喜欢端午节,张子萱。
生:我喜欢,还有喜欢端午节的吗?听清老师的问题,你喜欢的待会儿说坐下。还有喜欢端午节的吗?你说。
生:为什么呢?
师:哦,还可以赛龙舟呢。小朋友我猜你们一定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读过的端午,外婆包的粽子。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中间还有一颗红红的枣。端午节也有童谣的,的香像厨房,二月香相伴。好,我们一起读,预备起。
生:做粽子。香香厨房。
师:还喜欢什么?张子萱刚才想说的。
生:我喜欢中秋,因为我和爸爸妈妈晚上可以一起在外面赏月吃月饼,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师:说得多好呀。还有吗?你喜欢过什么节?
生:我喜欢春节,因为我们全家团圆。
师:是的,春节是我们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你说。
生:给妈妈。
师:特别好吃,什么馅的?
生:豆沙馅的。
师:你会包吗?下次跟妈妈学一学好不好?喜欢元宵节还有没有?你说。
生:我喜欢重阳节,因为可以赏菊。
师: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好的,小朋友们说的很多,但是我发现你们好像没有说到清明节,因为清明节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已经离开我们的先人。
在那一天,人们要去墓前祭扫,我们读一读“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是的,它寄托着我们对离开我们人的一种思念。
读着读着,就让我们想到了大诗人杜牧笔下也写过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瞧,今天我们读了《传统节日》,还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小朋友们学的很棒。
现在到了我们的写字时间,刚才我们学了两个生字,一个是“舟”,一个是“街”。接下来我们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老师觉得这样长得有点像,你们认识吗?
图片
这个是“舟”,一个是“团”,团是一个方框哦,闹是一个什么框?(门字框)
其实不管是方框还是门字框,我们都要把横折写直了。
好,请举手。船是全包围。横折钩要写直了。最后一笔要封口;
闹是一个门字框。横折钩要拉直,里面是个什么字?(是“日”。)请你在书上也找到这两个字,注意写字姿势,认认真真地描一个写两个。
表扬包子涵。表扬吴秋曼。
比一比谁把方框写得直。注意不要往里收,横折钩拉长一点。
好,其他的小朋友举手呢。好,手放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回家以后把《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多读几遍,背下来,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不好?下课。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