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 [2023浙江1月选考]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
A. 人痘接种法 B. 青霉素 C. 牛痘接种法 D. 青蒿素
2.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 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 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3. [2023广东广州高二期末]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 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 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4. [2023江苏统考模拟]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惧。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
A. 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 B. 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 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 D. 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5. [2023江苏宿迁联考]1102年,宋徽宗下诏建立“安济坊”,规定“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作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 )
A.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科学隔离治疗 B. 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C.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 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6. [2023江苏淮安期末]《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
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7. [2023海南卷]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 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8.古代监狱人员密集,环境恶劣,疫病频发。对此,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下令“除杀人者论如律”,“每岁暑热”则“杂犯死罪降流,流、徒递降,杖、笞释之”,并亲自监督官员对该项诏令的实施情况,自此夏季释放犯人便成为定制。这表明( )
A.北宋对杀人犯处罚严苛 B.北宋重文轻武,刑罚宽松
C.北宋政府重视疫病防控 D.北宋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9.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促进西方生物科学的发展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10.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仿照西医科学的类别对中医考试的题目进行命制,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11.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
A.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领先世界 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有利于( )
A.弘扬优秀中医文化 B.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C.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D.促进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发展
二、综合题
13. [2023江苏苏州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整个明代,从1368—1644年,共计发生了75场较大范围瘟疫。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及时采取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疫灾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己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16—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暴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英国在近代早期的防疫措施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伦敦发生鼠疫后,医学界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节制饮食,并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疗病痛。为防止疫情扩散,不仅患者,其家人也被隔离;隔离期间,政府严禁人员探望;为防止他们出逃,政府派专人严密监控,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旦有人员出逃,政府严惩不贷。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应对灾疫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 [2023浙江1月选考]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
A. 人痘接种法 B. 青霉素 C. 牛痘接种法 D. 青蒿素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故D项正确。
2.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 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 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扩展到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故A项正确;“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扩展到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而非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 [2023广东广州高二期末]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 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 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大数据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说明互联网大数据有助于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故D项正确。
4. [2023江苏统考模拟]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惧。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
A. 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 B. 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 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 D. 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故B项正确;华盛顿的军队受到疫病影响,不利于打败英军,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天花疫病的影响使得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也没有提及当时对抗天花的成效,排除C、D两项。
5. [2023江苏宿迁联考]1102年,宋徽宗下诏建立“安济坊”,规定“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作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 )
A.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科学隔离治疗 B. 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C.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 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徽宗时期朝廷设置安济坊,根据病人病情轻重进行分室隔离救治,这体现了当时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隔离治疗,故A项正确。
6. [2023江苏淮安期末]《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
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7. [2023海南卷]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 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解析]根据材料“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激发了人民建设新政权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
8.古代监狱人员密集,环境恶劣,疫病频发。对此,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下令“除杀人者论如律”,“每岁暑热”则“杂犯死罪降流,流、徒递降,杖、笞释之”,并亲自监督官员对该项诏令的实施情况,自此夏季释放犯人便成为定制。这表明( )
A.北宋对杀人犯处罚严苛 B.北宋重文轻武,刑罚宽松
C.北宋政府重视疫病防控 D.北宋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解析】材料强调古代监狱人员密集,环境恶劣,疫病频发,因此宋真宗下令,每到夏季便通过释放犯人降低监狱人员的密度,以避免监狱疫病流行,故C项正确。
9.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促进西方生物科学的发展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是继承前代先进成果的产物,“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则属于“萌新”,故C项正确;《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但是不能说它奠定了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本草纲目》促进西方生物科学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展现古代科学的成果,而不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衰落,故D项错误。
10.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仿照西医科学的类别对中医考试的题目进行命制,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以后,中医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且考试题目的命制仿照西医科学的类别,这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故选A项。
11.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
A.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领先世界 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
【解析】近年来,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大大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能够快速检测数百种病原体,体现了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故A项正确。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有利于( )
A.弘扬优秀中医文化 B.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C.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D.促进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将推动我国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 [2023江苏苏州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整个明代,从1368—1644年,共计发生了75场较大范围瘟疫。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及时采取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疫灾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己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16—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暴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英国在近代早期的防疫措施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伦敦发生鼠疫后,医学界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节制饮食,并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疗病痛。为防止疫情扩散,不仅患者,其家人也被隔离;隔离期间,政府严禁人员探望;为防止他们出逃,政府派专人严密监控,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旦有人员出逃,政府严惩不贷。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应对灾疫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
(1) 措施:严格的疫灾信息上报制度;人力组织的保证制度;救灾防疫物资的保障制度;官方医疗体系的创制和整顿制度;祭祀制度。
(2) 特点: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外来经验和本国实践相结合,加强卫生意识,强化隔离措施,政府严惩违法人员。
背景:疫情严重,死亡人数多,教会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