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窗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天窗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09: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天窗
情境导入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年)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小说《子夜》《春蚕》等。
初读课文
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读课文
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注意右边
的“扁”,“户”的
下面是一横,两竖。
注意写的扁一些,注
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广”写宽大一些。
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 建筑。
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 光敏锐,有洞察力。
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理解词语
课文梳理
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说说天窗在哪儿?
为什么开天窗?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课文梳理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
质疑答题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
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4自然段
夏天阵雨时
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语看出?
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
重点感悟
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
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重点感悟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
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了什么?
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品读交流
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 )。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 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 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 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 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课文延伸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语言训练
拓展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 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 想到了什么?
温馨提示: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中请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