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15.2.2 分式的加减 学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解析版 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15.2.2 分式的加减 学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解析版 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2 10:40: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2.2 分式的加减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同分母分式及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通过类比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培养学生的类比,转化思想,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简单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阅读课本,识记知识:
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1)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式相加减;
(2)式子表示:;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1)法则: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2)式子表示:
3.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的关键是分子的加减运算,分子加减时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加减,当分子是多项式时,要添括号;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关键是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再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法进行运算;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1】 对于分式,我们把分式叫做的伴随分式.若分式,分式是的伴随分式,分式是的伴随分式,分式是的伴随分式,以此类推…,则分式(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运算,数字的规律性.通过求出前面几个伴随分式,然后找出规律,利用规律进行求解.
【详解】解:,






个为一个循环,


故选:C.
【例2】 已知b>a>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由b>a>0,得b-a>0,b-1不能确定符号.由不能确定符号,A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由b>a>0,得a-b<0,b+1>0.由<0,得,B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由b>a>0,得a+1>0.
由<0,得,故C符合题意.
D.由b>a>0,得a-b<0.由无法确定符号,D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1.某种商品,原来每盒售价为p元,现在每盒的售价降低了2元,同样用500元钱购买这种商品,现在比原来可多买( )盒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运算的应用,根据“现在购买的数量原来购买的数量”和“购买数量总价单价”列出代数式.
【详解】解:依题意,
故选:A.
2.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异分母分式加法计算,先把两个分式通分,再把分子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最后约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故选C.
3.甲、乙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两次饲料.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1000千克,乙每次用去800元,两次购买的饲料单价分别为m元/千克和n元/千克,而不管购买多少饲料.谁的购货方式更合算( )
A.甲 B.乙 C.一样 D.不能确定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根据平均单价总钱数两次购买的斤数和求出甲、乙所购饲料的平均单价,然后作差法比较两单价的大小即可.
【详解】∵两次购买的饲料单价分别为m元/千克和n元/千克(m,n是正数,且),
∴甲两次购买饲料的平均单价为(元/千克),
乙两次购买饲料的平均单价为(元/千克);
甲、乙两种饲料的平均单价的差是:
∵m、n是正数,
∴时,也是正数,

∴乙的购货方式更合算.
故选:B.
4.从甲地到乙地依次需经过的上坡路和的下坡路.已知小明骑车在上坡路上的速度为,在下坡路上的速度为,则他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加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分别求出小刚上坡路走的时间和下坡路走的时间,然后相加求解即可.
【详解】上坡路走的时间:,
下坡路走的时间:,
总时间为:.
故选:D.
5.中国首列商用磁浮列车平均速度为,计划提速,已知从A地到B地路程为,那么提速后从A地到B地节约的时间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分式的减法运算.直接根据题意表示出提速前和提速后所用时间,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
故选:C.
6.如图,设,则有(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应用,不等式的运算.分别计算出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及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然后计算比值即可.
【详解】解: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则,
∵,
∴,
∴,
∴,
故选:B.
7.已知,则分式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将去分母得,代入分式,约分后即可.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计算的步骤,把作为一个整体代入分式是解题关键.
【详解】解:∵,
∴,
∴,
故选:C.
8.下列式子运算结果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约分以及计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分别将式子进行约分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在复习分式的化简运算时,老师把甲、乙两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分别展示如下.则( )
甲:……①……②……③……④ 乙:……①……②……③……④
A.甲、乙都错 B.甲、乙都对 C.甲对,乙错 D.甲错,乙对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即可判断.
【详解】解:甲同学的计算错误,
错误原因:第一步计算中,没有通分;
乙同学计算错误,
错误原因:第三步计算中,同分母分式相加,分母应保持不变;
正确的解答如下:

∴甲、乙都错,
故选:A.
10.已知一个分式(m为正整数),对该分式的分母与分子分别加1,成为一次操作,记为,对的分母与分子分别加1,成为二次操作,记为,……通过实际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
②;
③已知第三次操作后得到的分式可以化为整数,则m的正整数值共有6个;
④若,则满足这个条件的m有无数个.
A.1 B.2 C.3 D.4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
①按照定义代入即可,②本题可以通过拆分分子得到分式除法,也可以把已知的分式进行通分,得出与定义一致的答案.③根据定义得出第三次操作后的分式,再根据②的化简方式得出是整数,即可得出答案.④根据定义得出,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从而表示出k的值,因为k,m都是整数,所以得出m是39得倍数,所以有无数个.
【详解】解:①根据定义可得:,故①正确.
②根据定义可得:,故②正确.
③根据定义可得:,
∵第三次操作后得到的分式可以化为整数,
∴是整数,
∵m为正整数,
∴可以取4,6,12,
∴m可以取1,3,9.三个正整数,故③不正确.
④根据定义可得:,
∴,
∴,
∵k,m都是整数,
∴是39的倍数,
即是39的倍数,
∴m的值可以是39,78,117……无数个,故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正确,
故选:C.
填空题
11.化简: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减法、同时将除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继而约分可得.
【详解】解:原式

故答案为:.
12.已知,那么 .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根据已知等式变形为,将所求代数式的分母变形为形式,再代入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将变形为,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的分母变形后代入,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

故答案为:.
13.已知,则的值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
由可得,即,代入,约分即可求解.
【详解】∵,

∴,
∴.
故答案为:
14.已知:,,,.请计算: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与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首先把代入,利用x表示出,进而表示出、,即可得到循环关系,进而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



∴y的值每3次一个循环.
∵,
∴.
故答案为:.
15.现有一列数:,,,,,,(为正整数),规定,,,,,则的值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数字变化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意依次求出,,,,,及熟知(为正整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
∴(为正整数),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6.“■”覆盖了两个分式之间的运算符号:.
(1)若“■”表示的是“+”,求其运算结果为;
(2)若“■”表示的是“÷”,并且其运算结果为1,求x的值.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加法与除法运算,利用平方根的含义解方程,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按照同分母分式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2)先计算分式的除法运算,再建立方程,利用平方根的含义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1);
(2),
而,
∴,
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
17.已知,请计算的值.(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与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首先把代入,利用x表示出,进而表示出、,即可得到循环关系,进而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



∴y的值每3次一个循环.
∵,
∴.
故答案为:.
18.已知 ,求的值.
【答案】7
【分析】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是解题关键.对已知变形为,再对进行变形求值即可.
【详解】 ,
两边同时除以 得, ,


故答案为:7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目标解读
基础梳理
典例探究
达标测试
自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2.2 分式的加减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同分母分式及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通过类比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培养学生的类比,转化思想,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简单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阅读课本,识记知识:
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1)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式相加减;
(2)式子表示:;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1)法则: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2)式子表示:
3.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的关键是分子的加减运算,分子加减时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加减,当分子是多项式时,要添括号;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关键是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再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法进行运算;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1】 对于分式,我们把分式叫做的伴随分式.若分式,分式是的伴随分式,分式是的伴随分式,分式是的伴随分式,以此类推…,则分式(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运算,数字的规律性.通过求出前面几个伴随分式,然后找出规律,利用规律进行求解.
【详解】解:,






个为一个循环,


故选:C.
【例2】 已知b>a>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由b>a>0,得b-a>0,b-1不能确定符号.由不能确定符号,A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由b>a>0,得a-b<0,b+1>0.由<0,得,B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由b>a>0,得a+1>0.
由<0,得,故C符合题意.
D.由b>a>0,得a-b<0.由无法确定符号,D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1.某种商品,原来每盒售价为p元,现在每盒的售价降低了2元,同样用500元钱购买这种商品,现在比原来可多买( )盒
A. B. C. D.
2.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3.甲、乙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两次饲料.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1000千克,乙每次用去800元,两次购买的饲料单价分别为m元/千克和n元/千克,而不管购买多少饲料.谁的购货方式更合算( )
A.甲 B.乙 C.一样 D.不能确定
4.从甲地到乙地依次需经过的上坡路和的下坡路.已知小明骑车在上坡路上的速度为,在下坡路上的速度为,则他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
A. B. C. D.
5.中国首列商用磁浮列车平均速度为,计划提速,已知从A地到B地路程为,那么提速后从A地到B地节约的时间为( )
A. B. C. D.
6.如图,设,则有(  )

A. B. C. D.
7.已知,则分式的值为( )
A. B. C. D.
8.下列式子运算结果为的是( )
A. B. C. D.
9.在复习分式的化简运算时,老师把甲、乙两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分别展示如下.则( )
甲:……①……②……③……④ 乙:……①……②……③……④
A.甲、乙都错 B.甲、乙都对 C.甲对,乙错 D.甲错,乙对
10.已知一个分式(m为正整数),对该分式的分母与分子分别加1,成为一次操作,记为,对的分母与分子分别加1,成为二次操作,记为,……通过实际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
②;
③已知第三次操作后得到的分式可以化为整数,则m的正整数值共有6个;
④若,则满足这个条件的m有无数个.
A.1 B.2 C.3 D.4
填空题
11.化简: .
12.已知,那么 .
13.已知,则的值为 .
14.已知:,,,.请计算: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15.现有一列数:,,,,,,(为正整数),规定,,,,,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
16.“■”覆盖了两个分式之间的运算符号:.
(1)若“■”表示的是“+”,求其运算结果为;
(2)若“■”表示的是“÷”,并且其运算结果为1,求x的值.
17.已知,请计算的值.(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18.已知 ,求的值.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目标解读
基础梳理
典例探究
达标测试
自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