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五升六暑假讲义15 古诗文阅读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五升六暑假讲义15 古诗文阅读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21:46: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4-2025年新六年级暑假讲义15 古诗文阅读训练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方法
1.就“字义”而“研”。
古诗词注重遣词造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而且,古诗中的字义和现代文中的解释多少还有一些出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字面的理解是大有不同的。只有字斟句酌,抓住“诗眼”,才能品味出古诗中的真正意义。
2.就“差异”而“研”。
把比较阅读引入古诗文学习之中,可以是不同诗人作品的差异,也可以是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之间的差异。
3.就“歧义”而“研”。
诗中语言的历古诗中语言的历史化和文言化决定着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有“歧义”的地方。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伴间的讨论和交流,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4.就“兴趣点”而“研”。
古诗词研究性学习不仅要给学生学习内容上的自由,还要给学生学习思维上的自由。如:学生对“李白”作专题研究,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许多选题:《酒中诗,诗中酒》《李白诗中的月亮之意向》《善于想象的李白》《李白的“朋友圈”》等。
古诗二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创作背景:《宿建德江》是诗人途经建德江时,触景生情所作。《过故人庄》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受友人邀请 去田舍做客时所作。诗人与好友饮酒畅谈,目睹美丽的田园风光,心旷神怡,创作出《过故人庄》这首诗。
1. 基础知识 这两首诗都是 (朝代)诗人 写的。(2分)
2.获取信息 从上面两首诗中各找出一处对偶句,用“ ”画出来。(2分)
3. 整体感知 在建德江,诗人看到 等,内心是
的;在故人庄,诗人看到 等,内心是 的。(6分)
4.创意运用《宿建德江》中的后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停泊小洲边时的眼前所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描绘一下诗人眼前的景象。(2分)
1. 唐 代 孟 浩 然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或“开轩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
3.( 示 例 ) 沙 洲 月 亮 伤感、忧愁绿 树 青 山 喜 悦 、 悠 闲
4.远处空旷辽阔的原野上,天空低垂着,看 起来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一些;挂在夜空 的明月倒映在清清的江水中,仿佛和小船上的人非常亲近。
诗意:
宿建德江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 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 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 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过故人庄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酒菜,邀我到田 舍做客。翠绿的树林环绕着村庄,城墙外 青山掩映, 一脉迤逦横斜。推开门窗,正 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对饮,闲谈农 事。待到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我一定再来你这里观赏菊花。
书摩诘①蓝田烟雨图
[宋]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注 释 ①摩诘: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1.下列选项中,“书”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2分) ( )
A. 书湖阴先生壁
B. 书戴嵩画牛
C. 观书有感
D.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2.摩诘指诗人 ,苏轼用八个字概括了他的诗与画的特征:

我还知道摩诘的其他诗句: 。 (5分)
3. “此摩诘之诗”中的“此”指哪首诗 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3分)
4.阅读文中的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分)
1.C
2.王 维 诗 中 有 画 画 中 有 诗 ( 示 例 ) 空 山 新 雨 后 天 气 晚 来 秋
3.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4.(示例)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溪中的白石露了出来,红叶也变得稀少了。山中
的苍松翠柏翁郁青葱,人行走在山路上,像被笼罩在翠雾之中。
书湖阴先生①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②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③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 居。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1. 获取信息 诗人最初把这首诗写在了哪里 (2分) ( )
A. 茅檐上 B.墙壁上 C.青山上 D. 花木上
2. 形成解释 诗中成畦的花木是怎样形成的 (2分)( )
A. 王安石栽的 B. 自然生长的
C. 杨骥栽的 D. 两山孕育的
3. 评价鉴赏 下列对杨骥的评价不合适的是哪一项 (2分)( )
A.清闲无生气 B.朴实勤劳
C. 清闲脱俗 D.有生活情趣
4. 品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评价鉴赏 从结构上的特点来看,与这两句诗不同的是哪一项 (2分)( )
A.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2)创意运用 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写一写。(3分)
1.B
2.C
3.答案 A
4. (1)C
(2)(示例)清澈的溪流环绕着绿油油的农 田,像是将农田保护起来,两座青山如同打开的大门,把翠色送到人的眼前。
诗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 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 的;院外, 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 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锺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基础知识 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4分)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 和 之间的故事。(2分)
(2) 获取信息 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 ,所以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3)评价鉴赏 从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做法中我感受到
。(2分)
(4)形成解释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分)
3. 创意运用 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明月。”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平鼓琴, 平若 。”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太 山 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
2. (1)伯牙锺子期(2)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3)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4)高山流水
3.答案( 示 例 ) 皎 皎 炊 烟 袅 袅 炊 烟
永公学书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①,每瓮皆数石②。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③为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后取笔头瘗④之,号为“退笔冢”。
注释:①瓮(wèng): 陶制的容器。② 石:重量单位。 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户限:门槛。④瘗(yì): 埋,埋葬。
1. 形成解释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每瓮皆数石( ) (2)人来觅书( )
2 .获取信息 在文中用“ ”画出能体现永公书法水平高的句子。(2分)
3 .形成解释 结合注释,说说“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的意思。(2分)
4.评价鉴常 读完这篇小古文,我获得的启示是 。(2分)
5 .基础知识 你还知道哪个古代书法家与书法的故事 请简单描述一下。(2分)
1.(1)都 (2)寻求
2.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穴。
3.后来(积累的)秃笔头有十瓮(之多),每瓮都有几百斤(那么重)。
4.只有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5. (示例)王羲之经常在池边练字,练完字 后,他会在池里洗砚涮笔,不久, 一池水全变成了黑色,后来这个池子被称作墨池。
译文:永公住在吴兴永欣寺,常年学习书 法,后来(积累的)秃笔头有十瓮(之多), 每瓮都有几百斤(那么重)。来寻求书法 作品和请(他)题写匾额的人(多得)像赶 集市(一样),(永公)居住的地方的门槛也 被踏出窟窿。(永公)于是用铁皮把门槛 包裹起来,人们称(这个门槛)为“铁门
槛”。后来把笔头埋起来,号称“退笔冢”。
正午牡丹
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②与欧公姻家, 一见 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 也。有带露花,则房敛④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注释:①欧阳公:欧阳修,字永叔,北宋大臣。② 正肃吴公:吴育,字春卿,建州浦城(今属福 建)人。③披哆(chǐ):展开,散开,这里指花朵张开,涣散无力。④房敛:花瓣收紧。⑤善求:善于探求。
1.形成解释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
A. 欧阳公是一个善于品评画作的人。
B. 猫眼在早晨和正午时,瞳孔是圆的。
C. 有露水时,花朵往往花房紧收而色泽干燥。
D.吴公一见到这幅画,就认出画中的是正午的牡丹。
2. 形成解释“未知其精粗”中,“其”指 :“其花披哆而色燥”中,“其”则指 。(2分)
3. 形成解释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
(2)日渐中狭长( )
4. 形成解释 结合注释,说说下面的句子的意思。(2分)
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5.评价鉴赏 文中的吴公是一个 的人。(2分)
6. 创意运用 阅读文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中的内容。(3分)
1. D
2.古画牡丹
3.(1)曾经(2)逐渐
4.答案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的心意啊。
5. 答案 善于观察、认真仔细
6.(示例)正午时分,炎炎烈日像一个大火 球,热辣辣地烘烤着大地。牡丹花花瓣散 开,低垂着头,褪去了平时润泽的色彩,仿 佛在说:“热死啦,热死啦!”牡丹花丛下还 有一只小猫咪,它的眼珠细得像一条线,仿佛在抱怨这炎热的天气。
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牡丹丛古画, 花丛下有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 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 亲家,(吴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画的 是正午的牡丹。用什么来证明它呢 画 上的牡丹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且色 泽干燥,这是正午时候的花;猫的黑眼珠 像一条线,这正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 是带着露水的花,那么花瓣收紧且色泽鲜 亮。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瞳孔)都是圆的, 随太阳升高而逐渐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 时就(细得)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的心意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