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数的大小比较
上海格致初级中学 金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正确地进行通分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获得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初步具备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4,3和7,8和9,
5和10,4和12,16和8,
6和4,6和8,8和12,
4、6和8,12、16和24
(1)学生口头回答。
(2)求最小公倍数时,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法,除到两个商互素后,把各除数和商连乘,特殊的情况是:①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②当两个数是互素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整数:
问:以上填空的依据是什么?
3、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问:通过以上的比较,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思考:一根直径为厘米的电缆线是否可以穿过直径为厘米的管道?
(1)实际上在问你什么?
(2)试一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3)学生交流方法:
a、化成小数;b、化成同分子比较;c、化成同分母比较; d、画图比较……
(4)这里我们采用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进行比较,观察
我们把以上这些变形过程称为通分,你能说说什么叫通分吗?(出示课题)
(5)组织学生讨论,揭示通分的定义
(6)你觉得通分时公分母取几较为简便?怎么取?
(7)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的关键又是什么?
三、尝试探讨,学习新知
1、将下列每组两个分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1);(2).
第1小题:这道题要用什么数作公分母,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随学生口述规范板书。
第2小题:这两个分数该怎样通分?取公分母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完成通分并比较大小。
2、把通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方法。
四、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你有什么收获?
通分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关键又是什么?
五、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
1、以下各组分数通分,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原因。
2、看图写出两个分数,并把它们通分,再把通分的结果在图中表示出来。
3、甲乙两个工人制造同样的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谁做的快些?
4、有三根绳子,第一根长米,第二根长米,第三根长米,小毛想找一根最短的绳子用,他应该选择哪一根?
5、想一想,不用通分,你能知道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方式在获得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学生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反思等方式获得了对通分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最大收益不在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了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和科学知识,形成了对某些方面的更深刻地理解,以及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水平,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课前通过练习,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小公倍数,为通分作准备。要求学生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得到规律: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相同看分母,以它们为切入口为新课探索做铺垫。当然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直接跳过课前练习,进入新课。
在比较,的大小,老师在教的时候很容易受教材的影响,“这里既不是同分子,也不是同分母,怎么办呢?化成同分母比较”很快就能把如何通分讲完。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可能会出现的火花。我在上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试一试,议一议,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方法A:化成小数,小数和分数互化刚刚教过,学生完全想的到。B: 化成同分子35。C:化成同分母,学生可能取24,可能取48,甚至是96…对学生的这些回答都给予肯定。D:学生说与整体1相差,和整体1相差,我比较和的大小可以吗?当然可以!尽管还没有教过分数的减法,但从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讲,学生是想得到的。还有学生说对角线相乘,当时问他为什么,他们讲不清,但我们知道,这样做的实质就是把他们化成同分母。E:学生说画图,把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取五份,平均分成四份取三分,非常直观的得到了结论。能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其实已经初步有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了一些基础。这时教师再回到C, 告诉学生把他们化成同分母的过程就是“通分”,为了计算简便取多少最好,学生说“24”,“24哪里来?”即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顿时就明白了通分是怎么一回事。原本非常抽象化的一个法则,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比较很容易就获得了“通分”的实质。若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学习通分,学生肯定会困惑,害怕,产生抵触情绪。而我们这样一步步引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所要学习的知识“通分”,还知道了多种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我们把课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面对新的问题,不胆怯,“我不会做”,“老师没教过”…这种话也渐渐少了,学生们都愿意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且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互相讨论,倾听中得到知识和能力。
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
比较,的大小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小公倍数
拓展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