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课件 23张PPT+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课件 23张PPT+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02 09:54: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考试这样考
题型一 物质的变化
角度1:判断物质变化
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角度2:微观解释物质的变化
2.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密闭容器中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上述变化Ⅰ、Ⅱ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判断依据   。
(2)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题型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3.某同学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点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A.出现“蜡烛油” B.蜡烛变软
C.闻到了蜡烛油的气味 D.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4.物质的燃烧会有明显的现象,下列现象描述正确且是化学变化的证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题型三 物质变化规律
5.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图1中观察到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
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
质是 ,用途是 。
(2)图2中向盛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
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
料瓶变瘪了。由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
是 ,用途是 。
题型四 学科综合
6.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
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的产
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
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
于 。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题型五 拓展创新
7.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
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二、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①烧杯内壁出现了物质;②手摸烧杯
壁有 感觉;③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能力提升训练
角度1: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2.2017 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质上发布了获取金属氢的相关报告。将微小的固态
氢置于 488 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
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储藏着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制造金属氢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构成固态氢和金属氢的微粒相同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D 2.(1)II III 分子种类不变 (2)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D 4.C
5.(1)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 灭火 (2)能溶于水 制汽水
6.器官 淀粉 C
能力提升训练
1.C 2.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结构与功能
【学习内容与要求】
2.3 物质变化的特征
⑦了解物质的变化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描述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化学变化还会伴随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发光、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⑨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创设情境
如果你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看到燃烧使坚硬的干柴变为松脆的木炭,甚至变为灰烬;你能听到火焰发出的嘶嘶声;你能闻到烟味;你能感受到燃烧放出的热量;你甚至还能品尝到烧烤后的熟食。
这个过程中许多物质发生了变化,而你能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探究实践
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冰雪融化
云雾缭绕
下雨
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下雪
面粉制成面条
蔗糖溶于水
蔗糖 水 糖水
共同点:
探究实践
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二氧化碳

叶绿体
(贮存能量)
淀粉
+氧气
+水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实践
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煤矿自燃
铁生锈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共同点:
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铁变成铁锈
氢氧化钙变成了碳酸钙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
变化
物理
变化
物质
变化
探究实践
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液态水
气态水
物理变化: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
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
探究实践
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 变化。 。
蜡烛熔化成烛泪是 变化。
化学
物理
点燃一支蜡烛,你发现了哪些现象?物质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探究实践
怎么判断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许多变化都伴随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1、绿叶的变化
证据:颜色的变化
(由绿色变成黄色)
2、钢铁的熔化
证据:温度的变化、
状态发生变化
探究实践
3、铁丝的形变
证据:形状发生变化
4、水的电解
证据:产生气体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探究实践
5、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探究实践
2
3
6
4
5
7
物质变化的证据
温度变化
性质变化
产生气体
发光发热
1
8
生成沉淀
状态变化
pH变化等
颜色改变
根据以上物质变化的事例和生活经验,请归纳物质变化的证据有哪些?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1. 如图所示,取2 支试管,在其中1 支中加入5 毫升澄清石灰水, 在另1 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2. 分别向2 支试管中加入5 毫升碳酸钠溶液。
3. 观察2 支试管,你认为哪支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蒸馏水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发生了化学反应
证据:
无色变成了白色、
产生了白色沉淀。
小结:产生沉淀、产生气体、pH的变化等证
据,有新物质生成可推断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
探究实践
活动
在10mL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黄色
无色
血红色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探究实践
无水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
滴水
思考与讨论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用途:检验水;
或吸收水,作干燥剂
由物质的性质可以推测用途,性质决定了用途。
课堂小结
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探究
变化
性质
表现出
用途
体现
决定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迁移应用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铁生锈
C.铜导电 D.石蜡熔化
2.下列能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发热 B.逐渐变短
C.火焰周围蜡熔化 D.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D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自行车轮胎爆裂 (2)节日燃放鞭炮
(3)泥水静止产生沉淀 (4)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
(5)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6)从海水中晒制食盐
(2)
(1)(3)(4)(5)(6)
迁移应用
4.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制成铁锅
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②

③④

板书设计
证据
判断
变化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无新分子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分子生成
推测
性质
决定
用途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结构与功能
【学习内容与要求】
2.3 物质变化的特征
⑦了解物质的变化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描述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化学变化还会伴随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发光、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⑨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科学思维:会正确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探究实践:了解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和应用;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4.态度责任: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科学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出发,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教学思路】本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过,本节课是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上述概念。通过本节课学习,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寻求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学会根据所获取的证据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为接下来学习酸、碱、盐知识作铺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如果你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看到燃烧使坚硬的干柴变为松脆的木炭,甚至变为灰烬;你能听到火焰发出的嘶嘶声;你能闻到烟味;你能感受到燃烧放出的热量;你甚至还能品尝到烧烤后的熟食。 这个过程中许多物质发生了变化,而你能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结合自身的活动经验,活跃了课堂气氛。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情景展示1] [问题探究] 自然界中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自然界中会发生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雨是物理变化,煤矿自燃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继续探究] 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中无新的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先由学生找出各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归纳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情景展示2] 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问题探究] 水蒸发和水电解过程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发生改变 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蒸发和水电解分别是什么变化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水蒸发过程中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水电解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分子,是化学变化。 [继续探究]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由宏观到微观,强化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情景展示1] [问题探究] 上述图片所示变化中伴随着什么现象 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有哪些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和温度的改变,是否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证据。 [继续探究]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有哪些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查阅资料等方法。 [继续探究]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证据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无色变成了白色、产生了白色沉淀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证据。 产生沉淀、产生气体、pH的变化等证据,有新物质生成可推断发生化学反应。 由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情景展示1] 观察实验: [问题探究]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产生了什么现象 发生了什么变化 此变化体现出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情景展示2] 演示实验: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 [问题探究] 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可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继续探究] 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应用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来推测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应用,以造福人类。 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能力与科学思维的统一。
课堂小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