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22: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看图猜传统节日,快来吧!
春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挑战赛:
传统节日都负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请同学们想想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
传统节日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生活的身边,处处留心,我们就会了解它,喜爱它,热爱它。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叙永县麻城镇中心校 余永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先来理解一下诗题的意思。
思念。
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题意:重阳节思念华山以东的兄弟。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能借助注释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回忆学法,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以前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借助注释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朗读法等

xiōng
兄弟 兄长
本诗中的会认字你都会读吗?
学认字

bèi
倍数 加倍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生字,读好节奏。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把古诗读正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大声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诗句,想象画面,想一想: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有哪些习俗?
3.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诗人心情特点的词。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
说一说:诗中写了哪些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
插戴茱萸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先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小资料吧。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孤身一人。
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他乡的客人。
你从“独”和两个“异”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诗人一个人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
我体会到诗人此时非常需要亲人的陪伴。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美好的节日。
诗人在“佳节”会思念哪些亲人?
诗人会思念自己的父母。
诗人会思念自己的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重阳登高
茱 萸
小资料:重阳登高的风俗始于东汉,九月初九人们为驱邪避祸,登高山祈福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想象一下,正在登高的兄弟想到诗人,可能会说什么?
又是重阳佳节,可惜兄弟相聚还少一人啊!
不知远在他乡的兄弟生活得怎么样?今天重阳节,他一个人在外,怎么过节呢?
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人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念亲人
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先熟读古诗,再通过品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感受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其他古诗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根据情境,说说你会吟诵刚学的哪一句诗。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一轮明月,不由吟诵到: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用表格记录下来吧。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文秀《端午》
拓展延伸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推荐阅读:
《嫦娥》
《寒食》
《乞巧》
QICAIKETANG
谢谢!
QICAIK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