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19: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新课导入
何谓“理想”?
1、背景
(1)国际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恩格斯
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选集》第4卷
1、背景
(2)国内背景: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三、四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2、传播方式
(1)出版报刊: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物扫描
李大钊(1889—1927),直隶乐亭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大伙知道有一个人叫马克思吗?”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建立团体:
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9月,周恩来,天津,觉悟社;
1920年3月,李大钊,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李大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与工人运动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原因: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2、传播方式
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
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长辛店劳动补习所旧址
材料研读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万人)
以往革命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旅法华人共产党早期组织
由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陈公培等人发起
1922年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旅欧支部
旅日华人共产党早期组织
最初由上海组织成员
施存统、周佛海组成
1920年10月
取名“共产党小组”
总负责人李大钊
1921年春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由王尽美、邓恩铭等先进分子组织成立
1921年10月
取名“共产党武汉支部”
书记包惠僧
1921年春
取名“广州共产党”
书记陈独秀(先)
谭平山(后)
1920年初冬
在新民学会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人
1920年8月
取名“中国共产党”
书记陈独秀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1921年7月23日
相关史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1)时间: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2)地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3)代表:
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周佛海
确定党的名称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
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陈独秀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会议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领导核心:
新指导思想:
新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
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新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实践证明:他们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上海
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纲领内容: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了解工人群众生活
1、背景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2、概况
1922年1月—1923年2月
唐山
长辛店
上海
郑州
香港
汉口
安源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时间: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3、顶峰
启示: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口号:
结果:
意义: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相关史事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刽子手把他绑在电线杆上,逼他下复工命令,遭到林祥谦严词拒绝。刽子手先砍一刀,怒声喝道:“到底下不下上工命令 ”林祥谦忍痛疾呼:“我们的头可断,工不可上的!”最后,林祥谦英勇就义。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1921年9月, 经过沈定一等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反抗地主压迫等斗争。1922年7月,共产党人彭湃在他的家乡广东海丰县赤山约领导成立了农会。1923年元旦,彭湃又领导建立了海丰总农会,海丰全县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1.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A.成为了队伍庞大的革命政党
B.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C.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D.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党的组织
C
牛刀小试
2.历史遗迹丰富了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如图中这艘停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它见证的是( )
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共产党人的新时代精神
B
牛刀小试
3.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军阀
C.组织工人运动 D.实现共产主义
D
牛刀小试
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
牛刀小试
5.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