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新课导入
1、背景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孙中山后来追忆,武昌起义这样迅速的胜利的确是十分侥幸的。如果满族总督没有被吓跑,如果提督仍坚守职位,便可能击溃那估计仅二千余人的单薄的革命力量。当然,列强的中立也帮助了革命事业,而最令人鼓舞的则是其它省份与重要城市迅速相继宣告独立:长沙于10月22日;云南于10月31日;上海于11月3日;浙江于11月5日;福建、广东于11月9日;四川于11月27日。在一个半月内,十五个省或者说三分之二的中国均已脱离清廷而独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黄兴(1874-1916)
黎元洪(1864-1928)
孙中山(1866-1925)
》3名候选人,谁当总统?
每省一票,17省共17票。
投票结果:孙中山16票,黄兴1票,黎元洪0票。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投票选举
世袭
VS
思考: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的方式与封建帝王的确立方式有何不同?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时间:
首都:
总统:
纪年:
机构:
意义: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临时参议院,由各省会议代表任参议院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黎元洪
副总统:
汉满蒙回藏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概念区分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指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的临时中央政府,存在时间约3个月。
②“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分为三个时期,依次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关史事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下午5点到南京站,一时欢声震天,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21响。晚上11点,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公元xx年=1911+民国N年
民国N年=公元xx年-1911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
1912
1911+12=1923年
练一练:民国十二年指的是公元多少年?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材料研读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由于特殊的国情,革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一切,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灭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袁世凯介绍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859年:出生于河南一个官宦之家。
1895年:告密维新派得到清廷重用。
1900年:镇压义和团获得洋人的信任。
1905年:掌握全国北洋新军的控制权。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清廷急切要求“统兵平乱”。
1911年: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大权在握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威逼宣统帝(溥仪)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南北议和
孙文表态
清帝退位
袁任总统
迁都北京
孙文卸职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经过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革命果实被窃取
既不蓄须,亦不修面,着军人旧服装,殊欠整洁,显然蔑视此一重大典礼。 ——梁漱溟
被迫重用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镇压
政治欺骗
趁机施压进攻
妥协退让
逼宫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武昌起义后形势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他娴熟地玩弄两面派的政治权谋,导致孙中山在中外势力的夹攻和革命阵营内部妥协派的压力下,势单力薄,无力挽救局势,只好让位给袁世凯。
外部原因
根本原因
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步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统治中国多少年?
标志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中国封建帝制延续了多少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
创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912年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存在时间276年
清朝统治中国268年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
延续了2132年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相关史事
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开往北京。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迎袁专使团
中国民国时期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了国家根本的政权组建内容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
非正式,制定仓促
一部法律文件
约束袁世凯
与国民约定民主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关键词:
2、内容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民主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能有效防止专制独裁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意义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③推行改革,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功绩
局限
①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启示
(教训)
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辨,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1. 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武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C.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D.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D
牛刀小试
2. 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
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
牛刀小试
3. 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C
牛刀小试
4.《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中写到:“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这反映了( )
A.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依然存在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民众的思想观念已彻底发生改变
A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