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20: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新课导入
鸦片战争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1、起义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鸦片战争赔款抵英《伦敦画报》(1843年3月)
(1)政治原因:西方列强(鸦片战争)的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2)社会原因:清政府腐败,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晴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晚清广西大蝗灾就有21次,1848年,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
(3)自然原因:两广地区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起义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人物扫描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1、起义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4)个人原因:洪秀全屡试不中,心怀不满,探寻新路。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的教义契合了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和建立平等、平均、太平的理想社会的诉求。
拜上帝教特点:混杂着基督教的平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宗教组织。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为什么拜上帝教能够吸引数万民众的加入?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金田起义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4)起义军:
1851年1月1日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太平天国
太平军
(1)时间:
(2)地点:
(3)建号:
南王:冯云山
天王洪秀全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3、永安建制
意义: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均受东王节制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料研读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sì)出柙(xiá),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 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清军畏敌如虎、官兵丧失斗志,而太平军则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定都天京
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攻占南京
1、胜利进军
材料一:彼方纪律严明,而我军毫无纪律,退易进难。
——周天爵《致鄂督书》
材料二: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官僚地主,焚烧衙门、田契,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把衣物给贫民,谓将来免租赋三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太平军军纪严明,清军丧失斗志。
太平军的政策赢得民众支持。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发展迅猛
二、定都天京
2、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3)意义:
(1)建都时间:
(2)建都地点:
1853年3月
天京(南京)
天王玉玺
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天王府
二、定都天京
3、纲领文件
(1)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消极:空想、难以实施;
②积极: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二、定都天京
4、北伐与西征
失败
大获全胜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意义:
(1)目的:
(2)结果:
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
二、定都天京
三、天京陷落
1、背景
定都天京后,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天王府模型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1856年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三、天京陷落
2、天京事变
(1)时间:
(2)影响:
天父杀天兄,
总归一场空,
打打包裹回家转,
还是做长工。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
内部流传的歌谣
三、天京陷落
3、重整国政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未能付诸实践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封洪仁玕
(干王)
提拔
陈玉成、李秀成
天王洪秀全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风风类:女子喜缠脚……惟在在上者以为可耻之行……不禁而自弭矣。……
法法类:昭法律,别善恶,……。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开邦一千年来未易他姓,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跛盲聋哑院……兴鳏寡孤独院。
刑刑类:善待轻犯……
——洪仁玕《资政新篇》
三、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没有真正施行的原因:
①缺乏实现这一纲领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先进阶级),这是根本原因。
②战争环境下,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方案的客观条件。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迁都洛阳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作 者
指导思想
经济主张
洪仁玕
近代资本主义思想
洪秀全
古代平均思想
都反封建;都脱离实际,未能实施
主张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引起农民强烈反应
对比角度
比较异同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三、天京陷落
4、天国衰落
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反扑。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就义。
曾国藩
李鸿章
华尔
杀贼功高,百战余生真福将;
和戎罪大,三年早死是完人。
三、天京陷落
人物扫描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靠镇压太平天国发迹,不仅官居一品,而且以文人获封武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因此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
《平定太平天国陆战图》(局部)
三、天京陷落
5、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时 间
1851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和西征
发展:永安建制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后期防御战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回顾太平天国运动14年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反封建反侵略)
性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影响:
三、天京陷落
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1)客观原因(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曾国藩与赵烈文预感清朝的危亡
太平天国失败3年后,即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其幕僚赵烈文说:听北京来的人说,都门的形势很不好,经常有明火执仗的抢劫案发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要出事。赵烈文回答说:现在国家统一已经很久了,以后势必会渐渐出现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有权威,社会风气也没有大的变化;如果中央政府不先烂掉,就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据我估计,将来的结果必然是中央政府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到来,大概不会超过50年。历史真的被他言中了,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随着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清朝统治在各省独立的声浪中迅速土崩瓦解。
1. 有人在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时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清政府官员为抵抗英军侵略,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C.民众为了反抗英国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A
牛刀小试
2.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对④处说法正确的是( )
A.李秀成意图篡位引发 B.洪秀全开始称“天王”
C.取得三河大捷后发生 D.由领导集团的争权夺利导致
D
牛刀小试
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其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
A.重视总结农业生产的经验
B.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目标
C
牛刀小试
4.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火烧圆明园 D.三元里抗英
B
牛刀小试
5.范文澜指出:“太平革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由此可见,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是中国最早的农民革命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
D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