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司马光
语文三年级上册
相关资料
认识文言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相关资料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字词乐园
zhònɡ
众
司
tínɡ
庭
dēnɡ
登
diē
跌
qì
弃
chí
持
sī
字词乐园
mò
méi
没
足跌没水中
淹没
没有 没事
读准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文理解
默读课文下的“注释”,想一想,注释有什么用?
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
课文理解
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合作汇报的方式如:
一人读古文,一人说其中重点字的意思,一人用自己的话解说全句的意思,一人评价或补充。全组以“句”为单位,一句一句地交流汇报。
句子理解
群儿戏于庭。
翻译: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群儿
戏
于
庭
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
玩耍
在
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有一次,司马光
句子理解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翻译: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
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一儿
登瓮
足跌
没水中
有个小孩
一不小心,
掉到缸里。
眼看那孩子
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爬到缸沿上玩。
句子理解
众皆弃去。
翻译: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
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众
皆
弃去
别的孩子们
都
跑到外面
句子理解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
持石
击瓮
之
水迸
从地上捡起
一块石头
它 指水缸
水流了出来
使劲向水缸砸去
句子理解
儿得活。
儿
得活
孩子,这里指掉进瓮里的孩子
得救
翻译:掉进瓮里的孩子终于得救了。
课文理解
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瓮上去玩,失足掉进了瓮中被水淹没。其他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课文理解
数学题:
“群儿”—“众”=( )人
2
司马光 与 掉进瓮里的孩子
课文理解
默读古文,边读边想象故事呈现的画面。
课文理解
小组合作演一演: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怎样依据“剧本”(文本)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或读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
《司马光》故事大舞台
课文理解
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
课文理解
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资料袋:
司马光12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司马池到外地上任,途径陕西,路过秦岭。在经过一个栈道的时候,遇见一条巨蟒,父亲和仆人都非常害怕,敢上前。这时司马光临危不惧,手持利剑上前,一剑扎进巨蟒的尾巴,巨蟒疼得浑身一震,翻滚到了栈道下深不可测的谷底。
课文理解
如果你回到了古代的县衙,给调查此次“落水事件”的县令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课文理解
古文版: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白话文版:
司马光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大缸上爬去,结果缸沿窄小,他没站住脚,“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缸中!瞬间,他被缸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大缸砸去。终于,水缸被他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缸里的小孩得救了!
你发现
文言文和白话文
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文言文技巧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
言简意丰。
现代文语言优美通顺,但比较冗长。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课堂练习
群儿戏于庭。( )
2.先解释带点词,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ò)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
√
√
√
√
玩耍
课堂练习
3. 课文梳理
文言文《司马光》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 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 ,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机敏
聪颖机智
遇事沉着冷静
人物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宋史·司马光传》
你对7岁的司马光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课后作业
2.你对司马光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讲讲。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