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3.1.2 指数函数(课件,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3.1.2 指数函数(课件,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22 21:02:51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生的困难
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效果分析
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动手体验等方式掌握了指数函数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学生参与度高,体会到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体验了探究知识的乐趣和满足感,课堂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指 数 函 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指数函数的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借助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对于底数与时指数函数的不同性质及性质应用.
方法手段
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次每个细胞分裂为个,则个这样的细胞第次分裂后变为个细胞,第次分裂后就得到个细胞,第次分裂后就得到个细胞设第次分裂后就得到个细胞,求关于的关系式.
问题:质量为的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为原来的.求这种物质的剩留量关于时间(单位:年)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a>1②0(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问题:以上两函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问题:试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形成概念:形如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
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 (2) (3) (4) (5)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函数的判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一次、二次函数的概念一样都是形式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方行,即在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
1)的前面系数为1; 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 3).
三、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我在这部分设置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分三步
(1)让学生作图?? (2)观察图像,发现指数函数的性质? (3)归纳整理
1.画函数图像
列表:
描点,连线:
第二环节: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底数a 取不同的值时,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特征,归纳总结:y=ax的图像与性质
2.结合定义和图像总结函数性质:
借助flash课件,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几个底数特殊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将本节课难点突破.
四、动手操作,尝试运用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2)
(3)已知比较的大小.
方法指导:对于同底的指数幂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
设计意图: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逆用单调性).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 ; (2) .
设计意图:巩固对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结合应用.
练习
1.比较下列各组值中各个值的大小:
2.(1)函数的图像必过定点 .
(2)函数的图像必过定点 .
3.已知是指数函数,且,求函数的解析式.
小 结
同学们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知识方面:
数学思想方法方面:
作 业
必做: 教材93页 习题2.1A组 2,4题.
选做: 1.试比较与的大小;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指数函数在整个教材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指数函数的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借助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对于底数与时指数函数的不同性质及性质应用.
观评记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本节课课堂规范,教学严谨,学生参与度高.
2.课题引入简洁利落,引入例题针对性较强,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出指数的“指数爆炸”特点.
3.多媒体课件制作素净,精美,动画设计恰到好处,借助flash动画帮学生突破了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入透彻.
5.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大多数时间都交由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均有学生讨论,教师和多媒体予以辅助,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实效性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由于黑板限制板书略显简单.
评测练习
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 (2) (3) (4) (5)
练习
1.比较下列各组值中各个值的大小:
2.(1)函数的图像必过定点 .
(2)函数的图像必过定点 .
3.已知是指数函数,且,求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规范的新授课,本着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原则.
教学过程的着力点放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这是唤醒学生主体认识的关键.
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而把握重点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从学科来说,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从学生来说,亲历、体验、探究、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在过程中获得逐步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点放在了夯实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了层次性、针对性,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帮助学生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尤其在a>1,0课标分析
根据教材结构与教学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指数函数的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借助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对于底数与时指数函数的不同性质及性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