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分作五段,层次清楚。第一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第二段暗写潭水清澈,明写游鱼活泼,鱼之乐,亦人之乐,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然而不久,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生机盎然,趣味横生,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与此同时,作者的情感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成“悲”,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久谪荒远的凄凉之情。
本文描写景物生动逼真,语言精炼优美。作者观察细致,综合运用了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借景抒情、巧妙比喻等表现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文章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结合单元说明,学习本课,除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之外,难点有二:其一,本文写景历来为人称道,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小石潭的美景,则需要一边赏一边读,通过语言描绘、背景音乐,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其二,学生对于柳宗元的了解知之甚少,究其感情变化的深层原因,需要知人论世,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对柳宗元的了解越深,越能体会柳宗元内心无处安放的悲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师板书题目,投影出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看出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呢?(“记”)
2.你能解释一下“记”这种文体吗?
屏显:“记”即“游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二、朗读课文
1.听范读,明确字音和节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篁竹(huánɡ) 珮环(pèi)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幽邃(suì)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指生评价,师朗读指导(乐:语调欢快,语速稍快;悲:语调低沉,语速放慢)。
4.学生齐读。
三、疏通课文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标记疑难。
古今异义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往,去。 【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布】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光景”、“左右”。 今义:允许、准许。 【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愣住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清】古义:凄清;冷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环】 ①如鸣现环(名词,玉饰)
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清】 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激)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清】 ①清澈。(水尤清冽)
②清澈。(水尤清冽)
【差】 ①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②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一(自)
②隶而从者(跟从)
【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就象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下里竹子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彻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2.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3.师预设重点,指生回答,生做笔记。
预设(屏显):
①心乐之
②凄神寒骨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⑤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
⑥影布石上/斗折蛇行/坐潭上(句式)
4.同桌对译,互查互纠,质疑释疑。
5.指生翻译课文。
四、当堂检测(屏显)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清凉)
B.往来翕忽(轻快敏捷)
C.隶而从者(属于)
D.似与游者相乐(好像)
2.下列“以”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潭西南而望
3.下列句式与例句“影布石上”一致的一项是( )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见渔人,乃大惊
D.四面竹树环合
4.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赏析小石潭景物的特点,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课前检测:小纸条检查上节课的文言文知识和课文翻译。
二、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文章,疏通完了文意,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走进“小石潭”。
三、品读词句,一探石潭
文中描写小石潭景物的词句有哪些?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小石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评价点拨,并指导朗读)
预设:
看鱼之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笔下的鱼儿时静时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鱼之乐,亦人之乐也。
观树之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还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小石潭的树木。(示例: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舞姿翩翩。)
赏水之乐:
“水尤清冽”——写出了水的清凉,其中“尤”这一程度副词应重读。
“如鸣佩环”——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水,既写出了水声的清越,也赋予潭水以美玉的质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两句看似写鱼,实际写水。为什么潭中的鱼儿好像在空中游荡,恰恰因为水的清澈,才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览石之乐:“全石以为底……为岩”——这几句写出了小石潭岩石的形态各异,姿态奇特。句式上采用了长短句结合,读长句时应舒缓一些,读短句时应紧凑一点。
师追问:这篇文章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柳宗元的快乐吗?有没有其他情愫?
明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直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悲伤。
四、结合背景,再探“石潭”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变化?仅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吗?
播放视频(柳宗元的生平)
文字内容: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百姓)”为己任。弱冠之年(20岁)即中进士,入朝为官,想要有所作为。唐顺宗永贞元年,唐王朝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来改变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时局衰落,不料革新失败。一纸诏书改变了他的命运。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邵州刺史,不到两月,再贬到距京城两千里以外的永州,这一年,他33岁。改革同僚王伍也被贬谪,后因病都郁而死;王叔文先是被贬谪,第二年又被赐死。两位同僚的境遇使柳宗元更加感到惊慌忧惧。整整十年,他谪居永州,内心凄凉而孤独。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当时甚为荒僻。被贬期间,柳宗元年近70岁的老母不幸染病离世。而柳宗元因“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即因为是“戴罪”之身,不能为母守孝。幼女也不幸夭折,年方十岁。内心的忧郁、无奈、悲苦又是何其复杂!
五、再读课文,入情入境
师:政治上的失意,亲朋的故亡,种种变故让他如何不忧,不感到凄凉悲伤呢?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六、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背诵课文以及文言知识
培优作业:给柳宗元写一封信(400字左右),抚慰他怀才不遇的心情。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一开始计划的是一课时,实践证明,用一节课来讲授《小石潭记》是不符合学情的,这样只会顾此失彼,“文”和“言”的部分都处理不好。因此,我们重新集备,将《小石潭记》改为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言”的部分。之前讲解文言文的文言知识和翻译的时候,总是出于知识点讲不全,学生掌握得不扎实种种担心,讲授过程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记。表面上学生都记下来了,都学会了,但是学生的译文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长此以往,学生也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以上反思,我在重新设计第一课时时,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话语权,由学生质疑、释疑,学生解决不了了,老师再站出来答疑解惑。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文”的部分。这一部分我主要是按照“品读词句,一探石潭——结合背景,再探石潭——再读课文,入情入境”的思路,由浅入深,由景入情。在赏析景的同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加深体会。但总感觉读的不充分,不够到位,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没有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朗读欲望。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我如果能够范读效果也许能好一些,日后在这一方面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