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反复朗读,抓意象细腻品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因而,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意象解读等方法理解诗歌情感和深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一首爱国之歌。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选取了极具个性的意象,从祖国的落后出发,以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书写了自己和那一代青年的迷惘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及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感与赤子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重音、停留等表达情感的朗读方法,初步具备解读诗歌的能力。然而在本诗中,诗人用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表达个人情感,这给学生的解读增加了困难,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联想、想象的方式走进诗歌情境,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学生距离诗人的时代较为久远,没有经历过诗人的心路历程,需要借助背景资料,促进学生的体悟。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想象场景品读意象的诗歌阅读方法,感悟祖国历经苦难而又不断拼搏的形象;探究诗中“我”的多重意义,体悟诗人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感与赤子之情,体悟诗人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重点)
2.反复朗读,感悟诗人从低沉悲哀到充满希望,愿意为祖国献身的情感脉络,并通过重音、停连、拖音、语调等朗读技巧表达情感变化。(重点)
3.通过补写诗句,懂得“留白”手法的表达效果;通过仿写诗歌,学会用意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课前“预习导学单”检测基础知识。
(一)根据字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我是你额上xūn hēi ( )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 suì dònɡ ( )里wō xínɡ( ) 摸索/我是 ɡān biě ( )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 yū tān ( )上的 bó chuán(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2.我是你 cù xīn( )( )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 xiào wō (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 fēi hónɡ ( )的黎明/正在 pēn bó( )
3.你以 shānɡ hén lěi lěi ( )的乳房/喂养了/ mí wǎnɡ ()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照你在历史的隧洞( )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 )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 )上的驳船/把纤绳( )深深/勒( )进你的肩膊。
2.我是你簇新( )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 )的黎明/正在喷薄( )。
3.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 )的乳房/喂养了/迷惘( )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2.教师讲解错误及需要积累的。
订正学生出现错误字词:
隧洞 干瘪
积累的多音字:
瘪 (干瘪 小瘪三) 纤(纤维 纤夫)累累(伤痕累累 硕果累累)
3.学生了解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诗人舒婷的一首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读的声调平淡),老师给咱同学一个场景,女足获得亚洲杯,登上领奖台,冬奥会,奏响中国国歌时你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声调高昂)
四十多年前的舒婷,刚刚经历了中国的十年浩劫,面对百废待兴的祖国会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对课题的朗读,希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诗歌的背景,很好的把握朗读的基调。)
三、确定基调,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依据诗中的词语明确本诗第一二节和三四节的感情基调并思考:每小节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二节的感情基调凝重、低缓;三四节是欣喜、激昂。
第一节写祖国的贫穷与落后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写祖国的希望和新生
第四节写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誓言
(设计意图:诗歌学习要从朗读入手。朗读要把握好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借助诗歌中的词语把握感情基调,是对诗的内容的初步感知)
四、想象联想,品读意象
1.从“老水车”入手,明确“意象”的概念
出示“老水车”的图片,询问学生见到老水车以后的心情,明确“意象”的含义。
明确:学生在见到“老水车”可以有不同的心情。因为当老水车作为一个客观物象出现在那里,它不悲不喜,但是当它出现在诗歌里,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它就有了丰富的内涵。这种客观物象加上主观情思,称为“意象”。
2.联想、想象,品读意象,走入诗歌情境
第一节诗歌里,诗人写了很多意象,学生阅读诗歌,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将最有感触的场景描述出来,并说说自己还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
⑴看到老水车吱吱呀呀地,在河边很吃力地转动着。尤其是“纺”字更显得缓慢、疲劳,正如祖国当时的状貌,疲惫、落后。
⑵看到一个矿工头在一个很破旧的隧道里面慢慢爬行,他的脸上已经被那些黑土抹得十分狼狈了,全身衣衫褴褛、破旧不堪。说明祖国当时前进的步伐非常缓慢,前进艰难。
⑶看到一条驳船陷在淤泥里了,一些光着身子的纤夫拉着纤绳努力地走着,很辛苦。正如行进中的人民、祖国,非常痛苦。
⑷干瘪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失修的路基破败不堪。如同当时的祖国,破败不堪。
(设计意图:诗歌学习要品读意象,通过比较学生看到老水车和诗人看到老水车时不同的情感,明确“意象”的概念。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形象思维,借助意象理解诗歌深意,走入诗歌情境。)
五、续写诗歌,以写促读
1.以写促读:诗歌里出现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淤滩上的驳船,都有承接的下一句。但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却没有下一句。这是补白的手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稻穗为什么这么干瘪?这样干瘪的稻穗能不能养活人?我们怎样看待这些干瘪的稻穗?学生结合第一节诗歌的感情基调,联合上下文,把可以承接的下一句补充出来。
2.请学生来读一读书写好的句子,并请说一说创作时候的想法。
预设:
⑴我是干瘪的稻穗,用仅剩的营养喂饱你的身体。
(虽然稻穗是干瘪的,但它依然努力提供营养,矿灯虽然微弱,但依然照亮方向。)
⑵我是失修的路基,用单薄的身躯铺成通往希望的道路。
(虽然技术不完善,但依然要努力搭出一条道路。就好像虽然国家艰难,但我们仍抱有希望。)
总结:纵使身处苦难,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依然顽强拼搏。
3.对比阅读,体会情感变化
学生对比补充完整的诗歌和舒婷的诗歌,说说诗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明确:
⑴留白:诗人有意留下的相应的空白,能给读者想像的空间,读出更丰富的内容。
⑵长句结合短句的方式,更利于作者表达情绪的变化。
总结:虽然第一段整体是低沉的,但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一定用一种语调,读到“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作者虽然没有展开,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祖国的落后和破坏,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想象,想到更多,内心因悲伤而激动,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能够读出这个变化。
⑶学生朗读,学生评价
明确:除了重音、停连以外,留意语调的变化,当读到“稻穗”、“路基”的时候,诗人情感越来越激烈,用升调传达情绪的激动;最后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用下降的语调,低沉地朗读“祖国啊”。
⑷教师示范读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以写促读,通过学生的续写,更好加深对沉重意象中又蕴含着不屈精神的诗作情感的理解,并了解诗歌“留白”这一手法。)
六、对比阅读,朗读悟意
1. 寻找对比,加深情感体悟,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意向
第三段与第一段出现了很大的反差,请找出来分析。
诵读的语调不同(第一节低沉,第三节高昂)
描写的词语不同
预设:破败——簇新;干瘪的稻穗——古莲的胚芽;熏黑的矿灯——雪白的起跑线……
理解:神话的蛛网,比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的束缚。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莲”圣洁而美好,“古莲”历经磨难,吐出新绿,这便是千百年来民富国强的美好理想。在春意萌动、万物复苏时,这伟大的理想冲破了千年封建专制的冰封雪盖,露出生命的萌芽。
总结:通过这种的对比,这些的修饰词,我们就能更好地去品读诗中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样,我们尝试补出作者的留白并分角色朗读:
PPT出示:
我是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1)蓄积了千年的生机就要萌发;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2)洋溢着获得新生的欢喜;
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3)只等待发令枪响奋勇冲刺;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波澜,并通过补白凸显诗歌中的希望,进一步感受诗人曾经低落但一直不懈地思索追求的品质。)
七、学生质疑,难点探讨
预设:
1.第二节为什么写“希望”是“痛苦”的?怎样理解“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背景介绍:十年浩劫,人们的思想被禁锢,生活水平低下,社会止步,年轻人被迫放弃学习,对未来产生迷茫,但是人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当时的舒婷27岁,是鼓浪屿灯泡厂的锡工,日班夜班轮流交替,在厂里焊灯泡,手上烫了很多泡。那时的舒婷,白天工作,晚上写诗。
明确:
第二节中较难懂的意象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飞天是传说中的一个神,据说它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那么飞天袖间的花朵代表的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但是,在舒婷写作的此诗的时候,我们的愿望,仍然没有实现!所以希望是痛苦的。
2.怎样理解诗歌第四节中的“我”?
六人一组开展讨论,请一个同学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另一个同学把大家讨论的关键词写在纸上:
明确:
“我”指的是——
1)诗人舒婷,诗歌抒情主人公本身。
2)每一个中国人。“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是我们为祖国奋斗,愿意为祖国赢得富饶、荣光、自由。
3)土地。最后一节里写“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就是每一寸的土地,组成整个国家。
4)祖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祖国经历了各种苦难和悲哀,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新生。
5)经历了诗歌中的时代变迁的那一代人。他们见证了祖国的苦难,又对祖国抱有希望,他们曾经迷惘,现在已经沸腾,做好了为祖国献身的准备。
总结:“我”既指代了人,也指代了祖国;诗人用“我”这个意象来写祖国,表现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的情感。
聚焦“一代人”
引导学生关注 “我”的一种解释:经历了诗歌中的时代变迁的那一代人。
明确:虽然在上述诗文的分析中提到,作者那一代人经历了苦难和破败,但是他们却始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希望为祖国的崛起不懈追求。正如朦胧派另一位代表诗人顾城所说 (ppt出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的觉醒,更是那一代人的觉醒。
3.怎么理解“迷惘”、“深思”、“沸腾”?
明确:
作者思想情感的递进过程,虽然那一代人经历了苦难,但依然想要为国奉献,是他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对于“我”的理解,并通过顾城的诗歌,帮助学生体会那一代人的觉醒。)
八、模仿创作,抒爱国情
模仿舒婷句式, 选择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意象,能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我是……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总结:
从同学们的诗歌里,看到了你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听到了你们愿意为祖国去奋斗的心。那么课堂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起立,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如今距离舒婷写作已过去40多年。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舒婷那个时代的苦难、挣扎,但他们一定也对这个崭新的时代有着新的体会。经过诗歌学习以后,要求学生选择他们熟悉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
九、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选作:拓展阅读舒婷《致橡树》《这也是一切》、顾城《远与近》、江河《星星变奏曲》,并就其中的一首写出自己的赏析
(设计意图:部编教材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向更多同类作品阅读的拓展,以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能更好地学习朦胧诗派的作品,帮助他们学习诗歌的写作。)
【板书设计】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祖国啊 ……
祖国啊 ?
祖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