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考点规范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湖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考点规范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湖南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13: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自强”“求富”运动,只是少数比较开明官员的实践,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材料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A.缺乏顶层制度设计 B.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C.遭到士人集体反对 D.依赖外国科学技术
2.(202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898年8月,康有为进呈《波兰分灭记》序,文中提道:“乃始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未摆脱旧思想 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限制君权 D.倡导启迪民智
3.(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898年,有人感叹:“大率近日风气,其赞羡西学者,自视中国朝政民风无一是处,殆不足比于人数,自视其高、曾、祖、父亦无不可鄙贱者,甚且归咎于数千年以前,历代帝王无一善政,历代将相师儒无一人才。”这表明当时国人的思想(  )
A.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顺利开展
B.向西方学习的取向逐渐与传统疏离
C.彰显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奉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4.(2023湖南怀化期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种“灭洋”是全方位的,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  )
A.深受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
B.源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是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的自觉行动
5.(2023山东潍坊一模)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田为人有,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材料主要说明(  )
A.清朝政府统治瓦解
B.农耕经济衰退
C.土地关系受到冲击
D.阶级矛盾尖锐
6.(2023湖南邵阳月考)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东王、北王、翼王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材料表明(  )
A.《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难以实行
B.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追求享乐,搜括百姓财富
C.太平天国运动丧失了反封建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D.《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广大农民愿望的空想
7.(2023辽宁辽阳期末)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
A.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
B.宣传西方政治文明
C.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
D.创办大量民用企业
8.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这实际上说明(  )
A.传统“夷夏”观有一定的突破
B.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
C.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
D.士大夫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
9.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  )
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
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
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
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10.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以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
B.官督商办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中体西用思想已经发生了新变化
11.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记载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
1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日照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虎门销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长驱直入进攻北方沿海,林则徐先被降为四品卿衔,然后又被充军发配伊犁,途中遇黄河泛滥,遂奉旨协助治河救灾。1845年开始,道光帝重新起用林则徐,相继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在陕西时,林则徐一方面开仓赈灾,一方面镇压当地的反清起义,大力剿杀“刀客”叛乱,维护一方稳定,加强统治秩序。在任云贵总督时,他镇压了各种反清起义、暴动,并提出整顿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1850年,咸丰帝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起义,林则徐上任途中病逝。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
林则徐在近代的生平记录,蕴含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自强”“求富”运动,只是少数比较开明官员的实践,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材料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
A.缺乏顶层制度设计 B.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C.遭到士人集体反对 D.依赖外国科学技术
解析“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说明洋务运动是少数开明官员的个体实践,即缺乏中央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故选A项。材料未反映其管理模式,排除B项;“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并不等同于士人集体反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依赖外国科学技术,排除D项。
2.(2023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898年8月,康有为进呈《波兰分灭记》序,文中提道:“乃始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未摆脱旧思想 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限制君权 D.倡导启迪民智
解析材料“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将君主权力下放于民,以巩固君主统治,可见他未摆脱旧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限制君权,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而不是对民智的启迪,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898年,有人感叹:“大率近日风气,其赞羡西学者,自视中国朝政民风无一是处,殆不足比于人数,自视其高、曾、祖、父亦无不可鄙贱者,甚且归咎于数千年以前,历代帝王无一善政,历代将相师儒无一人才。”这表明当时国人的思想(  )
A.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顺利开展
B.向西方学习的取向逐渐与传统疏离
C.彰显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奉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解析据材料“其赞羡西学者,自视中国朝政民风无一是处”可知,材料的观点不能辩证地分析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而是盲目推崇西学,贬低中国“朝政民风”,主张向西方学习,而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并非顺利开展,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科学精神,C项错误;材料主张舍弃传统文化,盲目崇洋,D项错误。
4.(2023湖南怀化期末)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种“灭洋”是全方位的,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  )
A.深受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
B.源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是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的自觉行动
解析“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体现了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的现象,这一点说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B项。
5.(2023山东潍坊一模)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田为人有,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材料主要说明(  )
A.清朝政府统治瓦解
B.农耕经济衰退
C.土地关系受到冲击
D.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表明战争毁掉了土地所有权的官方证明材料,外来的“客民”占有了土地,原来的土地关系受到冲击,故选C项;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朝政府统治瓦解,排除A项;在“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的情况下,“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有利于农耕经济恢复,排除B项;“客民”“土著”都是农民,排除D项。
6.(2023湖南邵阳月考)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东王、北王、翼王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材料表明(  )
A.《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难以实行
B.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追求享乐,搜括百姓财富
C.太平天国运动丧失了反封建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D.《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广大农民愿望的空想
解析根据材料“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可得出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不可能实行平均主义,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难以实行,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而让农民正常交税,排除B项;“丧失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想要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排除D项。
7.(2023辽宁辽阳期末)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
A.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
B.宣传西方政治文明
C.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
D.创办大量民用企业
解析林则徐、魏源等人翻译并撰写著作以介绍西方,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故选C项;A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的是西方器物,而后才是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D项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
8.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这实际上说明(  )
A.传统“夷夏”观有一定的突破
B.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
C.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
D.士大夫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
蒋廷黻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说明当时的士大夫对中西方差距没有正确的认识,实质上体现了士大夫“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D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士大夫传统“夷夏”观念,没有体现其突破,排除A项;林则徐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当时的士大夫对中西方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强调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排除C项。
9.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  )
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
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
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
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据材料“‘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可知太平天国并没有把“平均主义”的理想变成实践,故选C项;材料只表明洪秀全借助了西方宗教的形式,没有体现西方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的“平均主义”根植于中国的小农经济,与西方宗教无关,排除B项;“平均主义”思想容易发动群众斗争,排除D项。
10.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以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
B.官督商办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中体西用思想已经发生了新变化
根据材料可知,盛宣怀借助官的身份争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以商人的经营手段管理企业,这种官商结合的做法在当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宣怀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创办的是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盛行于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盛宣怀发展企业的做法,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D项。
11.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记载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
由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吸收西方学说,提出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体现了时代性,但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康有为就借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体现了明显的自身局限性,故选A项;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表明其已经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排除B项;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排除D项。
1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根据题干可知,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运输难以与外国铁路竞争,致使沿线城市的百姓失业较多,生活衰败,增强了民众的反帝情绪,特别是助长了义和团盲目排外情绪,故选C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外国资本输出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日照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虎门销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长驱直入进攻北方沿海,林则徐先被降为四品卿衔,然后又被充军发配伊犁,途中遇黄河泛滥,遂奉旨协助治河救灾。1845年开始,道光帝重新起用林则徐,相继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在陕西时,林则徐一方面开仓赈灾,一方面镇压当地的反清起义,大力剿杀“刀客”叛乱,维护一方稳定,加强统治秩序。在任云贵总督时,他镇压了各种反清起义、暴动,并提出整顿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1850年,咸丰帝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起义,林则徐上任途中病逝。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
林则徐在近代的生平记录,蕴含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
启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严重。
说明:林则徐屡次被皇帝调派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说明近代在清政府封建专制的压迫下多地社会动荡不安,显示出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统治秩序十分不稳定,给封建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是晚清政府的内忧表现。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人民受到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经济上被西方侵略剥夺,政治上被西方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夺去了许多特权,中华民族与西方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外患的表现。综上所述,由于清政府的反动封建统治,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内忧外患加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