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江苏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江苏专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12: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句容期末]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长达10多年的论争。这反映出( )
A. 异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B. 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 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D. 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2. [2023江苏扬州调研]下表所示内容为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产生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每1 000居民)
时间 年平均率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净增人口
1871—1880年 40.7 28.8 11.9
1881—1890年 38.2 26.5 11.7
1891—1900年 37.3 23.5 13.8
1901—1910年 33.9 19.7 14.2
1911年 29.5 18.2 11.3
1912年 29.1 16.4 12.7
A. 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 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 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 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
3. [2023江苏宿迁调研]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 )
A.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 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4. [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中国卫生政策》中的一份权威报告称,1980年,按卫生总费用来算,全国人均费用13.4元,1989年上升为51.2元。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群众自费增长幅度较大。自费项目由1980年占医疗费用的23%上升为36%,城市自费人均21元,农村人均15元。该报告( )
A. 有利于城乡医保统筹 B.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C. 肯定农村改革的成果 D. 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5. 1835—1949年,欧美各教会在华共设有两万五千张病床,投资五千万美元,年均约四百名外国医护人员在华工作;1850年,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在广州编译出版了比较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这些资料说明( )
A. 教会医院是文化侵略的先锋 B. 欧洲宗教改革的浪潮传播到中国
C. 在华传教士的活动有客观积极作用 D. 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高涨
6. [2023湖南湘潭检测]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 )
A. 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B. 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 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 D.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7. [2023江苏盐城期末]下表所示内容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记述 出处
公元前7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5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4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8. [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农村合作医疗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这一制度( )
A.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B. 适应中国国情但难以向世界推广
C. 在全国整齐划一的新模式下进行 D. 随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而被废止
9.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10.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
11.一部中国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译为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被《四库全书》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这部医书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和血吸虫病防治局,各种防疫机构在1952年达到385个;在全国各地还逐步建立了妇幼保健站。这反映出我国(  )
A.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B.建立了完善的医院体系
C.建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D.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二、非选择题
13. [2023海南高三调研]在近代,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中医与西医的论战成为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一个缩影。古代中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理想状态。《黄帝内经》记载:“阴阳匀平……命曰平人。”所谓“匀平”“平”,相当于儒学“中和”的“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种病理状况的决定因素。宋以后,受“理先气后”的唯心论影响,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取代了对人体本身内部结构的探索,架空了医学的实证科学内涵……古代中医医德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医学乃仁术。儒学学风以尊经崇古为传统,儒者把医药学的产生归于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的创造,医学经典为圣人所作,不可更改,致使中医学的发展始终不能突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学经典的框架。
——摘编自谈文琼《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近代发生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论战,其背景是复杂多样的。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近代知识分子认为,科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真理体系,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暴发的疫病中,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中西医的冲突与论争也是近代两种不同文化斗争的缩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是与列强侵华同步进行的,因此文化冲突与中西医论战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儒家文化影响中医的表现。(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医论战的背景。(5分)
14. [2023广东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自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等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关于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我国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防疫工作。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此后,卫生部下发《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等,推动形成面向农村的医疗卫生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较少且大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较多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医疗系统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
创立与发展》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与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业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6分)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句容期末]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长达10多年的论争。这反映出( )
A. 异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B. 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 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D. 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12年”和材料“中西医长达10多年的论争”可知,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加剧,中西医之争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说明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故A项正确。
2. [2023江苏扬州调研]下表所示内容为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产生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每1 000居民)
时间 年平均率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净增人口
1871—1880年 40.7 28.8 11.9
1881—1890年 38.2 26.5 11.7
1891—1900年 37.3 23.5 13.8
1901—1910年 33.9 19.7 14.2
1911年 29.5 18.2 11.3
1912年 29.1 16.4 12.7
A. 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 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 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 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
[解析]从表格中1871—1912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在出生率下降的同时死亡率也有大幅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故B项正确。
3. [2023江苏宿迁调研]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 )
A.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 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依据材料“为处理工业化……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来看,针对工业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政府通过立法、加强管理来解决,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非只展示问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排除C项;材料不仅涉及立法,而且还有政府部门的设立,排除D项。
4. [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中国卫生政策》中的一份权威报告称,1980年,按卫生总费用来算,全国人均费用13.4元,1989年上升为51.2元。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群众自费增长幅度较大。自费项目由1980年占医疗费用的23%上升为36%,城市自费人均21元,农村人均15元。该报告( )
A. 有利于城乡医保统筹 B.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C. 肯定农村改革的成果 D. 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解析]1980年至1989年,民众不管是人均费用还是在医疗自费费用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体现出改革开放的成绩斐然,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依据,故D项正确。
5. 1835—1949年,欧美各教会在华共设有两万五千张病床,投资五千万美元,年均约四百名外国医护人员在华工作;1850年,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在广州编译出版了比较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这些资料说明( )
A. 教会医院是文化侵略的先锋 B. 欧洲宗教改革的浪潮传播到中国
C. 在华传教士的活动有客观积极作用 D. 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高涨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在近代中国,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医疗投资和书籍翻译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
6. [2023湖南湘潭检测]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 )
A. 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B. 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 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 D.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中外医药学文化的交流,故D项正确。
7. [2023江苏盐城期末]下表所示内容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记述 出处
公元前7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5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4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解析]材料反映的史料信息中,扁鹊横跨了三个世纪,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反映了在人们的观念中对扁鹊的神化,体现出史料中记载的扁鹊可能不是具体的某位历史人物,而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故B项正确。
8. [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农村合作医疗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这一制度( )
A.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B. 适应中国国情但难以向世界推广
C. 在全国整齐划一的新模式下进行 D. 随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而被废止
[解析]农村合作医疗采取的是群众集资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在医疗方面的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
9.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解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疫病发生次数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西汉时,南方经济未完全开发,疫病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发生频率较高,故选C项。
10.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
解析:题干材料“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反映了政府对民众医疗的救助,C项正确;宋朝时期的地方政府权力较小,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土地兼并现象无关,排除D项。
11.一部中国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译为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被《四库全书》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这部医书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类最全、集本草之大成的是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后被译为多国文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选B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和血吸虫病防治局,各种防疫机构在1952年达到385个;在全国各地还逐步建立了妇幼保健站。这反映出我国(  )
A.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B.建立了完善的医院体系
C.建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D.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解析:防治血吸虫病和建立防疫机构、妇幼保健站属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设,故选D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防疫和妇幼保健方面的措施,并不能反映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医院体系的完善,故排除B项。建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 [2023海南高三调研]在近代,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中医与西医的论战成为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一个缩影。古代中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理想状态。《黄帝内经》记载:“阴阳匀平……命曰平人。”所谓“匀平”“平”,相当于儒学“中和”的“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种病理状况的决定因素。宋以后,受“理先气后”的唯心论影响,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取代了对人体本身内部结构的探索,架空了医学的实证科学内涵……古代中医医德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医学乃仁术。儒学学风以尊经崇古为传统,儒者把医药学的产生归于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的创造,医学经典为圣人所作,不可更改,致使中医学的发展始终不能突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学经典的框架。
——摘编自谈文琼《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近代发生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论战,其背景是复杂多样的。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近代知识分子认为,科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真理体系,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暴发的疫病中,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中西医的冲突与论争也是近代两种不同文化斗争的缩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是与列强侵华同步进行的,因此文化冲突与中西医论战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儒家文化影响中医的表现。(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医论战的背景。(5分)
(1) 表现:阴阳学说、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医的病理判断;程朱理学的“理气论”不利于中医实证科学的发展;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影响了中医医德的发展;儒学尊经崇古的传统阻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2) 背景:近代西医东渐,影响日益扩大;近代中医的弊端日益暴露(或应对疫病方面的落后;近代中医的不足);近代科学的发展,影响不断扩大;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中西方文化的论争(或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
14. [2023广东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自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等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关于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我国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防疫工作。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此后,卫生部下发《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等,推动形成面向农村的医疗卫生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较少且大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较多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医疗系统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
创立与发展》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与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业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6分)
(1) 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机构;将公共卫生事业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
影响:改善了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球性疾病。
(2) 特点: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医疗网络;中西医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优势: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立了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