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1 12: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开学]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2. [2023江苏苏州校考]某书描绘的“农器图谱”在古代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做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做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书是( )
A.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王祯的《农书》
C. 沈括的《梦溪笔谈》 D. 郭守敬的《授时历》
3. [2023江苏镇江期末]宋代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方孔铜钱为主的货币体系。在宋代,除了使用铜钱之外,在四川等地还使用铁钱和纸币。此外,宋代政府还铸造和发行银、铅两类钱牌,并常以金银铸钱,因此金银开采颇具规模。宋朝的盐钞、茶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货币职能。据此可知,宋朝( )
A. 货币体制混乱不堪 B. 商品经济兴盛繁荣
C. 市坊制度趋于崩溃 D. 小农经济基本解体
4. [2023江苏南京期中]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
A. 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 B. 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D. 积极倡导功利主义
5. [2023江苏涟水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宋代发生了许多重要变革,表现在交通、商业、城市等多个方面。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形成坊市制度 B. 出现商业中心 C. 夜市更加普遍 D. 四川出现纸币
6. [2023江苏南通期末]宋太祖乾德三年,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真宗天禧四年,“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占道经营)者,上以劳扰不许”。这反映出宋代( )
A. 政府主导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C.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D. 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本改变
7. [2023江苏南通联考]北宋文人文同在诗中写道:“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南宋士人余芑舒交代其子孙“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据此可知,宋代( )
A. 商业活动受到重视 B. 冗官现象日益严重
C.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D.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8.《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9.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宋真宗时期,因为“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朝廷派人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  )
A.使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推动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C.体现了宋初的重农思想  D.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
10.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11.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这些作品(  )
A.属于风俗画的范畴  B.重写意而不注重写实
C.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D.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
12.郑樵在《通志》中写道:“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一变化(  )
A.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  B.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 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世人多以能与世家大族通婚为荣。旧士族之间互相通婚,门第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门财”以抵消门第差距,以致唐太宗时下诏限定“陪门财”。唐朝人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妇女再嫁也十分普遍。唐代公主中再嫁者有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间拘束就更少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出于门阀士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择偶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官僚择婿更看重金榜题名之人。婚嫁论财的社会观念盛行,厚嫁之风成为惯例,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宋初尚允许妇女再嫁,南宋后社会对妇女道德诉求则日趋严格。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习俗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开学]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解析]根据题干“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和“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该发明是活字印刷术,故B项正确。
2. [2023江苏苏州校考]某书描绘的“农器图谱”在古代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做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做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书是( )
A.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王祯的《农书》
C. 沈括的《梦溪笔谈》 D. 郭守敬的《授时历》
[解析]根据材料“农器图谱”及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王祯编撰的《农书》中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105种农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新创制的农具做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还记叙了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等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因此此书是王祯的《农书》,故B项正确;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但没有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来介绍农具,排除A项;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科技著作,排除C项;郭守敬的《授时历》是天文历法,排除D项。
3. [2023江苏镇江期末]宋代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方孔铜钱为主的货币体系。在宋代,除了使用铜钱之外,在四川等地还使用铁钱和纸币。此外,宋代政府还铸造和发行银、铅两类钱牌,并常以金银铸钱,因此金银开采颇具规模。宋朝的盐钞、茶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货币职能。据此可知,宋朝( )
A. 货币体制混乱不堪 B. 商品经济兴盛繁荣
C. 市坊制度趋于崩溃 D. 小农经济基本解体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同时还出现了多种货币,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货币体制混乱不堪,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坊市制度的变迁,排除C项;小农经济没有解体,排除D项。
4. [2023江苏南京期中]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
A. 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 B. 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D. 积极倡导功利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退而聚学化民’”可知,宋代理学家积极从政立业为国家作贡献,不能做官时,也以教化民众为己任,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可知,理学家最主要的是通过从政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非革新教育体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可知,理学家的政绩侧重推行理学的价值观,排除B项;材料反映“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排除D项。
5. [2023江苏涟水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宋代发生了许多重要变革,表现在交通、商业、城市等多个方面。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形成坊市制度 B. 出现商业中心 C. 夜市更加普遍 D. 四川出现纸币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而纸币“交子”的出现更能体现宋代商业的发展程度,且与以往相比,是实质性的飞跃,故D项正确;坊市制度在唐朝就出现了,排除A项;商业中心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排除B项;宋代出现了夜市,这是宋代商业发达的表现,排除C项。
6. [2023江苏南通期末]宋太祖乾德三年,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真宗天禧四年,“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占道经营)者,上以劳扰不许”。这反映出宋代( )
A. 政府主导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C.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D. 重农抑商的政策根本改变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时期把夜市商业活动用法令固定下来,真宗时期不允许干扰开封城市占道经营的商贩,说明政府逐渐放松对商业的监管,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业市镇,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商税是宋代的重要财源,排除C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
7. [2023江苏南通联考]北宋文人文同在诗中写道:“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南宋士人余芑舒交代其子孙“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据此可知,宋代( )
A. 商业活动受到重视 B. 冗官现象日益严重
C.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D.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不把读书做官看成唯一的途径,表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故D项正确;“读书不求官”不代表商业活动受到重视,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没有涉及冗官现象日益严重,排除B项;“地位相同”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8.《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学者吸收佛道思想而成的新儒学系统,是一个以“天理”为核心,并把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精密思想体系,实现了儒学的复兴,故选C项。
9.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宋真宗时期,因为“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朝廷派人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  )
A.使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推动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C.体现了宋初的重农思想  D.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
【解析】材料“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体现了北宋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C项正确。
10.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解析】材料“贱不必不贵”“贫不必不富”“士多出于商”表明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故选B项。
11.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这些作品(  )
A.属于风俗画的范畴  B.重写意而不注重写实
C.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D.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人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故选B项。
12.郑樵在《通志》中写道:“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一变化(  )
A.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  B.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
【解析】以前选官重视门第,现在不问家世,这是典型的庶族地主崛起对选官制度产生的影响,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依据的变化,与“公天下”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官政治的形成,只是说选官的依据发生了改变,故B项错误;封建等级秩序并没有重构,只是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改变,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 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世人多以能与世家大族通婚为荣。旧士族之间互相通婚,门第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门财”以抵消门第差距,以致唐太宗时下诏限定“陪门财”。唐朝人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妇女再嫁也十分普遍。唐代公主中再嫁者有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间拘束就更少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出于门阀士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择偶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官僚择婿更看重金榜题名之人。婚嫁论财的社会观念盛行,厚嫁之风成为惯例,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宋初尚允许妇女再嫁,南宋后社会对妇女道德诉求则日趋严格。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习俗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
(1) 变化:由唐代重门第关系到宋代重科举出身;由唐代限制“陪门财”到宋代婚嫁论财;由唐代贞节观念宽松到宋代日趋严格。
(2) 原因:门阀士族的消亡,科举制的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婚嫁论财的社会风尚兴起;抑商政策的松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