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高二开学]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该守则( )
A.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2. [2023江苏苏中调研]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同一个城市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阻碍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 带来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C.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
3. [2023辽宁高二期中]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近40余年时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
A. 农村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 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 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 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4. [2023江苏无锡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
A. 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 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 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 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5. [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6. [2023江苏高二开学]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
A.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 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 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 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7. [2023江苏南京高二期末]下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
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
A. 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 B.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C. 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 D. 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9.“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10.1854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里面住的人也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一样。这表明了( )
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
11.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40年后,美国的煤气公司达到400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赖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使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二、综合题
12. [2023山东菏泽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 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 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 386.7万人。1891—1910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1820—1949年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820年 37 377 2 420 6.5
1840年 41 281 2 769 6.7
1843年 41 724 2 825 6.8
1893年 33 671 2 769 8.2
1901年 42 645 4 173 9.8
1920年 44 715 4 742 10.6
1931年 46 884 5 106 10.9
1936年 46 962 5 281 11.2
1949年 54 167 5 765 10.6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高二开学]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该守则( )
A.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8年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其中多项规定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卫生事业,有利于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故A项正确;交通运输近代化推动乘车守则的出现,而非乘车守则促进交通运输近代化,排除B项;该守则适用于乘坐英商电车公司电车的所有人,并非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排除C项;1908年中华民国尚未成立,排除D项。
2. [2023江苏苏中调研]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同一个城市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阻碍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 带来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C.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
[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了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社会问题尖锐,故B项正确;“阻碍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只符合材料中的“另一边”,C项以偏概全,排除;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非破坏了生产力,排除D项。
3. [2023辽宁高二期中]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近40余年时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
A. 农村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 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 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 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解析]城市化水平和农村面貌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并非只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的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战爆发前,中国社会整体上相对稳定,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列强的侵略、内战、官僚资本的压榨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最终陷入绝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阻,以上变化均说明城市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故D项正确。
4. [2023江苏无锡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
A. 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 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 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 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解析]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化是因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进行的,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并且始终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保留大量的保守因素,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彻底性,没有强调其空间地域上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曲折和不彻底性,没有强调移植西方城市化模式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结论,排除D项。
5. [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戏院、喜剧和音乐剧等都是城市中的场地或者活动,这些大众休闲文化事物在欧美国家的出现,说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
6. [2023江苏高二开学]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
A.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 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 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 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巴黎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为现代城市的规划提供了范本,故D项正确。
7. [2023江苏南京高二期末]下图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 )
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
A. 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 B.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C. 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不统一 D. 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
[解析]据材料可知,1837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时,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中的各阶层人口平均寿命整体低于农业郡拉特兰郡,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过程中,城市严重污染,导致工业城市人口寿命相对较低,故B项正确;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同主要指农村相对城市发展较差,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可见人民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统一的负相关,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不是城市相较农村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分配权,而是城市受到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工业城市人口寿命相对较低,排除D项。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解析】电炉取代煤气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替代,且电炉是家庭的必需生活用品,故A项正确;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变化,故B项错误;霓虹灯不适用于家庭,故C项错误;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变化,故D项错误。
9.“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解析】根据材料“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可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卫生和秩序管理存在难度,故B项正确。
10.1854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里面住的人也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一样。这表明了( )
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
【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故选C项。
11.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40年后,美国的煤气公司达到400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赖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使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大城市煤气照明普遍,而乡村仍旧使用相对落后的蜡烛和油灯,说明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与环境保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的广泛使用,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2. [2023山东菏泽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 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 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 386.7万人。1891—1910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1820—1949年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820年 37 377 2 420 6.5
1840年 41 281 2 769 6.7
1843年 41 724 2 825 6.8
1893年 33 671 2 769 8.2
1901年 42 645 4 173 9.8
1920年 44 715 4 742 10.6
1931年 46 884 5 106 10.9
1936年 46 962 5 281 11.2
1949年 54 167 5 765 10.6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1) 原因:德国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速工业化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政府强力主导,推动行政区合并。(答对任意四点即可)
(2) 特点:总体呈上升趋势;水平偏低,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