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扬州高三期中]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通过改革科举选拔经世之才 B. 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 北洋政府优化政府官员结构 D. 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2. [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末]1903年,清政府出版的《蒙学体操教科书》是中国首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教科书,其序言:“智可以发事物之秘,德可以律社会之情……虽然运用智德,仍视其躯干何如,无躯干则其效不显。”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扩大传统教育范畴 B. 启动了近代教育改革
C. 掀起体育救国思潮 D. 引入了西方教育思想
3. [2023江苏泰州高二期中]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并有成绩者,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
A. 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B. 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4. [2023江苏宿迁高二月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对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机制。这一做法( )
A. 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 B. 杜绝了干部贪腐以及渎职的行为
C. 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 D. 完善了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
5. [2023河北邯郸高二期末]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 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 推动了中华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 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6. [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下图描述了1904年7月河南会试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 )
A. 废除科举制度已成民众共识 B. 学堂选官制度仍未设立
C. 科举制度不利于新学的发展 D. 选官制度变革进展缓慢
7.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
A. 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 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 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 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8.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当中国的考试制度越来越走进死胡同时,它却被欧美国家所嫁接并获得新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社会制度不同
B.国家综合实力不同
C.国民素质差距
D.文化历史背景差异
9.1913年1月9日,北洋政府颁行《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3月26日,颁行《监狱员考试暂行规程》。12月2日,颁行《知事试验暂行条例》。12月7日,颁行《知事试验暂行条例施行细则》。上述法规的颁布体现了 ( )
A.政党政治实行后的政治分赃
B.考试选官制产生于民国初年
C.北洋政府落实了主权在民理念
D.民国初年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10.“状元”“进士”“举人”,这是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衔”。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但同时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这说明 ( )
A.清政府的留学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B.用考试的办法激励留学生刻苦学习
C.近代留学运动已得到清政府认可
D.中国教育仍处于新旧交替过程之中
11.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提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这一讲话 ( )
A.体现了党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
B.是改革开放后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将依法治国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
D.表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2.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公务员制度配套法规陆续出台,然后是考核、录用等配套试行规章逐步出台。这些表明当前我国 ( )
A.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
B.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经建成
二、综合题
13.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之前,经过民国初年两届政府的努力,中国社会已经实现了由封建文官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的初步转变,这就使国民政府有可能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务员制度。国民党政府针对国家官吏队伍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方针,有计划地推进公务员制度。对各机关在职官吏进行审查,对照公务员任职资格予以甄别。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法》,对公务员的任用资格、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定《考试法》,对考试种类、时间、内容等作了规定。1930年1月6日考试院成立,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便开始了正常运作。为保证公务员忠实地服务于国民党政府,1931年6月2日颁布了《官吏服务规程》,明确公务员的权利。这样,经过7年多的努力,国民党政府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现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窦泽秀、王义《1929—1937年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反思》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施行以来,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务员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公务员考录制度坚持“凡进必考”,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来源、经历、专业、学历结构得到极大优化。2018年12月29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通过。修订工作中,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旗帜鲜明讲政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体现到公务员法修订过程和具体规定中。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改革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广泛听取、认真吸纳各级机关、广大公务员、社会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使公务员法的修改更能反映时代声音,体现实践要求。
——摘编自盛若蔚、吴储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权威解读》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政府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方式。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有何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我国在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遵循了哪些原则?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 [2023江苏扬州高三期中]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通过改革科举选拔经世之才 B. 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 北洋政府优化政府官员结构 D. 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将北洋学堂优秀毕业生授予相应职位,说明当时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故B项正确;科举制在1905年就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此时尚处于晚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六部培养对口人才无关,排除D项。
2. [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末]1903年,清政府出版的《蒙学体操教科书》是中国首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教科书,其序言:“智可以发事物之秘,德可以律社会之情……虽然运用智德,仍视其躯干何如,无躯干则其效不显。”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扩大传统教育范畴 B. 启动了近代教育改革
C. 掀起体育救国思潮 D. 引入了西方教育思想
[解析]材料“智可以发事物之秘,德可以律社会之情……无躯干则其效不显”体现的是清政府对德智培养的重视,更注重体育的培养,这扩大了传统的教育范畴,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中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材料与体育救国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引入西方教育思想,排除D项。
3. [2023江苏泰州高二期中]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并有成绩者,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
A. 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B. 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任命国民党员担任国家官员,因此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D项正确;这一规定下这些国民党员不需要考试,因此不是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排除A项;这一规定使得官员的任命具有不确定性,不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B、C两项。
4. [2023江苏宿迁高二月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对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机制。这一做法( )
A. 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 B. 杜绝了干部贪腐以及渎职的行为
C. 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 D. 完善了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故A项正确。
5. [2023河北邯郸高二期末]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 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 推动了中华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 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 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中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受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孙中山的思想没办法保障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A项夸大了其思想的作用,排除;民国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到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并非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且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中华民国国家政治制度并未完善,排除B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主要侧重文官的选拔与监督问题,与行政连续性、稳定性关联不大,排除C项。
6. [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下图描述了1904年7月河南会试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 )
A. 废除科举制度已成民众共识 B. 学堂选官制度仍未设立
C. 科举制度不利于新学的发展 D. 选官制度变革进展缓慢
[解析]材料“甚而大学某生,弃其游学之额而求博第之荣”体现的是晚清时期人们对科举制的追捧,说明的是科举制度不利于新学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废除科举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变革,排除D项。
7.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
A. 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 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 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 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体现的是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注重德才兼备,故B项正确。
8.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当中国的考试制度越来越走进死胡同时,它却被欧美国家所嫁接并获得新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社会制度不同
B.国家综合实力不同
C.国民素质差距
D.文化历史背景差异
解析:材料强调科举制在中国走到了尽头,但是欧美国家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了文官制度,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不同所造成的环境差异,所以A项正确。
9.1913年1月9日,北洋政府颁行《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3月26日,颁行《监狱员考试暂行规程》。12月2日,颁行《知事试验暂行条例》。12月7日,颁行《知事试验暂行条例施行细则》。上述法规的颁布体现了 ( )
A.政党政治实行后的政治分赃
B.考试选官制产生于民国初年
C.北洋政府落实了主权在民理念
D.民国初年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解析:材料表明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属于选官制度的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官任用,不是政党政治,A项错误;古代的科举制就是考试选官制度,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落实了主权在民理念”,C项错误。
10.“状元”“进士”“举人”,这是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衔”。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但同时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这说明 ( )
A.清政府的留学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B.用考试的办法激励留学生刻苦学习
C.近代留学运动已得到清政府认可
D.中国教育仍处于新旧交替过程之中
解析: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但却用传统的科举考试的名称衡量归国留学生的水平,说明中国教育仍处于新旧交替过程之中,故D项正确。
11.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提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这一讲话 ( )
A.体现了党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
B.是改革开放后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将依法治国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
D.表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讲话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已经端正,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而迫切需要实施的情况下发表的,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A项正确。
12.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公务员制度配套法规陆续出台,然后是考核、录用等配套试行规章逐步出台。这些表明当前我国 ( )
A.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
B.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经建成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A项正确。我国公务员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且材料不足以得出“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的结论,B项错误;公务员制度改革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C项错误;“已经建成”表述错误,D项排除。
二、综合题
13.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之前,经过民国初年两届政府的努力,中国社会已经实现了由封建文官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的初步转变,这就使国民政府有可能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务员制度。国民党政府针对国家官吏队伍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方针,有计划地推进公务员制度。对各机关在职官吏进行审查,对照公务员任职资格予以甄别。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法》,对公务员的任用资格、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定《考试法》,对考试种类、时间、内容等作了规定。1930年1月6日考试院成立,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便开始了正常运作。为保证公务员忠实地服务于国民党政府,1931年6月2日颁布了《官吏服务规程》,明确公务员的权利。这样,经过7年多的努力,国民党政府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现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窦泽秀、王义《1929—1937年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反思》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施行以来,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务员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公务员考录制度坚持“凡进必考”,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来源、经历、专业、学历结构得到极大优化。2018年12月29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通过。修订工作中,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旗帜鲜明讲政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体现到公务员法修订过程和具体规定中。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改革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广泛听取、认真吸纳各级机关、广大公务员、社会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使公务员法的修改更能反映时代声音,体现实践要求。
——摘编自盛若蔚、吴储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权威解读》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政府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方式。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有何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我国在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遵循了哪些原则?
(1) 方式:审核甄别;立法手段;考试录用;制定管理规则。
特点: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务员制度;按循序渐进方针推进公务员制度。
(2) 成就:公务员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公务员考录制度坚持“凡进必考”,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原则:坚持正确的方向,体现中国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改革成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制度举措;坚持民主立法,提高法律修订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