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12:22:52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答案 A C D A A BEG D C C
1. A 解析:B.偷换概念,由材料二“特别是未来社会,随着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具备了自身算法系统的
反思能力和自己的万能算法语言,人的主体性将遭受更大的挑战”可知,主语是“人工智能”而不是“人工智
能的自身算法系统”。C.因果倒置,“信息茧房”是结果,而非原因;且“进而使个体进入了自我锁定状态”
递进关系错误。D.“使人类丧失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错,材料二最后一段为“人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就部分
地丧失”。
2. C 解析:C.“当今这种数据化的‘微粒社会’”过于绝对,没有证据证明材料二中“这种数据化的‘微
粒社会’”就是当今社会。
3. D 解析:D项是客观描述,不是智能平台计算的结果。
4. ①人工智能算法使人面临客体化的危险。②人工智能算法容易将人锁定在自我编织的“信息茧房”中。③
人工智能算法在语言和思维层面愈来愈迫近人类。④人工智能算法的高度智能化可能将人挤出就业市场,冲击
人的实践主体性特质。(每点 1分)
5. ①综合各种算法优势,为用户提供养生方面的服务。作为潜在的学生用户,希望算法可以提供针对学生的
更个性化的养生帮助。②算法应尊重并保护好用户的“个人”信息,正当使用并防止被第三方恶意收集和利用。
比如对学生用户的养生习惯、养生需求、养生水平等敏感信息只能为用户个人正当使用。③做好“助手”,而
不是反客为主,甚至让用户的认知在“信息茧房”里被“驯化”。对学生用户而言,算法应提供更有益于身心
全面健康成长的信息环境,提供多方面的养生知识信息供参考。(每点 3分,答出两点即可)
6. A 解析:A.“这也是他们家经常吵架的最主要原因”分析错误。
7. A 解析:A.“鬼子凶残抢掠等”是人物心理描写,不属于插叙,且未体现“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8. ①丈夫的沉默,能渲染紧张的气氛,突出家境的窘迫。②以丈夫的束手无策,更能衬托出媳妇的能干。③
小说旨在表现根据地妇女克服困难、生产自救的精神风貌,略写丈夫,更能凸显女性形象。(每点 2分,答出
两点即可)
9. ①小说通过描写媳妇一家人在抗战困难时期不等不靠,纺线生产,改变现状,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顽强抗战等时代精神。②小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塑造了媳妇、婆婆
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小说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战胜因侵略者造成的饥荒的信心
等。(每点 2分)
10. BEG 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11. D 解析:D.“意思相同”错。“寻向所志,遂迷”的“向”意思是“从前,旧”。
12. C 解析:C.“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周朝于洛阳建都持续了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两代而亡国”
错,根据“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可知,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他们大多是
崤山以东人;且原因分析片面。
13. (1)大凡在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对百姓实施德政来招纳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势的险要,
让后代骄横奢侈,祸害百姓。(译出大意 1分,关键词“务”“致”“虐”各 1分)
(2)况且秦地靠着山环着河,四面险阻,可以作为坚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变故,马上可以准备百万大
军。(译出大意 1分,关键词“被山带河”“卒”“具”各 1分)
14. 多数认为洛阳地势险要,有自然山水屏障,防卫牢固;(2分)张良认为洛阳虽地势险要,但地域狭小,
平地不多,容易受到攻击。(3分)
【参考译文】
汉高祖五年,齐地人娄敬戍守陇西,经过洛阳,拜见齐地人虞将军,说:“臣下希望见一见圣上,谈谈有
利的事情。”虞将军想给他换上美服,娄敬说:“臣下穿着丝绸衣服,就穿丝绸衣服见圣上;穿着粗麻布衣服,
{#{QQABBYAAogCAAJIAAQgCEQVqCkIQkBCACSgGhFAIoAAAABNABAA=}#}
就穿粗麻布衣服见圣上,不敢换衣服。”虞将军进去跟皇上报告,皇上召见娄敬,赏饭以后,问他有什么事,
娄敬答道:“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想和周王朝比谁更兴隆吗?”皇上说:“是。”娄敬说:“陛下得天下的途
径和周王朝不一样。周王朝的祖先从后稷开始,就被帝尧封在邰这个地方,积德行善十余世。成王即天子之位,
周公等人辅佐,才在洛邑营建成周王城,作为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面八方来进贡,路途远近都差不多。这个
地方,有仁德的容易称王,没有仁德的容易灭亡。大凡在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对百姓实施德政来招
纳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势的险要,让后代骄横奢侈,祸害百姓。现在陛下从丰县起兵,攻下沛县,收集了
三千人马,靠这支力量一往直前,席卷蜀汉,平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场,小战四十场,使天下人民遍地流
血,父子兄弟抛尸荒野,死伤无数,哭泣的声音此起彼伏,受伤的人无人照料,而想和周成王、康王、周公时
代比兴隆,臣下心里认为实在比不上。况且秦地靠着山环绕着河,四面险阻,可以作为坚固的防御,突然有什
么意外变故,马上可以准备百万大军。凭借秦朝经营的成果,和肥美的土地,这叫作天然的府库。陛下入关建
都,纵然崤山以东出了乱子,秦国旧地仍可保全为己所有。”高皇帝拿不定主意,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多是
崤山以东出生的,大都劝圣上建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有成皋关,西有崤山、渑水,北靠黄河,南对伊水、
洛水,其防卫之牢固也是靠得住的,况且周朝在这里称王几百年,秦朝两代就亡国,不如在周建都。”留侯张
良说:“洛阳虽说也有险要的形势,但不过几百里,地域狭小,四面都容易受到攻击,这不是用武之地。而关
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物产丰富,北有胡苑(多产良马)的便利,三
面险阻,只要据守一方,就可控制东方诸侯。诸侯各安其位,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物资,送到西面,供给京都。
诸侯发动叛乱,顺流而下,足以输送士兵和军需,这就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说的是对的。”于
是高皇帝马上命令准备车驾,筹划在关中建都,因此国家安宁。关东诸侯的兵马,即使是百万大军,也不能危
害国家,是因为普施仁政、给人民恩惠和谨守关中、利用地理形势啊。
15. C 解析: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点时间”错,颈联的意思是,人世间多次为兴亡盛衰的往事伤感,
而西塞山的地势山形依然如旧,一直枕靠着长江寒冷的江流。
16. ①如今国家实现了统一,前朝的营垒早已荒废,只有芦荻被秋风吹得萧萧作响。②触景生情,抚今追昔,
抒发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③借古讽今,告诫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也表达了内
心深处的隐忧,提醒统治者要以前朝兴亡为借鉴。(每点 2分)
17.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2分)
(2)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2分)
(3)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2分)
18. 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天地”“草木”拟人化,写出了《红楼梦》的大结局带来的伤感与悲叹,以及阅读
者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的强烈感受。(4分)
19. A:呕心沥血 B:非同凡响(2分,所填成语符合语境即可)
20. ①句修改为: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
②句修改为: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珠圆玉润的辞句(每处 2分)
21. 甲:《红楼梦》是一首诗 乙: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每处 2分,意思对即可)
22. 黛玉已然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敏感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形象(4分)
23. 写作指导: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引用马克思的话语,强调发现问题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第二句话
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既印证了马克思在“问题”认知上的非凡眼光,同时也再次强调答案的获取并非是
思考的终结,而是问题的存在,是思考的开始。第三句话提示考生,“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所适用的范围
不囿于读书,帮助考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更广阔领域进行深
入思考。写作时,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要有对“答案”与“问题”的逻辑关系的思考。已有的答案,是
新的“问题”思考的起点、触发点、延伸点。提出问题、阶段性答案、发现新问题,形成“问题—答案—问题”
的认知逻辑链条,这才是“问题又来了”的题中之义的精准理解。参考立意:问题驱动思考与成长;培养批判
性思维,敢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的知识和观念,从而推动创新和发展;保持问题意识,探索未知与追求真理;面
对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QQABBYAAogCAAJIAAQgCEQVqCkIQkBCACSgGhFAIoAAAABNABAA=}#}绝密★启用前
叶集皖西当代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的社会,算法正日益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人们信息获取过程中,推荐算法已成为信息过滤的一种重要手段,无论是商品信息的获取,
还是新闻或知识性信息的获取。推荐算法对于人们认知的影响,也将进入深层。而人们在各种平
台阅读的内容,很多是由算法驱动下的机器自动完成。算法正在成为信息环境建构的重要力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价格算法彩响着人们购买商品的价位,导航算法、网约车平台算法和未
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外卖平台算法在决定人们收到外卖的同时也在控制
着骑手们的劳动。一些婚恋网站,则用算法来进行姻缘匹配。
从经济角度看,算法推动了新经济模式的发展,特别是诸如共享经济这样的新经济模式,也改
变肴传统经济模式,进一步,有研究者提出了算法经济的概念,即将生产经验、逻辑和规则总结提
炼后“固化”在代码上,使生产经营活动无须人工干预、自动执行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通过算法的
应用大幅改善供需匹配效率和交易成本。
算法越来越多地左右希对个体的评价,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形象,甚至影响着人们在社会中的
位置及流动可能性。各种网络平台的评分机制,大多是基于数据与算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启用
的健康码,也是一种综合算法,它可以计算出人们是否具有病毒传播风险。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利
用算法来决定人员聘用、升迁,银行利用算法来决定贷款发放。效据、算法以及由此形成的评分,
成为今天社会一种重要的评价思雏。这种评价思雏,也对人的行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调节作用。
可以想象,算法也将成为个人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算法的统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随时可能被算法算计的社会。而算
法的基础一人的数据化,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存与生活。
(摘编自彭兰《生存、认知、关系一算法将如何改变我们》)
材料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主体性为支撑的社会,是一个强调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