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刘胡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刘胡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15:3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刘胡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刘胡兰》。
2.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理解刘胡兰的英勇事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刘胡兰的革命精神。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守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刘胡兰的形象特点。
(二)生字新词的掌握
1. 认识并记忆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新词。
三、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刘胡兰面对敌人时的坚定态度和勇敢精神。
2. 帮助学生从刘胡兰的事迹中汲取精神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背景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刘胡兰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会简短地介绍刘胡兰生活的年代背景,以及她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面前展现出的坚定和勇敢。接着,我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你们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刘胡兰的处境。
2. 课文情境再现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1947年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刘胡兰所处的时代环境。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让他们尝试描述刘胡兰可能的心理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激发情感共鸣
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特别是刘胡兰与敌人对话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刘胡兰的坚定和勇敢。我会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则闭眼聆听,想象自己就是刘胡兰,体验她当时的情感。
4. 思考与讨论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之后,我会提出几个问题,如:“刘胡兰为什么能够如此坚定?”“她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生字学习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首先由教师示范,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色彩。
(2)在朗读过程中,特别指出课文中的生字,如“铡”、“叛徒”等,教师要详细解释字义,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3)设计互动游戏,如“我来拼字”,让学生在拼凑生字的同时,加深对字的认识和记忆。
2. 课文内容解析与情感体验
(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首先从背景介绍开始,让学生了解1947年的历史背景,以及刘胡兰被捕的情境。
(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我不知道!”、“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等,引导学生体会刘胡兰的坚定和勇敢,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刘胡兰为何能够坚守信念,不向敌人屈服,以及这种行为对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4)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如模拟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刘胡兰的英勇和不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字词学习
1. 课文生字逐字讲解
(1)展示课文中的生字“铡”、“叛”,并逐一讲解其拼音、笔画顺序和基本意义。
(2)通过板书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结构。
(3)举例说明生字在课文中的使用,如“铡刀”指的是用来执行死刑的工具,“叛徒”指的是背叛自己一方的人。
2. 课文新词具体解析
(1)挑选课文中的新词“坚贞不屈”、“恼羞成怒”,解释其含义,并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如“刘胡兰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动摇”。
(3)设计互动游戏,如“我来拼词”,让学生用新词造句,加深对新词的理解和记忆。
3. 课文句子结构分析
(1)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
(2)指导学生识别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刘胡兰和敌人的对话,加深对句子结构和意义的理解。
4. 课文情感表达与朗读指导
(1)指出课文中表达情感的关键句子,如“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色彩。
(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朗读刘胡兰坚定回答时,语调要坚定有力。
(3)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提高朗读的感染力。
(四)课文理解
1. 课文朗读与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特别是刘胡兰与敌人的对话部分,注意语气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例如,刘胡兰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时要读出坚决和不屈的语气。
(2)接着,让学生尝试站在刘胡兰的角度,想象自己面对敌人的威胁时的心情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刘胡兰勇敢精神的理解。
2. 生字新词解析
(1)挑选课文中的生字“阴”、“叛”、“铡”,分别解释其意义和用法。如“阴”字,除了表示天气阴暗,还可以形容心情低落。
(2)针对新词“共产党员”、“威逼利诱”,解释其在课文中的含义,并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3. 关键句子分析
(1)分析刘胡兰面对敌人时的三次对话,如“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和“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让学生讨论刘胡兰为何能如此坚定。
(2)引导学生注意句子结构和用词,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刘胡兰的勇敢和不屈。
4. 课文主题探讨
(1)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所传递的主题——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难。让学生思考刘胡兰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2)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刘胡兰精神的理解,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5.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
(1)通过课文中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坚守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勇气。
(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刘胡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同样的坚定和勇敢。
(五)情感体验
1. 情境模拟导入
通过讲述刘胡兰被捕时的背景故事,让学生置身于1947年的云周西村,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思考自己会如何反应。
2. 分角色朗读体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刘胡兰、敌人和乡亲们。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深入体验刘胡兰的坚定和勇敢,以及敌人的威胁和乡亲们的担忧。
3. 情感表达与讨论
在模拟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扮演角色时的感受,讨论刘胡兰为何能够如此坚定不屈。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刘胡兰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4. 生字新词的实际应用
挑选课文中的关键生字新词,如“铡刀”、“挺起胸膛”等,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或描述刘胡兰当时的情景,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5. 情感升华与价值观引导
结合刘胡兰的英勇事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通过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情境模拟的具体操作
教师首先描述刘胡兰被捕时的环境和氛围,然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刘胡兰、敌人和乡亲们,重现课文中的关键场景。
(2)分角色朗读的技巧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角色的语言特点,如刘胡兰的坚定语气、敌人的威胁语气和乡亲们的担忧语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现这些特点。
(3)情感表达的深入挖掘
在学生分享感受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比如“如果你是刘胡兰,你会怎么做?”“刘胡兰的哪些品质让你印象深刻?”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生字新词的造句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问:“谁能用‘挺起胸膛’造句?”然后邀请学生回答,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5)价值观引导的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体现出坚守信念的精神?”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
(六)课堂小结
1. 课文精神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她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始终坚定地回答“我不知道”,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质。刘胡兰的牺牲,虽然年仅15岁,但她的精神永存,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刘胡兰的勇敢和坚定。
2. 信念的力量
刘胡兰的故事告诉我们,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要学习刘胡兰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刘胡兰的事迹中,有哪些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坚守信念的故事。
3. 生字新词的应用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例如,“阴沉沉”、“叛徒”、“恼羞成怒”等,这些词汇都生动地描绘了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心理。在课堂小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新学的词汇造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让学生用“阴沉沉”描述一个天气阴沉的场景,或者用“恼羞成怒”描述一个人因为羞愧而愤怒的情况。
4. 课文的深层意义
《刘胡兰》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故事,它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抗争精神和对自由、正义的追求。在小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刘胡兰的事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可以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 情感的共鸣
我们要强调的是情感的共鸣。刘胡兰的故事感人至深,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小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刘胡兰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坚守信念的品质。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收集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五、板书设计
课文标题:《刘胡兰》
生字新词:[具体生字新词列表]
课文主旨: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六、教学反思
(一)学生表现
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情况。
2. 学生在情感体验活动中的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2. 对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学生反馈的反思。
(三)改进措施
1. 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 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