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1 14:13:40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A项曲解文意,根据文本材料一第一段可以看出“威胁方言多样性发展”的是“空前活跃的语
言大交流格局”,而不是“各地域之间的地理隔阂被打破”)
2.D(A项材料一并没有说“方言文化和国家语言战略安全存在密切关系”是保护和传承方言的主要
因素;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材料一第七段说的是“汉语方言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方言文化资
源也异常丰富”所以“目前还很难对方言文化做到面面俱到的保护和传承”“应该分清方言文化保护
传承的主次方向”而非选项中所说“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更加细致入微,力求尽善尽美”)
3.C(C选项所论述的是一种网络现象,而不是对方言的保护方式或举措)
4.D(D选项在材料二第二段中只是说“可以借助行政权力对于方言的尊重和敬畏,让方言消失得慢
一点,或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传承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方言文化的保护问题”)
5.①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平衡的“方言生态”;②有利于维系人民群众情感认
同和身份认同;③方言文化能有效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为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贡献力量;④有利于维系乡土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答出一点得2分,答
出三点可得6分)
6.D(文中说“那天, 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打军火库净尽不要弄出动静.我说,那怎么可能.
唐世俊就笑道,不怕,里面有我们的同志接应.”而“我”在此时也能有所意会.且在战斗开始后“果
然,为我们打开大门的正是彭彬”表明我在此之前就已经知道敌人内部有我军战士潜伏作为接应)
7.B(小说中并非全部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叙述,例如写到“我”到达浏阳之后开会点名的部
分,因为对彭彬名字感到熟悉,又不太确认,此时插入了一段“那天会后,我专门去找他了解一下当
地工人纠察队的情况”,同小说开始第一次和彭彬见面的情形,为下面我对彭彬的不了解张本,推动
情节发展.又如“那天,军火库几乎没费一枪一弹就夺了下来.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 里面有
我们的同志接应”,也避免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而是通过补叙的方式在事后交代)
8.①刚刚认识彭彬的时候,他代表浏阳工委发言,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主动和他交谈,他却很敷衍.
此时虽不了解,但对彭彬没有很好的印象;②“我”到任浏阳后,彭彬开会迟到,行为无状,甚至对
“我”嘲讽,这让我气愤到极点,“我”于是解除了他的职务,表明“我”对彭彬十分不满;③解除职务后
的彭彬愈发肆无忌惮,甚至和国民党鬼混,让从内部的不满深化为敌我之间的“仇恨”,必欲除之而
后快;④战斗结束后,我知道了彭彬其实是一名潜伏的勇士,此时“我”对他很敬佩,于是“我”主动找
他,表明“我”对他有愧疚.(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四点5分)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9.①小说以“我”的有限视角进行叙述,造成“我”对彭彬的误会不断加深,推动了情节的曲折发展;
②运用多种叙事顺序,以顺叙为主,辅之以插叙和补叙,产生翻转的效果,使情节曲折生动;③小说
运用延迟的方法让故事情节发展曲折生动,如开头就介绍了次要人物唐世俊,到后文唐世俊带来上
级的意见,才将事实真相逐步揭开.(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
10.BDF(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翻译为:国家财用不足,并不
现在最紧急的事,国用之所以不足,是由于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的缘故)
11.D( 六国论 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的“惜”是可惜的意思,与文中“惜”字意思相同,此句翻译为:
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12.A(文中是“遂为 通志 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所以文中的 通志 为司马
光所写,不是在秘阁设置的机构所写的续书,神宗命名的书为在秘阁设置的机构所写的续书)
13.(1)古代的君子,有的有学问而没有文采,有的有文采而没有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人兼而有
之.(“文”“惟”各一分,句子大意2分.文:文采.惟:只有)
(2)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害”“骚动”
各一分,句子大意2分.害:害处.骚动:骚扰动摇)
14.①他们认为青苗法会出现强行要求百姓贷款的问题,危害深远.②他们都认为官府出钱借贷而
敛取利息,会造成贫穷的人因还不上贷款而成为流民.③他们都认为青苗法中相互担保的政策不
妥.(答对一点给1分)
【译文】
材料一:
神宗即皇帝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推辞.神宗说:“古代的君子,有的有学问
而没有文采,有的有文采而没有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人兼而有之.你有学问有文采,为什么要
推辞呢 ”终没有获准辞谢.
司马光常常担心由于历代史书太繁杂,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写了 通志 八卷呈献英宗.英
宗很高兴,命令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到这时,神宗给此书命名为 资治通鉴 ,并亲自给此
书写了 序 ,让司马光每天进宫诵读.
执政大臣因为河朔地区遭受旱灾,国家财用不足,请求神宗南郊祭天时不要赏赐黄金丝帛.下
诏让翰林学士讨论,司马光与王珪、王安石一同进见,司马光说:“陛下可以听取这个意见.”王安石
说:“国家财用不足,并不是现在最紧急的事,国用之所以不足,是由于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的缘

故.”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王安石说:“不是这样,善于理财的人,不加

重赋税而使国家财用充足.”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天地之间所生产出来的财货百物,
不是在老百姓手里,就在官府那里,要是想方设法掠夺民财,它的危害就比加重赋税有过之而无不
及.这大概是桑羊欺骗汉武帝的话,太史公记载此事以示武帝的不明智而已.”二人争议不休.神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宗说:“我的意见与司马光相同,但暂且用不允许来答复.”
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陈论,托辞卧病在家请求退位.神宗就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
辞说:“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但我所忧虑
的,是在十年以后,不是今天.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
以多散发作为功劳,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又担心贷钱的人逃避负债,必定令穷人、富人相互
担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富人不能离去,官府一定责令他们代为偿还几家人所欠
的债.春天算账秋天结算,利息越积越多,穷人的财物已耗尽,富人也陷于贫困.”司马光上章极谏
至七八次,神宗派人对他说:“枢密院,是执掌军事的,百官各有职守,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来推辞.”
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受任此职,那么还是侍从官.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王安石出
来处理政事,司马光的请求得到允许,他就此请求离京.
材料二:
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说:青苗时放债钱,自古代就有禁令.现在陛
下开始把它立为成法,每年都要推行.虽然说不许强迫百姓借贷交息,但几代之后,暴君和贪官出
现,陛下能保证他们不这样做吗 估计愿意借青苗钱的农户,肯定都是孤苦贫困没有接济的人,用
鞭打来催还很急,他们就要接着逃亡,这些人不还青苗钱,就摊派邻居和担保人均摊,这种情况是必
然的发展势头,将来天下百姓会痛恨青苗法.国史记载这件事,说“青苗钱自陛下开始.”难道不可
惜 况且常平法,可以说是非常完备了.现在想改变为青苗法,破坏常平法推行青苗法,所丧失的
更加多了,亏损官府害了百姓,即使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15.D(D项中“表达了诗人对吹笛者身份的追寻和对其技艺的赞叹”表述错误.从“曲罢不知人在
否,余音嘹亮尚飘空”两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笛声余韵的陶醉,而非对吹笛者身份的追寻.
笛声虽止,但余音绕梁,诗人陶醉其中,似乎忘记了吹笛者的存在,这更加突出了笛声的魅力和诗人
的沉醉之情.因此,D项中的“对吹笛者身份的追寻”并不符合诗歌的实际内容,是错误的理解)
16.①“响遏行云”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笛声的响亮高亢,仿佛笛声能够阻止云彩的流动.②“清
和冷月”描绘夜晚的宁静和清冷,烘托了笛声的独特魅力.③将笛声的响亮高亢与夜空的宁静清冷
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境界.(大意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7.(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18.空一:连绵不断  空二:错落有致  空三:美不胜收
19.D(原文破折号表声音延长,A表说话中断,B表解释说明,C表语意递进,D表声音延长)
20.①划波浪线的句子“红、绿”等色彩丰富,使描写更有画面感.②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将青杨比作站在河岸穿着绿蓑衣的渔民,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青杨高挺的姿态;将柳枝比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作漫游的红鱼,生动形象地展现柳枝随风飘摇的柔美姿态.③“红了枝条”“绿了身躯”词类活用,赋
予了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21.①林黛玉不仅是 红楼梦 的第一女主人公 ②也有与之处于同一个序列的人物 ③在个性气
质上都与黛玉相近 (每点2分)
22.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2分);如果说,
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2分).
(要求假设关系正确,句子通顺)
23.【审题】作文材料中前一种观点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谈读书对于人的意义与价值,鼓励人们培养热
爱读书的习惯,让阅读促进人们的精神充实与成长,在信息爆炸,时间碎片化的时代,读书的意义显
得尤其重要,而后者就具体的阅读对象而言,有的书籍可能具有某些不良、不实、低俗的内容,对于
读者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更可能因缺少足够的辨识和抵御能力给其成长带来伤
害,因此,我们应该对阅读对象保持审慎态度,谨慎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立意】
热爱读书,让精神生活更加丰盈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香伴我成长
远离不良书籍,莫将青春付邪说
热爱读书,审慎辨识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QQABLYgEoggAAIBAAQgCEQH4CkIQkAGAAQgGhFAEsAIAg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