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2节 气温
一、基础达标
1.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阴转多云 B.终年高温 C.长夏无冬 D.四季如春
2.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时刻
B.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属于天气描述
C.秋高气爽、冬暖夏凉属于气候描述
D.杭州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冷锋或暖锋发生时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降雨 B.降温 C.升温 D.台风
4.“胜哥”与小科一起去爬泰山,在往上爬的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 )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D.气溢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5.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22℃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外界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
6.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科学视频了解到在气象观测站通常是一天进行四次气温观察,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如图气象员某天在百叶箱里的同一 支温度计上观察并记录的四次温度,其中最有可能是这一天14时(午后2时)观测到的是( )
A. B. C. D.
7.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与箱外太阳光直射下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
A.平均值低, 数值变化大 B.平均值高,数值变化大
C.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 D.平均值高,数值变化小
8.据我金华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 ,风力: 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 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
9. 在以下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鹅毛大雪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⑥长夏无冬⑦冬雨夏干⑧雷电交加
10.气象观测中,一般要使用 温度计、 温度计、 温度计3种温度计测量气温,主要是由于 。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 里。
1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 、 和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二、巩固提升
1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深刻的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如图为一校园天气观测仪器,它是用来测量( )
A.风向 B.风速 C.气压 D.降雨量
14.某地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2023年12日21日阴转小雨,全天气温8-12℃,西北风2-3级,相对湿度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日最高气温12℃出现在正午 B.阴雨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
C.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
1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得多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6.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C.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D.气象观测中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主要是为了防止温度计成到意外损坏
17.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天气瓶的工作原理》科学视频。如图所示,“天气预报瓶”是一只密封的水滴状玻璃瓶,瓶内装有蒸馏水、酒精、硝酸钾、樟脑等物质。樟脑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且在酒情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有关“天气预报瓶”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从冬季到夏季,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
B.从高山的山脚到山顶,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
C.在我国内陆地区,从白天到夜晚,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小
D.在冬季,从我国南方到北方,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小
18.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C.最高气温出现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
D.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19.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 )
A.朝北 B.朝南 C.朝东 D.朝西
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水循环中的 (填环节名称)。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 ,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
21.一气象观测站在B地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请回答问题:
时间 0时 2时 4时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20时 22时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4 20.5 18.1 14.4 13.9
(1)已知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可预测A地最低气温为 。
(2)C地和D 地相比,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 ,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22.下表显示1月份某一天在某地测得的不同海拔处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千米 0 1.6 3.2 4.8 6.4 7.2
温度/℃ 0 -9.6 -19.2 -28.8 -38.8 -43.2
(1)以温度为横轴,海拔为纵轴,用表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 千米处温度为- 15℃。
(3)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2.4千米的高空温度大约是 ℃。
23.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进行观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求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内温度 ℃,箱外温度 ℃。
(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 ,这是由于 。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24.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1)实践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将温度计放到 (填仪器)内,该仪器离地面1.5 m,原因是 。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B2-2-3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这天的平均气温约为 ℃。根据当地的气温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B.天气炎热,吃西瓜降暑
C.正是春暖花开时
D.动物们正在冬眠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25.阅读“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 ℃。
(2)北京当日的平均气温约为 ℃。
(3)请总结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
26.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m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下表显示1月份某一天在某地测得的不同海拔处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千米 0 1.6 3.2 4.8 6.4 7.2
温度/℃ 0 -9.6 -19.2 -28.8 -38.4 -43.2
(1)以温度为横轴,海拔为纵轴,用表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 千米处温度为-15℃。
(3)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2.4千米的高空温度大约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
【解答】A、阴转多云是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属于天气;故A正确;
BCD、终年高温、长夏无冬、四季如春,是长时间的天气天气变化,属于气候;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解题。
【解答】A、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午后2点,A符合题意;
B、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属于天气描述,B不符合题意;
C、秋高气爽、冬暖夏凉属于气候描述,C不符合题意;
D、杭州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解答】冷锋过境会带来降水和降温;暖锋过境会带来降水和升温;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在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的越高,大气温度越低,空气就越稀薄。
【解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压强会减小。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解答】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正确;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即14时左右,故B错误;
C.夏天中午温度较高,知了叫的比较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5℃以下时知了停止鸣叫,说明此时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C正确;
D.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可以避免太阳晒,读数比较稳定,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平均值也更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①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④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6.【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一般情况下,一天中14时左右的温度是最高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 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 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 ;高压区多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多阴雨天气。
【解答】A:气温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低气压控制而不是高气压控制,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①③⑤⑧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解答】①③⑤⑧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②④⑥⑦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①③⑤⑧。
10.【答案】普通;最高;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百叶箱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气象站的百叶箱中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解答】气象观测中,一般要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种温度计测量气温,主要是由于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故答案为:普通;最高;最低;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百叶箱
11.【答案】气温;湿度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 地表 较近的 大气层 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 自然现象 ,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 气象要素 (如 气温 、 气压 、 湿度 、 风 、 云 、 雾 、 雨 、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解答】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和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故答案为:气温;湿度
12.【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五要素是气温、气压、风、降水和湿度。
【解答】A.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描述的是气候;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述的是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这个是风向仪,用来感知风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气温、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及其所引起的风、云、雨等大气现象的综合状况,具有短期性和多变性。
【解答】A.一天之中当日最高气温12℃出现在14时前后,而不是12时,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阴雨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青藏高原地形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
【解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太阳高度角相同。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为了准确测量大气温度,温度计应该放在百叶箱中,这样既能避免太阳直射,又能防止风吹雨淋,使测得的气温值更精确。
【解答】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故A错误;
B、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22摄氏度,故B正确;
C、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摄氏度,故C错误;
D、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是因为可以防止风吹日晒,测量的气温更真实,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樟脑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越低,溶解的量越少,会有晶体析出,析出的晶体不溶于水会出现浑浊。晶体越多,浑浊度越高。
【解答】A.冬天温度比夏天低,由于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从冬天到夏天,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小;故A错误;
B.高山的山脚温度大于山顶,由于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从高山的山脚到山顶,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故B正确;
C.在我国内陆地区,白天温度比晚上高,由于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白天瓶内液体的浑浊度比晚上小;故C错误;
D.南方温度比北方高,由于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从我国南方到北方,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故D错误;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关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午后的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解答】A.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A错误;
B.一天中最低的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B正确;
C.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是正午12点,所以不是最高气温的时候,C错误;
D. 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B
19.【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1)北半球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2)百叶箱结构特点,空气能自由进出,能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百叶箱的门一般在背光面。
【解答】根据百叶箱的工作特点,百叶箱要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百叶箱的门一般在背光面。北半球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百叶箱的门是朝北的,A选项正确。
故选A
20.【答案】(1)水汽输送
(2)比热大;海拔高气温低
【知识点】比热容;水循环;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的知识解答;
(2)①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②根据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解答】(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2)①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大;
②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21.【答案】(1)-14.6℃
(2)C;迎风坡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解答】(1)已知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由于B地与A地相差4000米,所以气温相差24℃,从表中可知,B地最低气温为9.4℃,据此可计算出A地最低气温为 -14.6℃ 。
(2)读图可知,C地处于风向的迎风坡,遇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C地降水比D地多。
故答案为:(1) -14.6℃ (2)C;迎风坡
22.【答案】(1)
(2)2.5
(3)-14.4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海拔的气温的相关知识。
【解答】(1)不同海拔出温度变化图如下:
(2)由表格信息可知,海拔每升高1.6千米,温度下降9.6℃,海拔升高0.8千米,温度下降4.8℃,海拔每升高0.1千米,温度下降0.6℃,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2.5千米处温度为- 15℃。
(3)由表格信息可知,海拔每升高1.6千米,温度下降9.6℃,海拔升高0.8千米,温度下降4.8℃,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2.4千米处温度为(- 9.6℃)+(-4.8℃)=-14.4℃。
故答案为:(1)(2)- 15℃(3)-14.4
23.【答案】(1)21.7;22.0
(2)高;箱外受光照等因素影响
(3)箱外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百叶箱是里面放有气象观测仪器,而空气能流通的箱子,箱子里面放有温度表、湿度表、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等多种仪器。这些仪器是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因此希望箱子内的气温与湿度不要因箱壁受到日光烤热而有所改变。由于颜色越深,吸收太阳光的热量越多,如果百叶箱外壁漆成黑色或其他深色,它在阳光下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箱内的空气温度就会提高,所测定的气温和湿度就是受太阳烤热后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就没有代表性。把百叶箱外壁漆成白色,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会被白色的表面反射掉,箱内的空气不致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所测出来的气温和湿度就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百叶箱外壁一定是白色的。
【解答】(1) 求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内温度是21.7℃,箱外温度22.0℃。
(2)百叶箱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高,因为箱外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3) 百叶箱外的平均气温比箱内高。有多方面的原因:百叶箱离地面1.5米,避免地面温度影响。放在开阔地方,保证空气流通。箱体油漆成白色,减少阳光辐射热。百叶箱本身也是通风的,总之就是为了尽量测得真实的空气温度。 放在百叶箱里:避免太阳直射,又可防止风吹雨淋.使测量值更接近准确值。
故答案为:(1)21.7、22.0(2)高、箱外受光照等因素影响(3)箱外
24.【答案】(1)百叶箱;气温变化较稳定,且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内;15 ℃;9.5;C
(2)14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1.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百叶箱应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米上测出的数据。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湿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1)①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 m,原因是气温变化较稳定,且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内。
③从图①得知,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其他时段的气温约3℃、8℃、12℃,则该地日的平均气温为:(3+8+15+12)÷4=9.5℃。
(2)从图①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2时。
25.【答案】(1)14时;5时左右;17.6
(2)15.7
(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被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解答】(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左右,气温最高值23.6℃与最低值6℃相差约17.6℃。
(2)(8.7+13.2+23.6+17.4)÷4=15.7 ℃,北京当天的平均气温约为15.7 ℃。
(3)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为: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14时;5时左右;17.6(2)15.7(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26.【答案】(1)B
(2)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按此计算即可得出。
【解答】(1)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地面气温为20°,3000m温度为约为-20℃,则计算递减率约为1.3℃/100m,故高于理论垂直递减率。而3000以上的斜率大于300以下,故推算出递减率大于1.3℃/100m。综合得知,只有B选项符合此特征。
故答案为:B。
(2)由图可知,四幅图中④图近地面气温约为10℃,而5000m处气温为-10℃,温度下降为20℃,温度高于其他三幅图,即为递减率小于其他三幅图,故对流不明显,飞机飞行得越平稳。
故答案为:D。
27.【答案】(1)
(2)2.5
(3)-14.4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同学们分析数据和总结归纳结论的能力。根据图象,检测了同学们的描点连线的能力,同时还对高度或温度进行估算。
【解答】(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横轴为温度、纵轴为海拔的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将点依次连接起来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2)由曲线图可知,当温度为-15℃时,其海拔高度估算约为3千米。
(3)由曲线图可知,当海拔高度约为2.4千米时,其温度估算为-1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