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培优】浙教版科学八上 2.3大气的压强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培优】浙教版科学八上 2.3大气的压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0 09: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一、基础达标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相关视频深刻理解了飞机起飞的原理。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
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
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
2.如图是书本上关于压强的几个常见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纸片不掉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向里打气,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C.实验丙吹气时两片纸片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压强计浸入液体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如图为“胜哥”为某养殖场自制的“自动喂水器”模型。先用一大容器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当水槽中的水被食用后,瓶口就会慢慢露出水面,空气会逐渐进入瓶中,水就会慢慢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不会流出
D.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4.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把手掌摊开,大气对手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有1800N
B.对流层中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C.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明显,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5.如图1所示,静止时U形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2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6.西藏因其独特的高原魅力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某自驾者于4月初从台州市出发,当时家乡的桃花基本已谢,半个月后到达纬度相近的西藏林芝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用高压锅也容易将饭菜煮熟
B.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纬度
C.来到林芝县又见到盛开的桃花
D.家乡带的真空包装食品袋鼓起
7.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大气的压强课程后,小科制作了不同的装置研究气压的相关问题。
(1)小科自制的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   ,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如何变化?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去拉萨旅游的人们会发现从内地带去的袋装食品会变得膨胀(图2),其原因是内地比拉萨大气压要   (选填“大”或“小”)。
(2)小科用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   。因此,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   (选填“高”或“低”)的煤油作为燃料。
8.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胜哥”测得家中高压锅(如图甲)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84g。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
(1)请通过计算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   。(答出一点即可)
二、巩固提升
10.“胜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飞机翅膀的横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按也喷不出雾水
11.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有关高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以行驶的高铁列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B.站台处设置安全线,是因为列车行驶时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行驶的列车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一切物体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静止在平直轨道上的列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将下列测量工具由“胜哥”的家乡金华市带到西藏拉萨,测量结果在两地基本相同的是(  )
A.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
B.用温度计测量当地水的沸点
C.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D.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13.使用真空吸盘挂钩时,只要挤出吸盘内空气,吸盘就能牢牢“吸”在磁砖表面。小科分别将漏勺与刷子挂在 a 和b 两吸盘的挂钩上(如图),漏勺的质量比刷子的质量大,若不计吸盘质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盘a 受到的摩擦力与漏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吸盘a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
C.吸盘b 只受到墙面的摩擦力与刷子的拉力
D.将吸盘内的空气多挤出点,其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14.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
B.钢笔吸墨水
C.用抽气机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
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药液吸进针筒
15.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胜哥”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测量前,“胜哥”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
(2)分析图象时,“胜哥”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0N,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   Pa;“胜哥”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Pa;
(4)根据这一规律,“胜哥”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4.25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   km。
1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时,酒精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人20mL水或酒精,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17.“胜哥”利用传感器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A、B、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
(1)“胜哥”将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入三节管中,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吹风机吹气时,电脑屏幕如图乙所示,已知①②③三条图线分别对应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则反映C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的曲线是   (选填“①”“②”或“③”)。
(2)下列情形中,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的是____(填字母)。
A.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B.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C.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
D.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
18.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科学视频明白了飞机能飞行,关键是由于机翼的上侧做成凸圆形状,而下侧成平面形状,这样向前运动时,上方气流的速度就要比下方气流的速度   ,从而形成上下表面压强差,并产生了升力。据此,为了顺利起飞,机场塔台常根据风向和跑道指令飞机   (选填“顺风”或“逆风”)起飞。
19.按压式洗手液瓶由导液管、进液阀门、弹簧、活塞、出液阀门、出液管、储液简等组成,如图所示。其中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是塑料小球,进液阀门位于弹簧下端,出液阀门位于活塞上端。使用的时候,通过手向下按压,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得进液阀门关闭,出液阀门打开,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瓶外;当手松开时,弹簧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使得活塞向上移动,出液阀门关闭,进液阀门打开,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这样活塞在圆简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液体“吸”出瓶外。
(1)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   储液筒中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   挤出洗手液。(选填“能”或“不能”)
20.如图所示,“胜哥”将一根水平放置、两端开口的透明有机塑料管,下部的抽气孔与抽气机相连,将一个略小于管内径的纸团置于管中,打开抽气机,在   上的作用下,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当管内气压较低时关闭抽气机,快速取走   侧塑料片,纸团会从右侧管口飞出。
21.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    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   (假设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
2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大气压的课程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开放”或“密闭”)。
(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冷却,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   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3)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23.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如图),最高升空可达9050米,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海拔最高的世界纪录。(空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1)上升的过程中,浮空艇受到的大气压强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浮空艇在海拔4300m处(空气密度约为0.8kg/m3), 体积为9000m3,此时浮空艇受到空气的浮力约为   牛。
24.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覆杯实验》科学视频后,马上进行了模仿实验。小科在薄壁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硬纸片,将玻璃杯倒置,水不流出,硬纸片也不掉下,如图甲所示。
(1)小科在实验时将玻璃杯逆时针旋转90°至如图乙所示状态,其目的是证明   。
(2)当玻璃杯处于如图甲所示状态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为15cm,杯口圆面积为,若实验时大气压强为,不计硬纸片质量,则硬纸片与水和杯接触的部分,受到向下的压力为   N;得出上述数据的理由是   。
25.小科查阅资料得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其压强与其体积、温度有关。小科拟通过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它们之间具体有何关系?
实验装置:左侧带阀门的长玻璃管上端与充满水的注射器(活塞处于最大刻度处)连通,下端位于烧瓶底部;右侧短玻璃管与能测量温度、压强的传感器连通,数据采集处理器能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烧瓶(内有体积为的空气)放置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功率可调的电加热棒,通电后可给水加热。
实验一:①打开阀门,推动注射器活塞向烧瓶中注入适量水,②关闭阀门,开启数据采集处理器,待温度与水温相等时,记录气体的压强p和注入烧瓶中水的体积。重复①②步骤得到多组温度下的压强p与注入烧瓶中水的体积的实验数据。
实验二:①将装置恢复初始状态,② 待填 ,使水温升至并保持不变。重复实验一(温度与水温相等),得到多组温度下的压强p与注入烧瓶中水的体积的实验数据。
实验三:……,得到多组温度下的压强p与注入烧瓶中水的体积的实验数据。
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其中。
(1)实验一中,第一次注入水后,烧瓶内气体的体积V=   (用和表示)。
(2)补全第二次实验的操作。   。
(3)依据图乙所示图像,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温度的关系是   (写出1点)
(4)一空气泡(内部气体质量不变)从水温不变的池塘底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其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26.如图为反映某地近地面气温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请根据图示气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正受   (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天气   (选填“阴雨”或“晴朗干燥”)。
(2)在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
27.如图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刻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壶口处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
(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   (填“公转”或“自转”)所致。
(2)随着漏水壶中水量的降低,漏水处液体压强变小,漏水速度变慢,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为保证漏刻计时准确,应保持   号(填序号)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28.哈勃瓶是一个两端开有圆孔的玻璃瓶.瓶内塞有一个气球,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A上,瓶口B塞有橡皮塞,瓶内形成密闭空间.如图所示,请回答:
(1)小明用力吹气球,气球吹不大,请说明原因   .
(2)怎样操作才能使气球在瓶内尽可能大?   .(写出其中一种操作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是流体流速快,压强小。
【解答】A.上方气体体流速快,压强小,下方气体流速慢,压强大,形成压强差将球顶起,A正确;
BCD. 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是由于牛奶盒内部气体被吸走,内部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盒子压扁, 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是空气浮力作用, 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是大气压作用,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考查压强存在及压强相关实验。
【解答】A.覆杯实验是因气压将纸片压住,证明了大气压存在,所以A正确;
B液体停止沸腾说明沸点增加了,所以打气增加气压从而增加沸点,所以B正确;
C.中间靠拢说明中间气压小,所以流速大压强小,所以C错误;
D.U形液面高度差大,说明压强差大, 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所以D正确。
故答案C正确。
3.【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矿泉水瓶中能形成水柱,是由于外部压强等于内部压强。即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
【解答】A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AB错误。
C.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相平衡,则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C错误。
D.瓶口被浸没,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解答】A: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故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0.018m2=1800N.故A正确;
B:地球上大气压力是随着地理位置、海拔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C正确;
D:地球上大气压力是随着地理位置、海拔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主要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较U型管两边压强的大小.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对甲、乙两图进行分析判断;比较U型管两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强,对丙、丁两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甲图中气流从U型管右边上方吹过,此时右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左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右边液面升高,故甲图合理;乙图中气流从U型管左边上方吹过,此时左边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右边压强不变,所以在左右两边压强差的作用下,左边液面应该升高,而图中右边液面升高,故乙图不合理;丙图中向U型管左边充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大,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左边的大气压大于右边的大气压,右边的液面上升,故丙图合理;丁图中向U型管左边抽气,其左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变小,而右边液面上方的大气压不变,左边的大气压小于右边的大气压,左边的液面应该上升,而图中右边的液面升高,故丁图不合理;综上分析可知,甲、丙两图合理,乙、丁两图不合理.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解答】A、西藏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不用高压锅很难将饭菜煮熟,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台州与西藏林芝县纬度相近,故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不是纬度,而是海拔,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西藏海拔高,温度低,四月初的台州桃花已谢,半个月后的西藏林芝县又能见到盛开的桃花,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虽然西藏海拔高,压强小,但是真空包装食品内部没有空气,气压几乎为0,并不会鼓起来,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1)乙;变高;大
(2)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写到打气即可);高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气象学中,人们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气压不仅随高度变化,也随温度而异。气压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解答】(1) 小组成员自制了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乙,乙中集气瓶中气体的热胀热缩原理制成温度计;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外界大气压降低,内部气压不变,所以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变高; 去拉萨旅游的人们会发现从内地带去的袋装食品会变得膨胀(图2),其原因是内地比拉萨大气压要大,到了拉萨,食品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食品袋膨胀;
(2)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小组成员用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因此,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高的煤油作为燃料。
故答案为:(1)乙、变高、大(2)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高
8.【答案】大气压强;1.01×105Pa;增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科学发展史分析解答;
(2)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解答】(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Pa;
(2)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9.【答案】(1)84g=0.084Kg
F=G
12mm2=1.2×10-5m2
P=+1.01×105Pa=1.71×105Pa(大气压用1*105Pa计算也对)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用更重的安全阀,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制成的;
【解答】(1)84g=0.084Kg
F=G
S=12mm2=1.2×10-5m2
P=+1.01×105Pa=1.71×105Pa(大气压用1*105Pa计算也对)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 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 就是说锅内的气压不变,高原的外界大气压比平原地区低,所以要增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所以可以用更重的安全阀或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故答案为:(1)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 用更重的安全阀,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10.【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首先思考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时物体的运动情形,然后选择它的相反状态即可。
【解答】A.飞机是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升空的,它的机翼上面是曲面,下面是平面;如果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那么飞机机翼就应该下面是曲面,上面是平面,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大,肯定会将两船向外推开,不会发生碰撞,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火车经过时,铁轨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大,那么会将附近的人推向站台里侧,可能会造成人员摔倒,因此也得设置站台安全线,故C错误不合题意;
D.喷雾器是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工作的,如果流速越大压强越大,桶里的水肯定不能被喷出来,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A.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择合适的物体做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B.气流速度越大,压强越小,气流速度越小,压强越大;
C.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D.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A.以高铁列车作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树木是运动的,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列车行驶过时,使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大,则压强小,会使周围的人压到轨道上,因此,在站台上设置了安全线,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行驶的列车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一切物体具有惯性,但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静止在平直轨道上的列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解答】A.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所以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拉萨气压小,A错误;
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拉萨水的沸点低,B错误;
C. 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不同地方长度厚度的标准一样,两地厚度测量结果相同,C正确;
D. 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拉萨氧气浓度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吸盘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一对平衡力,据此分析;
(3)塑料吸盘是利用大气压吸在墙面上的,据此进行分析;
(4)排出吸盘内的空气,摩擦力还是等于物体的拉力。
【解答】A.吸盘a受到的摩擦力与漏勺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若不计吸盘质量,重力忽略,吸盘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漏勺的拉力,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刷子的拉力,由于漏勺的质量比刷子的质量大,拉力较大,故吸盘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
C.若不计吸盘质量,重力忽略,吸盘b竖直方向受到墙面的摩擦力与刷子的拉力,水平方向受大气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故C错误;
D.将吸盘内的空气多挤出点,其受到的摩擦力仍等于物体的拉力,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利用,例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抽水机抽水、吸盘吸在光滑墙壁上,高压锅是利用锅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
【解答】A、塑科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
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故A不符合题意;
B、自来水钢笔在吸墨水时,是先把钢笔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进入钢笔
内,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气机可以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但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时,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
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1)排尽筒内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1000
(4)1.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由于大气压只有在又压强差的时候才体现出来,因此无论是利用吸盘还是针筒粗测大气压,原理都是将内部空气尽量排尽,使内外形成压强差,从而有压力差。利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原理将压力差测出来。再利用压强公式求出压强。注意这时求出的压强是差值,而吸盘和针筒内部的空气都无法排尽,因此测量值会略小于标准大气压值。
【解答】(1)测量前,小明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排尽筒内的空气;
(2)S=V/L= 2mL / 4cm =0.5cm2=0.5×10-4m2;P=F/S= 4.50N/0.5×10-4m2= 9×104 Pa;
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会导致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示数偏小,从而使得测得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如果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大于标准大气压;
(3) 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升高1000m,大气压降低10000Pa,所以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1000Pa ;
(4)P=F/S=4.25N /0.5×10-4m2=8.5×104Pa;查表为1.5km处;
故答案为:(1) 排尽筒内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3) 1000 (4) 1.5
16.【答案】(1)固态
(2)不可以
(3)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解答】(1)图甲是固态酒精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在-117℃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所以固态酒精属于晶体,其熔点为-117℃;-120℃低于-117℃时,此时酒精还没有熔化,所以-120℃的酒精处于固态;
(2)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因此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
(3)在同等条件下,酒精更容易蒸发;同样是酒精,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因此若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装酒精的烧杯B。
故答案为:(1)固态;(2)不可以;(3)B。
17.【答案】(1)③
(2)B;C;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中管子的粗细确定空气流速大小,进而确定气压的大小变化,最后与乙图进行比较即可;
(2)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分析是否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有关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管最细,空气流速最大而压强最小;C管最粗,空气流速最小而压强最大。与乙图进行比较可知,③的气压最大,则表示C管。
(2)A.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故A不合题意;
B.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是因为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的压强小,周围的水将船压入中间发生碰撞,故B符合题意;
C.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是因为窗户外面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小,故C符合题意;
D.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是因为铁轨附近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8.【答案】快;逆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逆风起飞时,产生向上的升力较大,逆风便于起飞。
【解答】飞机的机翼通常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使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当舰载机逆风起飞时,上下面的压强差较大,产生向上的升力较大,所以逆风便于起飞。
19.【答案】(1)大于
(2)能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气压大的地方将液体压向气压小的地方,太空舱内也有空气,和地球表面环境相同。
【解答】(1)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说明瓶中气压大于储液筒中气压。
(2)由于太空舱内也有空气,而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所以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舱中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能挤出洗手液。
20.【答案】大气压(强);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由题意可知,打开抽气机向外抽气,管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塑料片分别紧紧“吸附”在管子两端。当管内气压较低时关闭抽气机,此时若快速取走左侧塑料片,左侧气压大于纸团右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纸团会从右侧管口飞出。
21.【答案】(1)大气压
(2)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
(2)首先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气压的变化,再根据F=pS分析铜半球受到大气压力的变化。
【解答】(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周围的大气压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山底的气压大于山顶的气压。根据F=pS可知,相同的铜半球受到的大气压力会增大。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铜半球的最小拉力要大。
22.【答案】(1)密闭
(2)减少质量
(3)降低温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大气压一般指气压。 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密闭空间的中的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变小。
【解答】(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密闭空间,这样才会导致空间内外存在压强差。
(2)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 ,集气瓶空气中氧气消耗质量减少,所以本实验是通过减少质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3)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火罐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外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故答: 降低温度
23.【答案】(1)变小
(2)72000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算出浮空艇受到的浮力。
【解答】(1)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变小,上升的过程中,浮空艇受到的大气压强变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0.8x9000x10N=72000N。
24.【答案】(1)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硬纸片静止时,大气对硬纸片部分向上的压力是,根据二力平衡,此部分硬纸片受到向下的压力也为。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 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1.01×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标准大气压也可以叫做760mm水银柱大气压。.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Pa(101KPa)
【解答】(1)小科在实验时将玻璃杯逆时针旋转90°至如图乙所示状态,其目的是证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当玻璃杯处于如图甲所示状态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为15cm,杯口圆面积为,若实验时大气压强为,不计硬纸片质量,则硬纸片与水和杯接触的部分,受到向下的压力为N;得出上述数据的理由是:硬纸片静止时,大气对硬纸片部分向上的压力是,根据二力平衡,此部分硬纸片受到向下的压力也为。
故答案为:(1)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硬纸片静止时,大气对硬纸片部分向上的压力是,根据二力平衡,此部分硬纸片受到向下的压力也为。
25.【答案】(1)
(2)接通电加热棒。
(3)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合理即可)。
(4)浮力逐渐变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1. 海拔高度:大气压是由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就应该越小。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的压强逐渐降低。不过,由于跟大气层受到的重力有关的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均匀,因此大气压随高度减小也是不均匀的。因此,在相同时间、同一地点,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2. 温度:在相同的高度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这是因为高温下气体分子的速度增加,碰撞后的反弹力减小,空气的压强也就减小。但在密闭环境下(体积不变),温度越高气压越高。3. 湿度:在相同的高度下,湿度越大,气压越低。这是因为水蒸气的分子量比空气分子的分子量小,会占据一部分空间,从而使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大,空气的压强也就减小。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它会引起气体的运动和流动。例如,赤道上空的热带低气压带会引起空气向两极方向流动,造成高纬度地区的高压带,从而影响气压的大小。5. 地理位置:气压的大小还受到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影响。例如,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和两极附近的高气压带会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气压的大小。
【解答】(1) 烧瓶(内有体积为的空气) , 注入烧瓶中水的体积, 实验一中,第一次注入水后,烧瓶内气体的体积V=;
(2) ② 接通电加热棒。 ,使水温升至并保持不变。
(3)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减小而增大)
(4) 一空气泡(内部气体质量不变)从水温不变的池塘底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深度减小,所以液体压强减小,水泡增大,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导致 浮力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1)(2) 接通电加热棒。 (3)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的温度一定时,气体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合理即可)。 (4) 浮力逐渐变大。
26.【答案】(1)高;晴朗干燥
(2)B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 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2)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 风向相反;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解答】(1)图示甲所在位置的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是高压,高压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所以天气以晴 朗干燥为主。
(2)由于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在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B。
27.【答案】(1)公转
(2)②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一年中竿影的变化;
【解答】(1)地球的公转会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改变一天中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公转所致。
(2) 随着漏水壶中水量的降低,漏水处液体压强变小,漏水速度变慢,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为保证漏刻计时准确,应保持②号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故答案为:(1)公转(2)②
28.【答案】(1)瓶内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的气体对气球有压强
(2)尽可能减小密闭空间的气体的压强可以使气球在瓶内尽可能大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气球内压强与求外压强相等时,气球体积达到最大。如果球外压强更小,气球就能膨胀到更大体积。
【解答】(1)瓶内塞有一个气球,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A.上,瓶口B塞有一个橡皮塞,瓶内形成一一个密闭空间,其内部有气体,气球吹大时,气体被压缩,压强变大,与气球内压强平衡,用力吹气球,气球吹不大;
(2)将密闭空间的气体质量减小,使得压强减小,即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A处插入一个吸管,可以排出气体,气球在瓶内尽可能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