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____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hān)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____,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____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____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yàn),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酣(hān) B.烁(shuò) C.嚼(jué) D.咽(yà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峭壁 B.骨碌 C.缀着 D.奔弛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命令 寒气逼人 伫立 不可捉摸
B.指令 天寒地冻 矗立 不可思议
C.命令 寒气逼人 矗立 不可捉摸
D.指令 天寒地冻 伫立 不可思议
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B.因为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所以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5.(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就对雪水泡茶之法有过极其生动的描述。
②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泡茶救果很好。
③雪水和雨水属软水,古人誉其为“天泉”,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
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⑤但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所以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
⑥硬水不宜泡茶,软水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
A.②①⑤③④⑥ B.④⑥③①②⑤
C.②①⑤④⑥③ D.④⑥③②①⑤
6.(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名篇名句默写。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2)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李益夜上受降城,“ , 。”描绘凄凉幽怨的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
(6)在初一(1)班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 , ”
告诫学生要处理好“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学习与探究
七(1)班开展“走进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7.活动中,你计划收集一些关于传统乐器的诗句。请你判断,下列诗句中不含乐器的一项是( )
A.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何意义”的讨论环节,大家畅所欲言。你也跃跃欲试,请写出你的发言内容。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名著阅读
9.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深思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
10.《朝花夕拾》中多处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探究。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临写与鉴赏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12.关于书法字体,上图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噉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大鼠》)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阖(hé):关闭,合拢。③逡(qūn)。④啻(chì):仅,只。⑤龁(hé)。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弛担持刀: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一狼洞其中: ④猫即疾下: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B.乙文中从“鼠跳掷渐迟“开始,猫鼠的强弱形势开始转变。
C.甲文按照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顺序叙事。
D.乙文先叙事件因由,再集中笔力描绘猫鼠搏斗过程。
18.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赶考的棉树
汪亭
①从小到大,我的兴趣一直非常广泛,性格也很要强。画画、书法、写作,必须样样出色才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②那年,高考临近,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都在班级垫底。压力让心高气傲的我无比沮丧,一度心灰意冷,不想参加高考了。周末,我逃回了家。在屋后的一块棉花地里,我望见父亲站在棉树丛中,正拿着剪刀麻利地剪下棉花枝叶。衬衣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父亲的背上,我远远地注视着,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会儿,父亲弯腰用草绳把剪下的枝叶捆了起来。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我,顿时神情很惊讶,朝我大喊:“小子,咋回来了啊?”
③我低着头,沉默不语,摆弄狗尾巴的双手不停地颤抖。我实在不敢看父亲那被骄阳晒烤得如黑炭般的脸。父亲见我良久没有吱声,匆忙跑到我身旁,把自己头顶上的草帽摘下扣在我的头上,关切地问:“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
④我压低声音,快速地说了句:“我不参加高考了。”
⑤父亲的表情顷刻凝固。原以为他会对我吼叫,甚至拿起棉花枝抽我一顿。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可父亲却意外地轻声细语问我:“为什么?”
⑥我仍然不敢抬头,兀自一五一十地把心事告诉了他。父亲就势在我身旁坐了下来,点燃了一根劣质香烟。在沉默了好久后,他突然指着旁边的一捆棉花枝,憨笑地问我:“小子,知道为什么我把这些枝叶剪下来吗?”我无精打采地摇了摇头,心里也正在纳闷。
⑦父亲猛地吸了口香烟,很平静地说:“这些枝叶在棉树上,不但是多余的,而且还影响着整株棉树结苞开花。其实,每株棉树只需要三五枝最好,这样所有的养分就会集中起来,结出许多饱满的花苞。所以,每年我都要剪掉一些棉树枝。”
⑧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阵阵微风吹过,这片棉树,因为枝叶稀少,每枝都能摇曳弄姿,尽情享受着清风的抚摸。
⑨父亲拍拍我的肩,背上棉枝,朝家走去。我跟在身后,父亲接着说:“其实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株棉树呢?枝叶多了,当然结不出好的果实。兴趣太过广泛,便影响了主干的发育,明白吗?”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仿佛涌进一片阳光,透亮了许多。我重新回到学校,将学习以外的兴趣抛下……那年8月,我收到了一所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⑩如今,我一直铭记着父亲当年的那番话,他用朴实简单的务农经验告诉了我终生受益的生活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棉树。当生活中各种枝叶繁茂地疯长时,我们应该立即有选择地剪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几枝上,然后用心地去浇灌栽培。这样,我们的“棉树”,才能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
19.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内容。
20.第⑧段“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请揣摩并写出“我”的内心活动。
21.本文在构思上具有抑扬结合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结合文意,文中画线句子中“棉树”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感悟。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
②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③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我仿佛看到:________。
④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⑤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⑥在我印象中,娘的手是天底下最灵巧的手: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了细小的绣花针,做得了粗重的农活。我读初中时,为了偿还家里翻建老屋时欠下的债,娘就趁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这是极重的苦力活,关键是在寒冷的冬天,做这活儿对手的伤害特别大。冬天亮得晚黑得早,白天时间短,娘便每天清晨五点过就起床做瓦,有时天太黑,就用家里的马灯照着。冬天天气冷,有时早上泥水盆里会有一层薄薄的冰,娘便把冰敲开继续做。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零度的环境中,赤手捧起泥片就着冰水做瓦的那种刺入骨髓的冷。每到冬天,娘粗糙的手便会裂开一道道往外渗着血珠的口子,抹上凡士林,除了让手变黑以外,并不起多大作用,于是娘的十个手指头上便缠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布,有时我们不小心碰到那些渗血的口子,娘的手便会猛的颤抖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刻骨铭心的痛啊
⑦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
⑧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23.根据文章中与娘有关的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娘从乡下来到昆明→( )→娘在城市坚守,独自坐在昏暗的客厅里→( )→娘返回农村老家
24.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读第⑤段划线句子“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5.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充“我”仿佛看到的画面。(20字左右)
2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娘的形象。
27.(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不经意间,有些事物已匆匆而逝:蓦然回首,有些人已散落天涯;举目四顾,有些美景已擦身而过……一句“好久不见”代表心中的千言万语和无尽的思念。
请以“▲,好久不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发现》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3.C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ABC.正确。
D.呜咽(yàn)-yè,指伤心哽泣的声音,形容低沉凄切悲戚的声音;也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
故答案为:D
2.ACD.正确。
D.奔弛-奔驰,指车马等快速奔跑。
故答案为:D
3.考查词义的辨析。命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指令:指导,号令;结合语段中“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和“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寒气逼人:指形容极为寒冷;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结合语段中“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的内容可知,这里侧重人的感觉。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多指沉思);矗立:高耸地立着;结合语段中“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的内容。不可捉摸: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或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结合语段中“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的内容可知,这里指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分析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段话是从说明的角度介绍“水”的。首先说明“水有硬水、软水之分”,故④是首句。根据对应关系,首先介绍“硬水”,故⑥承接④句。然后再介绍“软水”,③句介绍了两种软水“雪水和雨水”,并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①句举例说明“软水是泡茶的好水”。然后②介绍原因“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最后⑤句用“但”字转折,指出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排序为:④⑥③①②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6.【答案】(1)博学而笃志
(2)洪波涌起
(3)潮平两岸阔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易写错的字:笃;啼;管;尽。
故答案为:博学而笃志;洪波涌起;潮平两岸阔;杨花落尽子规啼;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的理解型默写。作答时,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根据题干提示准确默写,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认真背诵、准确识记,做到字字落实,篇篇过关。
【答案】7.C
8.示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文化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
【知识点】文化特色;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7.A.由“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可知,乐器:箜篌;
B.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知,玉器:羌笛;
D.由“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可知,玉器:玉笛;
故答案为:C。
8.示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特有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今天,社会“文化多元性”日趋增强,众多的外来文化正同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这种复杂的文化环境,我们一定要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切不可迷失了自我,丢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根。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
故答案为:示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文化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
【答案】9.示例:《朝花夕拾》中写到了许多鲁迅的童年往事,如《五猖会》中写到父亲要“我”背诵《鉴略》才能去看迎神赛会,让我回想起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像这样的情节会引发我的回忆,让我产生共鸣,进而吸引我在书中寻找更多自己童年的影子,让我对《朝花夕拾》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0.示例:《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先写了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等行为习惯的讨厌,对她讲究繁琐礼节的厌烦,知道她谋害隐鼠后更是愤恨;而后来当阿长为“我”买回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我”萌发了新的敬意,这就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朴实,更能表达出“我”对长妈妈怀念和感激之情。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9.围绕《朝花夕拾》中的情节表述喜欢《朝花夕拾》的原因即可。
示例:在《朝花夕拾》中写到鲁迅的童年往事,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琐记》一文中提到了衍太太怂恿“我们”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在阅读这样的情节我不禁想到小时候我与小伙伴在河边打水漂的场景,充满童真童趣,激起我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中写到了许多鲁迅的童年往事,如《五猖会》中写到父亲要“我”背诵《鉴略》才能去看迎神赛会,让我回想起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像这样的情节会引发我的回忆,让我产生共鸣,进而吸引我在书中寻找更多自己童年的影子,让我对《朝花夕拾》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0.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解答时,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进行分析即可。如《藤野先生》,刚认识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的邋遢,并没有给作者留下较好的印象,这是——抑。后来,藤野先生学术上严谨的态度和对我没有民族偏见的热诚,让作者深深的感激和敬佩,这是——扬。
示例:《范爱农》一文先写在日本留学时因为徐锡麟的事情,“我”觉得范爱农是个离奇的人,认为他是天下最可恶之人,甚至认为要革命首先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可见“我”不喜欢范爱农是溢于言表的;作者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在交往的过程中化敌为友,感情进一步加深,表现出范爱农追求革命的理想。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能表现出范爱农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性格,也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这位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尊敬。
故答案为:《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先写了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等行为习惯的讨厌,对她讲究繁琐礼节的厌烦,知道她谋害隐鼠后更是愤恨;而后来当阿长为“我”买回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我”萌发了新的敬意,这就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朴实,更能表达出“我”对长妈妈怀念和感激之情。
【答案】11.略
12.C
【知识点】书法;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在硬笔行楷书写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字形结构要稳定,笔画之间要协调,避免过于松散或紧凑。笔画要有力度,但也要保持流畅,不要出现生硬或断裂的情况。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保持整体布局的和谐美观。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书写,确保每个字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五种常见的书法字体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篆书特点:“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
隶书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
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特点: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
草书特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仔细观察该书法作品,其字体方正,笔画平直,为楷书;
11. 该书法字体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局部),相关内容为: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 。从中选取八个简体汉字抄写即可。
故答案为: 帝、汉、立,业、安,故、臣、明
12. 根据题干中的“字体端正秀美,刚健有力”,结合作品中的书法特点可知,字体的特点“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方正典雅”,与楷书特点相符;
故答案为: C。
【答案】13.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14.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中,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意,抓住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点明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抒发对时事之凋敝丧乱和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故答案为: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14.C.错误,写江南的美景,是为了反衬离乱事世和沉沦身世。
故答案为:C。
【答案】15.解除,卸下;像狗一样;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迅速
16.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②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
17.C
18.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智慧,不能只靠蛮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种大老鼠和猫一样大,危害很严重。朝廷向民间征集了很多好猫来捕大老鼠,总是被大老鼠吃掉了。正巧,这时候从外国进贡来一只狮子猫。这只狮子猫全身毛白如雪。大家把这只猫抱到有大老鼠的房子里,关上门,然后从门缝里悄悄偷看猫的动静。狮猫蹲了好久,那大老鼠才从洞穴里探头探脑地出来。它一见狮猫,就发怒地扑过来。狮猫躲避开大老鼠,跳到几案上;大老鼠追上来,狮猫又跃到地上,就这样上上下下有上百次。大家都认为狮猫害怕大老鼠,是个无用的东西。后来,大老鼠跳跃得渐渐迟慢了下来,肥大的肚子喘得一鼓一鼓的,蹲在地下稍息。狮猫见机突然猛扑而下,用爪子抓住大老鼠头顶的毛,张口咬住大老鼠的脖颈,猫鼠在地上咬斗,狮猫呜呜地吼叫着,大老鼠吱吱地扭动挣扎着。人们急忙开门进去看,大老鼠的头已被狮猫咬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敌人出击我退回,敌人退回我出击,狮猫是在用智谋。哎,那种匹夫之勇的粗人,只会怒目按剑,和这只大老鼠有什么不同呢!
15.①句意为: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弛:解除,卸下。
②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③句意为: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④句意为:狮猫见机突然猛扑而下。疾:迅速。
故答案为:解除,卸下;像狗一样;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迅速
16.本题重点词:
①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只是。耳:罢了。
②然:这样。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避:躲避。惰:疲劳。
故答案为: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②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
17.C.甲文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所以“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顺序”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18.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据此可知,禽兽的狡诈终究敌不过人的智慧,恶势力终将灭亡。
乙文“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意思是:大家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敌人出击我退回,敌人退回我出击,狮猫是在用智谋。据此可看出,本文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抓住时机,敌疲我打,克敌制胜的重要策略。
结合以上可知两文告诉了我们: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智慧,不能只靠蛮力。
故答案为: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智慧,不能只靠蛮力。
【答案】19.通过父亲借“棉树”启发教育我,明白了人生应集中精力在仅有的目标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20.棉树正因为枝叶稀少,才能如此享受生活的美好;我也应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在主要的目标上,才能获得成功。
21.“我”的前后心理变化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兴趣广泛,性格要强”,但“往往事与愿违”;后面写“成绩垫底,沮丧”,“不想参加高考”,但在父亲的指点下,又让“我”心中透亮。证明了“让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仅有的几株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的道理;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22.①“棉树”指人生;②启示:棉树枝叶稀少,才能结出饱满的花朵;人生也是如此,目标不在多,应该有选择地舍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目标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才能成功。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3)本题考查对文章使用的抑扬结合手法的效果的把握。文章的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中较常见的从篇章的角度是抑扬的运用、以小见大的运用和对此的运用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一般为抒情、议论、描写、叙述等多种方式运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是对比、衬托等,从文句上看主要是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明确效果。
(4)本题考查语句中重要词语的内涵。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19.首先要通读全文,读懂文章的主要事件,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本文通过父亲借“棉树”启发教育我,明白了人生应集中精力在仅有的目标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可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棉树。当生活中各种枝叶繁茂地疯长时,我们应该立即有选择地剪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几枝上,然后用心地去浇灌栽培”一句。
故答案为:通过父亲借“棉树”启发教育我,明白了人生应集中精力在仅有的目标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20.题干要求揣摩并写出“我”的内心活动。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特别是上文的有关情节内容。“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是因为看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况:棉树枝叶稀少,却能如此享受生活的美好。于是可以反思人生。
故答案为:棉树正因为枝叶稀少,才能如此享受生活的美好;我也应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在主要的目标上,才能获得成功。
21.先抑后扬:前面“往往事与愿违”, “成绩垫底,沮丧”,“不想参加高考”,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让“我”心中透亮。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一波三折,生动有趣。
故答案为:“我”的前后心理变化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兴趣广泛,性格要强”,但“往往事与愿违”;后面写“成绩垫底,沮丧”,“不想参加高考”,但在父亲的指点下,又让“我”心中透亮。证明了“让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仅有的几株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的道理;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22.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这个“棉树”就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了。此句中的“棉树”指人生而言。写感悟,一定要由棉树写到人生,由棉树的活法想到人应该有的做法。总之是棉树启迪了人生。
故答案为:①“棉树”指人生;②启示:棉树枝叶稀少,才能结出饱满的花朵;人生也是如此,目标不在多,应该有选择地舍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目标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才能成功。
【答案】23.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
24.①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的话语,交代了娘晚去接孙女的原因,也表明此时娘正在跑去幼儿园,表现了娘当时着急、不安、内疚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
25.示例: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她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眉头紧皱,好像在嫌自己跑得太慢。
26.①娘心疼体贴自己的孩子: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在城市中忍受着孤独与苦闷。②娘勤劳顾家:从娘粗糙的双手及在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可以看出。③娘心灵手巧:从“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起细小的绣花针”可以看出。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补叙。补叙有助于保持文章的兴趣和吸引力,通过增加信息量和变化,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此外,补叙还用于解开悬念,使故事真相大白,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23.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根据第六段可知“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
24.可以从修辞和描写入手。作答时,需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现了主体的什么特点,再联系作者的心理或是感情即可。第一句话是对母亲的语言的描写,交代娘接孩子接晚了的原因,表现出娘的匆忙、急切、自责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我了解真相后自责与愧疚。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的话语,交代了娘晚去接孙女的原因,也表明此时娘正在跑去幼儿园,表现了娘当时着急、不安、内疚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
25.回答要联系上下文,并且符合当时的情形,写出母亲当时的着急和不安,表达生动、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她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眉头紧皱,好像在嫌自己跑得太慢。
2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尤其应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第2段,写出了娘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帮着照看孩子所忍受的孤单和苦闷;第6段写了娘的心灵手巧和勤劳顾家。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娘心疼体贴自己的孩子: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在城市中忍受着孤独与苦闷。②娘勤劳顾家:从娘粗糙的双手及在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可以看出。③娘心灵手巧:从“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起细小的绣花针”可以看出。
27.【答案】例文1:
你好,好久不见
我独自走在热闹的街道,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拐角处向我走来。我想她看见了我,可眼神却在躲避着,我莫名有些惧怕,毕竟,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见过她的身影了。
一步,两步,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下意识地对她招手。本来面无表情的她,立即堆起了笑容,说:“你好,好久不见。”紧接着走到了我的身边,像是思考了很久了一样,迟疑地问我:“你去哪?”我说:“回家。”我们便不再说话,低头看着路。一阵沉默,尴尬在弥漫。过了一会儿,我开口问:“你也回家?”“我去买东西。”“往哪走。”“往前直走。”又是一阵沉默,空气似乎都静止了,似乎都被冻住了。我有时看看天空,有时踢一踢路边的小石子,长叹一口气,想起那被阳光照耀的一天天:春天,我们在田野里奔跑;夏天,我们卷起裤脚,在小溪里追逐;秋天,我们去捡那落叶,还记得那次我们在一片金黄之下,笑得可欢了;冬天,你有时过来,我们把小脚丫伸进同一条毯子,捧着一杯热巧克力。你总和我靠得很近,几乎没有一点间隙。我也依稀记得那年春天,在春风的吹拂下,你也像阵风,离我而去。
原来你家挨着我家,可现在你却搬去离我家远一些的地方,虽然你没去另一个城市,可时间久了,我感觉你已与我咫尺天涯了。
走到岔路口,我平淡地说:“我家到了,拜拜。”她也只是朝我挥了挥手,就走了。我向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去了,她向着东边去了。我大步向前走,没有回头,心中已经没有一丝依依不舍,仅存一点遗憾、一丝怀念。
到了家门前,我回过头,她已经不见了。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她与我相隔了多少千米?我不知道,我只是明了,我们已经失去了心中的彼此,我们之间有了不可弥补的距离。
夕阳下,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了,向着不同的道路走去。你可能不是搬家了,而是从我的心中搬了出去……
例文2:
发现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整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温馨而惬意。而对于那些凡事苛刻的人,世界便只剩黑白,终日让人不满,抑郁的情绪充塞自己的心灵,相形之下,更显得可悲可怜。
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示了一个客观的真理:自然界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因而批评家们永远不愁无事可做,更不用担心有下岗的危险。但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吗?没有带来光明和希望,只有深渊和颓废。这样的工作多么乏味呀!没有笑容,没有追求,如果还乐此不疲,便成了一个最大的缺点或错误了。
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在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来,断臂维纳斯即便不是失败之作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品,只是一堆废石膏。可这个断臂的爱神不知让多少人着迷,她那柔和的线条,美丽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出一种高贵的美。这种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却使每个人看到时都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欣赏让人们理解了她的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人们一看到她,内心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这便是欣赏作用。
小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了自己院里的一棵小树苗。在父亲没发现时,他主动地承认了错误。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他的错误,因为他更懂得欣赏。他欣赏到了儿子那种诚实的品德,他所犯的错误与诚实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不能说华盛顿因此而当上了总统,但不可否认,这一定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影响。可见,懂得欣赏不仅给自己带来愉快,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能够影响别人。
美是生活中一切快乐的源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发现美,才能找到快乐。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吗?那么,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吧!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题目“ ,好久不见”,审题难度不是很大,提示语“有些事物已匆匆而逝:蓦然回首,有些人已散落天涯;举目四顾,有些美景已擦身而过”非常详尽地提示了写作思路,可以写事物、人、美景。所谓“好久不见”,其实好久都在见,只是自己没有留心去凝视过它;也可能是经常会见到的,却又往往会被你忽略掉。一片湛蓝的天空,一片茂密的树林,我们的教室,一级级清爽的台阶,树上的鸟儿,田间的蟋蟀,阴凉的亭子,故乡清新的空气,故乡的星星月亮,故乡的味道,父母忙碌的身影,爷爷奶奶爽朗的笑声,粗糙的手……这些都可以“好久不见”,写作范围宽泛。写这样的作文,要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你才会特别有感觉,特别有感情。因为它离你最近,和你的心也贴得最近。
二、思路点拨:写好这道题目,需要从以下角度思考:其一,写作对象的多元解读。比如补题为:童心,好久不见;那些明亮如星的眼眸,好久不见;故乡,好久不见;家乡的习俗,好久不见;世界最美的模样,好久不见;等。其二,写作主题的多元化。命题主题还可以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也可以关注乡愁,还可以把写作视角触向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写出文章时代感。比如:雾霾包裹下的日子,一片湛蓝的天空好久不见,这篇文章可以写出你对童年清澈天空的怀念,还可以表达你对今天环境的忧虑。又如下课,学习学累了,同学们就会一起成群结伴去亭子里休息,夏天乘凉,秋天闻香,冬天赏雪。这个亭子里有同学一起休闲的记忆,可以通过亭子回忆过往的日子,慢慢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话题作文一定要先在标题上做文章,围绕话题拟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围绕“ 发现”要深入思考:“发现”了什么?从中“我”明白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发现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思考上述问题,对写好此题大有裨益。第二,立意。注意围绕一个与“发现”有关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写作时, 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写发现了什么,有何收获。可将立意与做事的智慧、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等联系起来,以下立意角度,可参考:“发现”了做事的智慧;“发现”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妙处;“发现”了三思而后行,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发现”了老师的秘密;“发现”我长大了等等。第三,选材。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记述文,注意叙事要清楚,结构要完整,内容要充实,选材要新颖,立意要深刻,并能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议论文,具体行文时要注意文章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确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证详实。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2)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____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hān)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____,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____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____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yàn),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酣(hān) B.烁(shuò) C.嚼(jué) D.咽(yà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峭壁 B.骨碌 C.缀着 D.奔弛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命令 寒气逼人 伫立 不可捉摸
B.指令 天寒地冻 矗立 不可思议
C.命令 寒气逼人 矗立 不可捉摸
D.指令 天寒地冻 伫立 不可思议
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实在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B.因为太疲倦的原因,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因为实在太疲倦的原因,所以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答案】1.D
2.D
3.C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ABC.正确。
D.呜咽(yàn)-yè,指伤心哽泣的声音,形容低沉凄切悲戚的声音;也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
故答案为:D
2.ACD.正确。
D.奔弛-奔驰,指车马等快速奔跑。
故答案为:D
3.考查词义的辨析。命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指令:指导,号令;结合语段中“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和“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的内容可知,这里指的是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寒气逼人:指形容极为寒冷;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结合语段中“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的内容可知,这里侧重人的感觉。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多指沉思);矗立:高耸地立着;结合语段中“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的内容。不可捉摸: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或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结合语段中“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波涛在澎湃”的内容可知,这里指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就对雪水泡茶之法有过极其生动的描述。
②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所以泡茶救果很好。
③雪水和雨水属软水,古人誉其为“天泉”,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
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⑤但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所以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
⑥硬水不宜泡茶,软水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
A.②①⑤③④⑥ B.④⑥③①②⑤
C.②①⑤④⑥③ D.④⑥③②①⑤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分析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段话是从说明的角度介绍“水”的。首先说明“水有硬水、软水之分”,故④是首句。根据对应关系,首先介绍“硬水”,故⑥承接④句。然后再介绍“软水”,③句介绍了两种软水“雪水和雨水”,并认为它们是泡茶的好水。①句举例说明“软水是泡茶的好水”。然后②介绍原因“古时候雪水和雨水受污染程度小,可以直接饮用”。最后⑤句用“但”字转折,指出现在环境污染太过严重,不能再直接用雪水和雨水来泡茶。排序为:④⑥③①②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6.(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名篇名句默写。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2)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李益夜上受降城,“ , 。”描绘凄凉幽怨的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
(6)在初一(1)班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 , ”
告诫学生要处理好“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博学而笃志
(2)洪波涌起
(3)潮平两岸阔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易写错的字:笃;啼;管;尽。
故答案为:博学而笃志;洪波涌起;潮平两岸阔;杨花落尽子规啼;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的理解型默写。作答时,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根据题干提示准确默写,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认真背诵、准确识记,做到字字落实,篇篇过关。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学习与探究
七(1)班开展“走进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7.活动中,你计划收集一些关于传统乐器的诗句。请你判断,下列诗句中不含乐器的一项是( )
A.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何意义”的讨论环节,大家畅所欲言。你也跃跃欲试,请写出你的发言内容。
【答案】7.C
8.示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文化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
【知识点】文化特色;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7.A.由“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可知,乐器:箜篌;
B.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知,玉器:羌笛;
D.由“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可知,玉器:玉笛;
故答案为:C。
8.示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特有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今天,社会“文化多元性”日趋增强,众多的外来文化正同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这种复杂的文化环境,我们一定要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切不可迷失了自我,丢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根。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
故答案为:示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文化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名著阅读
9.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深思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
10.《朝花夕拾》中多处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探究。
【答案】9.示例:《朝花夕拾》中写到了许多鲁迅的童年往事,如《五猖会》中写到父亲要“我”背诵《鉴略》才能去看迎神赛会,让我回想起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像这样的情节会引发我的回忆,让我产生共鸣,进而吸引我在书中寻找更多自己童年的影子,让我对《朝花夕拾》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0.示例:《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先写了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等行为习惯的讨厌,对她讲究繁琐礼节的厌烦,知道她谋害隐鼠后更是愤恨;而后来当阿长为“我”买回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我”萌发了新的敬意,这就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朴实,更能表达出“我”对长妈妈怀念和感激之情。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9.围绕《朝花夕拾》中的情节表述喜欢《朝花夕拾》的原因即可。
示例:在《朝花夕拾》中写到鲁迅的童年往事,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琐记》一文中提到了衍太太怂恿“我们”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在阅读这样的情节我不禁想到小时候我与小伙伴在河边打水漂的场景,充满童真童趣,激起我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中写到了许多鲁迅的童年往事,如《五猖会》中写到父亲要“我”背诵《鉴略》才能去看迎神赛会,让我回想起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像这样的情节会引发我的回忆,让我产生共鸣,进而吸引我在书中寻找更多自己童年的影子,让我对《朝花夕拾》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0.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解答时,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进行分析即可。如《藤野先生》,刚认识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的邋遢,并没有给作者留下较好的印象,这是——抑。后来,藤野先生学术上严谨的态度和对我没有民族偏见的热诚,让作者深深的感激和敬佩,这是——扬。
示例:《范爱农》一文先写在日本留学时因为徐锡麟的事情,“我”觉得范爱农是个离奇的人,认为他是天下最可恶之人,甚至认为要革命首先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可见“我”不喜欢范爱农是溢于言表的;作者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在交往的过程中化敌为友,感情进一步加深,表现出范爱农追求革命的理想。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能表现出范爱农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性格,也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这位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尊敬。
故答案为:《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先写了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等行为习惯的讨厌,对她讲究繁琐礼节的厌烦,知道她谋害隐鼠后更是愤恨;而后来当阿长为“我”买回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我”萌发了新的敬意,这就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朴实,更能表达出“我”对长妈妈怀念和感激之情。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临写与鉴赏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12.关于书法字体,上图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11.略
12.C
【知识点】书法;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在硬笔行楷书写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字形结构要稳定,笔画之间要协调,避免过于松散或紧凑。笔画要有力度,但也要保持流畅,不要出现生硬或断裂的情况。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保持整体布局的和谐美观。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书写,确保每个字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五种常见的书法字体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篆书特点:“体正势圆”,笔法瘦劲挺拔,笔画均匀,粗细一致;
隶书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体扁平,横长竖短;
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特点: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
草书特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仔细观察该书法作品,其字体方正,笔画平直,为楷书;
11. 该书法字体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局部),相关内容为: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 。从中选取八个简体汉字抄写即可。
故答案为: 帝、汉、立,业、安,故、臣、明
12. 根据题干中的“字体端正秀美,刚健有力”,结合作品中的书法特点可知,字体的特点“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方正典雅”,与楷书特点相符;
故答案为: C。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3.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14.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中,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意,抓住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点明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抒发对时事之凋敝丧乱和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故答案为: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14.C.错误,写江南的美景,是为了反衬离乱事世和沉沦身世。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噉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大鼠》)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阖(hé):关闭,合拢。③逡(qūn)。④啻(chì):仅,只。⑤龁(hé)。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弛担持刀: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一狼洞其中: ④猫即疾下: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B.乙文中从“鼠跳掷渐迟“开始,猫鼠的强弱形势开始转变。
C.甲文按照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顺序叙事。
D.乙文先叙事件因由,再集中笔力描绘猫鼠搏斗过程。
18.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案】15.解除,卸下;像狗一样;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迅速
16.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②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
17.C
18.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智慧,不能只靠蛮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种大老鼠和猫一样大,危害很严重。朝廷向民间征集了很多好猫来捕大老鼠,总是被大老鼠吃掉了。正巧,这时候从外国进贡来一只狮子猫。这只狮子猫全身毛白如雪。大家把这只猫抱到有大老鼠的房子里,关上门,然后从门缝里悄悄偷看猫的动静。狮猫蹲了好久,那大老鼠才从洞穴里探头探脑地出来。它一见狮猫,就发怒地扑过来。狮猫躲避开大老鼠,跳到几案上;大老鼠追上来,狮猫又跃到地上,就这样上上下下有上百次。大家都认为狮猫害怕大老鼠,是个无用的东西。后来,大老鼠跳跃得渐渐迟慢了下来,肥大的肚子喘得一鼓一鼓的,蹲在地下稍息。狮猫见机突然猛扑而下,用爪子抓住大老鼠头顶的毛,张口咬住大老鼠的脖颈,猫鼠在地上咬斗,狮猫呜呜地吼叫着,大老鼠吱吱地扭动挣扎着。人们急忙开门进去看,大老鼠的头已被狮猫咬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敌人出击我退回,敌人退回我出击,狮猫是在用智谋。哎,那种匹夫之勇的粗人,只会怒目按剑,和这只大老鼠有什么不同呢!
15.①句意为: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弛:解除,卸下。
②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③句意为: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④句意为:狮猫见机突然猛扑而下。疾:迅速。
故答案为:解除,卸下;像狗一样;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迅速
16.本题重点词:
①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只是。耳:罢了。
②然:这样。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避:躲避。惰:疲劳。
故答案为: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②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
17.C.甲文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所以“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顺序”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18.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据此可知,禽兽的狡诈终究敌不过人的智慧,恶势力终将灭亡。
乙文“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意思是:大家这才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大老鼠的疲乏。敌人出击我退回,敌人退回我出击,狮猫是在用智谋。据此可看出,本文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抓住时机,敌疲我打,克敌制胜的重要策略。
结合以上可知两文告诉了我们: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智慧,不能只靠蛮力。
故答案为: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智慧,不能只靠蛮力。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赶考的棉树
汪亭
①从小到大,我的兴趣一直非常广泛,性格也很要强。画画、书法、写作,必须样样出色才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②那年,高考临近,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都在班级垫底。压力让心高气傲的我无比沮丧,一度心灰意冷,不想参加高考了。周末,我逃回了家。在屋后的一块棉花地里,我望见父亲站在棉树丛中,正拿着剪刀麻利地剪下棉花枝叶。衬衣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父亲的背上,我远远地注视着,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会儿,父亲弯腰用草绳把剪下的枝叶捆了起来。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我,顿时神情很惊讶,朝我大喊:“小子,咋回来了啊?”
③我低着头,沉默不语,摆弄狗尾巴的双手不停地颤抖。我实在不敢看父亲那被骄阳晒烤得如黑炭般的脸。父亲见我良久没有吱声,匆忙跑到我身旁,把自己头顶上的草帽摘下扣在我的头上,关切地问:“是不是没有生活费了?”
④我压低声音,快速地说了句:“我不参加高考了。”
⑤父亲的表情顷刻凝固。原以为他会对我吼叫,甚至拿起棉花枝抽我一顿。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可父亲却意外地轻声细语问我:“为什么?”
⑥我仍然不敢抬头,兀自一五一十地把心事告诉了他。父亲就势在我身旁坐了下来,点燃了一根劣质香烟。在沉默了好久后,他突然指着旁边的一捆棉花枝,憨笑地问我:“小子,知道为什么我把这些枝叶剪下来吗?”我无精打采地摇了摇头,心里也正在纳闷。
⑦父亲猛地吸了口香烟,很平静地说:“这些枝叶在棉树上,不但是多余的,而且还影响着整株棉树结苞开花。其实,每株棉树只需要三五枝最好,这样所有的养分就会集中起来,结出许多饱满的花苞。所以,每年我都要剪掉一些棉树枝。”
⑧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阵阵微风吹过,这片棉树,因为枝叶稀少,每枝都能摇曳弄姿,尽情享受着清风的抚摸。
⑨父亲拍拍我的肩,背上棉枝,朝家走去。我跟在身后,父亲接着说:“其实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株棉树呢?枝叶多了,当然结不出好的果实。兴趣太过广泛,便影响了主干的发育,明白吗?”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仿佛涌进一片阳光,透亮了许多。我重新回到学校,将学习以外的兴趣抛下……那年8月,我收到了一所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⑩如今,我一直铭记着父亲当年的那番话,他用朴实简单的务农经验告诉了我终生受益的生活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棉树。当生活中各种枝叶繁茂地疯长时,我们应该立即有选择地剪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几枝上,然后用心地去浇灌栽培。这样,我们的“棉树”,才能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
19.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内容。
20.第⑧段“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请揣摩并写出“我”的内心活动。
21.本文在构思上具有抑扬结合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结合文意,文中画线句子中“棉树”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感悟。
【答案】19.通过父亲借“棉树”启发教育我,明白了人生应集中精力在仅有的目标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20.棉树正因为枝叶稀少,才能如此享受生活的美好;我也应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在主要的目标上,才能获得成功。
21.“我”的前后心理变化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兴趣广泛,性格要强”,但“往往事与愿违”;后面写“成绩垫底,沮丧”,“不想参加高考”,但在父亲的指点下,又让“我”心中透亮。证明了“让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仅有的几株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的道理;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22.①“棉树”指人生;②启示:棉树枝叶稀少,才能结出饱满的花朵;人生也是如此,目标不在多,应该有选择地舍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目标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才能成功。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3)本题考查对文章使用的抑扬结合手法的效果的把握。文章的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中较常见的从篇章的角度是抑扬的运用、以小见大的运用和对此的运用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一般为抒情、议论、描写、叙述等多种方式运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是对比、衬托等,从文句上看主要是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明确效果。
(4)本题考查语句中重要词语的内涵。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19.首先要通读全文,读懂文章的主要事件,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本文通过父亲借“棉树”启发教育我,明白了人生应集中精力在仅有的目标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可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棉树。当生活中各种枝叶繁茂地疯长时,我们应该立即有选择地剪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几枝上,然后用心地去浇灌栽培”一句。
故答案为:通过父亲借“棉树”启发教育我,明白了人生应集中精力在仅有的目标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20.题干要求揣摩并写出“我”的内心活动。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特别是上文的有关情节内容。“我静静地站立在田间,若有所思”是因为看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况:棉树枝叶稀少,却能如此享受生活的美好。于是可以反思人生。
故答案为:棉树正因为枝叶稀少,才能如此享受生活的美好;我也应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在主要的目标上,才能获得成功。
21.先抑后扬:前面“往往事与愿违”, “成绩垫底,沮丧”,“不想参加高考”,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让“我”心中透亮。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一波三折,生动有趣。
故答案为:“我”的前后心理变化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兴趣广泛,性格要强”,但“往往事与愿违”;后面写“成绩垫底,沮丧”,“不想参加高考”,但在父亲的指点下,又让“我”心中透亮。证明了“让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仅有的几株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开出更好更饱满的花朵”的道理;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22.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这个“棉树”就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了。此句中的“棉树”指人生而言。写感悟,一定要由棉树写到人生,由棉树的活法想到人应该有的做法。总之是棉树启迪了人生。
故答案为:①“棉树”指人生;②启示:棉树枝叶稀少,才能结出饱满的花朵;人生也是如此,目标不在多,应该有选择地舍去一些,让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在仅有的目标上,用心地去浇灌栽培,才能成功。
(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
②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③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我仿佛看到:________。
④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⑤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⑥在我印象中,娘的手是天底下最灵巧的手: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了细小的绣花针,做得了粗重的农活。我读初中时,为了偿还家里翻建老屋时欠下的债,娘就趁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这是极重的苦力活,关键是在寒冷的冬天,做这活儿对手的伤害特别大。冬天亮得晚黑得早,白天时间短,娘便每天清晨五点过就起床做瓦,有时天太黑,就用家里的马灯照着。冬天天气冷,有时早上泥水盆里会有一层薄薄的冰,娘便把冰敲开继续做。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零度的环境中,赤手捧起泥片就着冰水做瓦的那种刺入骨髓的冷。每到冬天,娘粗糙的手便会裂开一道道往外渗着血珠的口子,抹上凡士林,除了让手变黑以外,并不起多大作用,于是娘的十个手指头上便缠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布,有时我们不小心碰到那些渗血的口子,娘的手便会猛的颤抖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刻骨铭心的痛啊
⑦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
⑧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23.根据文章中与娘有关的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娘从乡下来到昆明→( )→娘在城市坚守,独自坐在昏暗的客厅里→( )→娘返回农村老家
24.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读第⑤段划线句子“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5.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充“我”仿佛看到的画面。(20字左右)
2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娘的形象。
【答案】23.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
24.①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的话语,交代了娘晚去接孙女的原因,也表明此时娘正在跑去幼儿园,表现了娘当时着急、不安、内疚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
25.示例: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她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眉头紧皱,好像在嫌自己跑得太慢。
26.①娘心疼体贴自己的孩子: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在城市中忍受着孤独与苦闷。②娘勤劳顾家:从娘粗糙的双手及在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可以看出。③娘心灵手巧:从“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起细小的绣花针”可以看出。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补叙。补叙有助于保持文章的兴趣和吸引力,通过增加信息量和变化,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此外,补叙还用于解开悬念,使故事真相大白,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23.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根据第六段可知“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
24.可以从修辞和描写入手。作答时,需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现了主体的什么特点,再联系作者的心理或是感情即可。第一句话是对母亲的语言的描写,交代娘接孩子接晚了的原因,表现出娘的匆忙、急切、自责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我了解真相后自责与愧疚。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的话语,交代了娘晚去接孙女的原因,也表明此时娘正在跑去幼儿园,表现了娘当时着急、不安、内疚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
25.回答要联系上下文,并且符合当时的情形,写出母亲当时的着急和不安,表达生动、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她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眉头紧皱,好像在嫌自己跑得太慢。
2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尤其应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第2段,写出了娘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帮着照看孩子所忍受的孤单和苦闷;第6段写了娘的心灵手巧和勤劳顾家。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娘心疼体贴自己的孩子: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在城市中忍受着孤独与苦闷。②娘勤劳顾家:从娘粗糙的双手及在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可以看出。③娘心灵手巧:从“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起细小的绣花针”可以看出。
27.(2024七下·昆明开学考)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不经意间,有些事物已匆匆而逝:蓦然回首,有些人已散落天涯;举目四顾,有些美景已擦身而过……一句“好久不见”代表心中的千言万语和无尽的思念。
请以“▲,好久不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发现》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1:
你好,好久不见
我独自走在热闹的街道,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拐角处向我走来。我想她看见了我,可眼神却在躲避着,我莫名有些惧怕,毕竟,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见过她的身影了。
一步,两步,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下意识地对她招手。本来面无表情的她,立即堆起了笑容,说:“你好,好久不见。”紧接着走到了我的身边,像是思考了很久了一样,迟疑地问我:“你去哪?”我说:“回家。”我们便不再说话,低头看着路。一阵沉默,尴尬在弥漫。过了一会儿,我开口问:“你也回家?”“我去买东西。”“往哪走。”“往前直走。”又是一阵沉默,空气似乎都静止了,似乎都被冻住了。我有时看看天空,有时踢一踢路边的小石子,长叹一口气,想起那被阳光照耀的一天天:春天,我们在田野里奔跑;夏天,我们卷起裤脚,在小溪里追逐;秋天,我们去捡那落叶,还记得那次我们在一片金黄之下,笑得可欢了;冬天,你有时过来,我们把小脚丫伸进同一条毯子,捧着一杯热巧克力。你总和我靠得很近,几乎没有一点间隙。我也依稀记得那年春天,在春风的吹拂下,你也像阵风,离我而去。
原来你家挨着我家,可现在你却搬去离我家远一些的地方,虽然你没去另一个城市,可时间久了,我感觉你已与我咫尺天涯了。
走到岔路口,我平淡地说:“我家到了,拜拜。”她也只是朝我挥了挥手,就走了。我向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去了,她向着东边去了。我大步向前走,没有回头,心中已经没有一丝依依不舍,仅存一点遗憾、一丝怀念。
到了家门前,我回过头,她已经不见了。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她与我相隔了多少千米?我不知道,我只是明了,我们已经失去了心中的彼此,我们之间有了不可弥补的距离。
夕阳下,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了,向着不同的道路走去。你可能不是搬家了,而是从我的心中搬了出去……
例文2:
发现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整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温馨而惬意。而对于那些凡事苛刻的人,世界便只剩黑白,终日让人不满,抑郁的情绪充塞自己的心灵,相形之下,更显得可悲可怜。
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示了一个客观的真理:自然界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因而批评家们永远不愁无事可做,更不用担心有下岗的危险。但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吗?没有带来光明和希望,只有深渊和颓废。这样的工作多么乏味呀!没有笑容,没有追求,如果还乐此不疲,便成了一个最大的缺点或错误了。
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在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来,断臂维纳斯即便不是失败之作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品,只是一堆废石膏。可这个断臂的爱神不知让多少人着迷,她那柔和的线条,美丽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出一种高贵的美。这种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却使每个人看到时都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欣赏让人们理解了她的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人们一看到她,内心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这便是欣赏作用。
小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了自己院里的一棵小树苗。在父亲没发现时,他主动地承认了错误。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他的错误,因为他更懂得欣赏。他欣赏到了儿子那种诚实的品德,他所犯的错误与诚实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不能说华盛顿因此而当上了总统,但不可否认,这一定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影响。可见,懂得欣赏不仅给自己带来愉快,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能够影响别人。
美是生活中一切快乐的源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发现美,才能找到快乐。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吗?那么,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吧!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题目“ ,好久不见”,审题难度不是很大,提示语“有些事物已匆匆而逝:蓦然回首,有些人已散落天涯;举目四顾,有些美景已擦身而过”非常详尽地提示了写作思路,可以写事物、人、美景。所谓“好久不见”,其实好久都在见,只是自己没有留心去凝视过它;也可能是经常会见到的,却又往往会被你忽略掉。一片湛蓝的天空,一片茂密的树林,我们的教室,一级级清爽的台阶,树上的鸟儿,田间的蟋蟀,阴凉的亭子,故乡清新的空气,故乡的星星月亮,故乡的味道,父母忙碌的身影,爷爷奶奶爽朗的笑声,粗糙的手……这些都可以“好久不见”,写作范围宽泛。写这样的作文,要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你才会特别有感觉,特别有感情。因为它离你最近,和你的心也贴得最近。
二、思路点拨:写好这道题目,需要从以下角度思考:其一,写作对象的多元解读。比如补题为:童心,好久不见;那些明亮如星的眼眸,好久不见;故乡,好久不见;家乡的习俗,好久不见;世界最美的模样,好久不见;等。其二,写作主题的多元化。命题主题还可以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也可以关注乡愁,还可以把写作视角触向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写出文章时代感。比如:雾霾包裹下的日子,一片湛蓝的天空好久不见,这篇文章可以写出你对童年清澈天空的怀念,还可以表达你对今天环境的忧虑。又如下课,学习学累了,同学们就会一起成群结伴去亭子里休息,夏天乘凉,秋天闻香,冬天赏雪。这个亭子里有同学一起休闲的记忆,可以通过亭子回忆过往的日子,慢慢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话题作文一定要先在标题上做文章,围绕话题拟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围绕“ 发现”要深入思考:“发现”了什么?从中“我”明白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发现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思考上述问题,对写好此题大有裨益。第二,立意。注意围绕一个与“发现”有关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写作时, 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写发现了什么,有何收获。可将立意与做事的智慧、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等联系起来,以下立意角度,可参考:“发现”了做事的智慧;“发现”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妙处;“发现”了三思而后行,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发现”了老师的秘密;“发现”我长大了等等。第三,选材。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记述文,注意叙事要清楚,结构要完整,内容要充实,选材要新颖,立意要深刻,并能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议论文,具体行文时要注意文章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确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证详实。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2)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