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3课《我爱这土地》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习目标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美丽。
1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
——因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创作于1938年11月的名篇,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1938年11月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诗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嘶哑(sī) 汹涌(xiōng yǒng)黎明(lí) 腐烂(fǔ)
学习字词
【课前成语解释】
嘶哑
【释义】: sīyǎ声音沙哑。
汹涌
【释义】:xiōng yǒng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悲愤
【释义】:bēi fèn悲痛愤怒。
深沉
【释义】:shēn chén形容程度深。
。
【课前成语解释】
止息
【释义】:zhǐxī停止。
温柔
【释义】:wēn róu温和柔顺。
腐烂
【释义】:fǔlàn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黎明
【释义】:lí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儿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人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我爱这土地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初析全诗——土地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心房,产生共鸣。
我爱这土地
1、诗中出现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
“温柔的黎明”象征光明的斗争前景。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我爱这土地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我爱这土地
4.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是在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课文主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嘶哑( ) 汹涌( )
hóu( )咙 fǔ( )烂
sī
yǒng
喉
腐
2.(素养创新题)阅读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被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______”的性格,“竹”则赋予它“______”的节操,“梅”则赋予它“______”的风骨。在诗歌中,借它们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1)在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下列短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傲霜斗雪 ②刚正有节 ③坚韧挺拔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C
这一题根据松、竹、梅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短语,松是身形挺拔、屹立不倒的形象,所以选择③;竹子是一节一节的,被用来象征气节,所以选②;梅花在冬天开放,与霜雪有关,所以选①。
(2)下列对选段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用来表达诗人常有的复杂的情感
B.诗人复杂的情感常借它们来表达
C.它们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D.诗人常借它们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C
首先确定主语,原句省略了主语,根据意思可以读出是“诗人”,而后一句“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主语是“它们”,这里主语不一致,所以画线句子应改成以“它们”为主语的句子,排除B、D;A、C不同的是“常”的位置和修饰的词,A修饰“情感”,C修饰“用来”,C更合理。
第3课《我爱这土地》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