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教学难点: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学案
活动2【讲授】一、引入新课
欣赏古筝乐曲“高山流水”引出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活动3【活动】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1、学生活动
让学生运用身边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碰撞、吹……)使这些器材发出声音。
A: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上下、左右往返运动)发出声音。
B:全班同学配合,把手放在喉结处,发出“啊”的声音,手指会感觉到声带振动。
C:把一塑料尺压在桌边,一半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上下往返运动)发出声音。
D:用音叉锤敲击音叉,音叉振动(乒乓球被弹起)发出声音。
E:用手敲击桌面,桌面振动(纸屑跳动)发出声音。
F: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用手摸鼓面,手有“麻”感)发出宏亮的击鼓声。
2、学生自主学习——声音的记录
活动4【活动】三、声音的传播
1、气体可以传播声音。(讲解)
2、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实验)
3、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实验)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观看实验视频)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5、类比水波,讲授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6、自主学习——回声及其利用。
活动5【讲授】四、课堂小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 、 、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4、(1)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 有关;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 有关;
(3)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 ,液体 ,气体 (“最慢”、“次之”、“最快”) 。
活动6【练习】五、课堂练习
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来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能够传声;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朵里的。
3、将耳朵贴在长自来水管(内有水)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原因是 。
4、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活动7【讲授】六、布置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5题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