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感受:
说话时听到了声音,说话的同时感觉到喉咙处在振动。
实验探究:
1、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我们一起从1数到10。
2、尺子的发声,将一把塑料尺子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尺子的伸出端,使尺子发出声音
结果:听到声音。
现象:
没有拨动时没有听到声音,拨动后尺子在摆动,即在振动,听到了声音。发声时我们没有拨动也没有打击。
3、用手抖动纸片,使纸片发出声音。
观察:
思考
1,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小球,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在鼓面上撒纸屑,鼓发声时,你会看到什么
现象?
乒乓球会弹起来
纸屑会跳起来
研究方法:转换法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点:
1、打击,抖动或者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2、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思考: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又会怎样?
声是怎样产生的?
小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
现象
思考: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又会怎样?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举例:
人唱歌的声音
青蛙呱呱的声音
蚊子嗡嗡的声音
蝉知知的声音
声带在振动
气囊在振动
翅膀在振动
发音膜在振动
弦乐器
管乐器
弦在振动
空气柱在振动
留声机
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等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管乐器 长笛.萧等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3.固体、液体和气体均能因振动而发声
练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找出里面的声源各是什么?
一些比较特殊的发声现象
蟋蟀
蝉
长颈鹿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说说看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结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实验:耳朵在离开桌面一点和紧贴桌面上,听到轻叩桌面的声音相同吗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称为介质。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探究:声音的传播
观察:将罩内空气抽走,你听到的铃声有何变化
猜想:如果钟罩的空气能全部抽完,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2.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想要交谈,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声音在介质中以怎样的形式传播呢?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声波
一般情况下:
V固>V液>V气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声速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同一介质,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5.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回声与原声间隔的时间要在0.1s以上人耳才能分辨。
例题:小明在下雨天看到闪电4S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小明约为多少米?
解:根据S =V t
=340m/s×4s
=1360m
补充:路程 符号:S 单位:米(m)
速度 符号:V 单位:米每秒(m/s)
时间 符号:t 单位:秒(s)
S=Vt V=S/t t=S/V
拓展:小明向对面山谷大喊一声,2S后听到传来的回声,请问山谷多深?
课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_________ 停止,_________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 ,
它可以在 中传播,
不能传声。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
振动
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
声波
340m/s
大
振动
发声
习题精析
1、(07潍坊市)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B
2.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D
3、(07广东省)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___米远。
振动
大于
真空不能传声
17
例2.如图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
课后作业:2,3,4
课后练习1:填空题
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_______.
(08青岛)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课后练习2:思考题
课后练习3: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