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0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配套教学设计(10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2-21 13:27:0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过程与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 中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与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2.领略生活的奇妙与和谐发展,激发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生活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生活规律的艰辛与喜悦,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成功的喜悦。4.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此课程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对于刚接触物理的他们,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只要联系实际去教授新的知识,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将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总体成绩虽然一般,但课上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所以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行进行小实验来验证猜想,并在课堂中穿插随堂练习题,及时巩固知识点,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课堂小结也主要以学生自己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予以补充完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自主实验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3.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难点: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